也難怪,上代人與這代人之間,在世界觀、價值觀以及思維方式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大人責怪我們“沒有中國傳統的‘文雅’”,我們責怪大人“沒有現代開明的思想”。不被他人理解,就像一個人在茫茫人海中沒有朋友,孤零零一個人。人不是從一個模子里造就出來的,你有令人頭痛的事,我也有。我們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都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別人,去苛求別人,于是我們之間有了“墻”,于是你苦惱,我也苦惱?墒,人們有沒有想過,許許多多的小事,為什么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實,面對種種的不理解,只要我們給他一個微笑,用寬闊的胸懷去面對,不被理解又何妨?
在現實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的真諦呢?他們刻意追求別人的理解,以別人的議論為自己行為的標準,以別人的言談為個人追求的目的,以別人的反應來委屈自己、潤色自己、修改自己、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甚至去討好別人,為了所謂的“理解”,寫出了一個優柔寡斷毫無主見的可笑人生。
忘卻自我的雷鋒,常被一些人嘲笑;堅持真理的布魯諾,被燒死在十字架上。他們沒有被所有人理解,也不需要所有人理解。如果他們一味地追求理解,又怎么捍衛真理?
畢競,“理解”不是人生存的最大目標和最終目的。大人不理解我們,因為我們畢竟生于不同時代,而比“理解”需要擁有和追求的東西還很多很多。相反,“不理解”可以讓我們受到磨煉。孟子說“生于優患”。如果我們把不被理解當作優患,去奮斗、去拼搏,那就會達到一種更新更高的境界。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人不光為理解而活。“理解萬歲”?不被理解又何妨!
精彩搶先看New Top
最熱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