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三:
鞭炮聲起,空氣中立即渲染起節(jié)日的氣氛,鞭炮聲落,街道上立即留下了節(jié)日的喜慶。
整個世界就像披上了紅紗,到處都洋溢著新新年的景象,就連暗灰色的天空也是如此,那一個個裝著愿望的孔明燈,頓時化作一顆顆移動的星星,開辟出一條條紅河來,而離我不遠處不時傳來的鞭炮聲,就像是敲鑼打鼓,做著伴奏。
媽媽把飯菜都擺上了桌,吆喝著要我們?nèi)コ燥垼酝哪暌癸埐煌瑺敔斀o我們講了一個傳說:很久以前,年并不是個節(jié)日而是一個怪物,每年冬季都要去吃人、搗亂,人們每到冬季都躲到別的地方。一天,一個聰明的小孩知道了年的弱點并想出了辦法,那就是:大家在自己家門前貼紅紙、放鞭炮,從而嚇走了年,年從此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人們也因此留下了過年的習慣。聽后,我們恍然大悟地點點頭,以前我小時候一直以為是紀念某位偉人的日子呢,現(xiàn)在想起來真是覺得好笑。想著想著,眼前突然就浮現(xiàn)了“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地場景,家家戶戶在門上貼紅條,放爆竹的美好場景。年,原來還有這么一個獨特的意義啊!晚飯后,我們?nèi)乙黄饋砜创和恚黄鹫剣揖拮儯黄鹆谋娞┟裆巴饫_紛絢麗的煙花,我們跟著主持人一起倒計時,一起迎接新年的到來,我們舉杯同慶,互道新年的第一句祝福,這個夜晚是我過的最不同尋常的夜晚,時常憶起,又時常懷念。
春節(jié),從此將在我記憶中閃爍著不一樣光芒!春節(jié),從此我將不會遺忘!
篇四:
臘月二十三,春節(jié)拉開了帷幕,這天,家里要大掃除,大人小孩都一起上陣,把房子打掃得干干凈凈,見不到一絲灰塵,地板也亮得發(fā)光,“塵”諧音“陳”這代表了新的一年推陳出新的向往。接著,還要請“灶王爺”上天,每家每戶都點上香燭,再放上香甜的糯米食物,希望用這些食物黏住灶神的牙齒,使他拜見玉皇大帝的時候不說人們的過失,而多多進獻一些甜言蜜語,使來年平平安安,和和美美。
臘月二十四到臘月二十九這幾天,街頭上的年味兒愈來愈濃,大紅燈籠高高掛,家家準備著年貨,一張張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對來年有著殷切的期盼。
終于,到了日盼夜盼的除夕夜,春節(jié)的最高潮也來臨了。這一天,家家戶戶貼春聯(lián)、剪窗花、倒貼福,這些年俗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除夕的禮儀還有很多,在紹興,首先要給祖宗“分歲”,就是祭祖。請祖宗要慢,祭的時間要長,準備的酒食要豐富,酒要斟三次,最后在桌帷前火化給祖宗的紙錢。到了吃 年 夜 飯 的時刻,這也是春節(jié)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享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團圓飯有著很多講究,每道菜都有不同的寓意:火鍋熱氣騰騰,代表著“紅紅火火”;“魚”諧音“余”代表著“年年有余”、“吉慶有余”;菜頭也可以理解為“彩頭”,人們以此祝愿新的一年討個“好彩頭”……這些菜,不但美味,而且都寓意美好,寄托著人們的美好祝愿。
吃完年夜飯后,大人們熱切地攀談著家常,孩子們歡快地玩耍、嬉戲。大年三十還要守歲,舊時,這一夜往往要守歲至天明,接“灶神”,貼春聯(lián),點蠟燭,掛祖先遺像。最好每間屋都有燈光,取明亮興旺之意。大家一邊看著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一邊吃著瓜果,等待著新年的到來。
正月初一就是新年了,俗話說“三十食,初一衣”,這一天,老老少少穿新衣,也含著除舊迎新之意。
新年直到正月十五結(jié)束,這一段時間里,孩子們收紅包、串門、觀花燈,過得不亦樂乎,怪不得有人說,春節(jié)是小孩子的節(jié)日呢!
紹興的春節(jié),其樂融融,團圓美滿,別有風味,這個節(jié)日寄托了人們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的美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