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集錦五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春節,端午節,重陽節,中秋節……在這些節日時,各個地方都進行著自己的風俗習慣。在我的家鄉中,我最喜歡的風俗習慣,就是端午節的包粽子。
每當剝開粽葉,晶瑩剔透的三角形的粽子映入眼簾,誰見了不咽幾口口水?吃粽子大家都會,而包粽子卻沒有什么人會。我很慶幸,包過一次粽子。
那一天的端午節,奶奶大清早就去菜場,買來了粽葉、糯米、肉等。東西買回來了,大家就忙開了。奶奶忙著洗粽葉,媽媽忙著洗米、洗菜,爸爸忙著切肉……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開始包粽子了,我發現包粽子在她們手里十分簡單。我站在那看,自認為很懂,在旁邊指指點點,說著自己認為的方法:“這個要包松一點,那個少放點米,要不然綁不緊……”
幾句下來,媽媽不耐煩了,說:“別吵吵,你來包一包。看你到底包得多好,也體會一下包粽子。”聽到這里,我立馬翹起了嘴,自以為事地說:“好啊,來就來。這么簡單的事,難不到我。”
看著容易,其實做起來很難。拿著粽葉,我還不知道怎么包。偷偷看著媽媽怎么包,將粽葉卷成甜筒樣,放調好的米和餡,加一片折的葉子覆蓋在上面,捆綁好。我一步一步學著,憑著股聰明勁,我還真做了一個看起來很不錯的粽子。
媽媽含沙射影地笑道:“不錯,等會兒你就嘗嘗自己的杰作。”
粽子下鍋了,我還特意給自己的粽子做了記號,想著吃自己包的粽子。約摸過了一個小時,奶奶說:“好了,好了。可以吃粽子了。”
我趕緊把自己包的粽子拿出來,咦,怎么像個蛋糕一樣,是散開的?
媽媽笑得合不攏嘴,“看你還吹牛啵?做什么事都沒那么簡單的。”
從此,做什么事,我不再自以為是、指手畫腳了。經過這個事,知道了不懂就是不懂,不能裝懂,否則就會出丑的。因而,我更喜歡上了端午包粽子這個風俗習慣。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
中華民族的歷史悠遠長流,在綿延的歷史中流傳下來了許多節日:有細雨紛紛的清明節,有月光皎潔的中秋節……在這眾多節目中,我最喜歡的是熱鬧非凡的春節。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大年三十是最熱鬧的,在這一天每家每戶吃的都是餃子,在吃餃子前,每家每戶都會先放一串鞭炮,因為餃子有“交子”的意思,是舊年向新一年的過渡和交替。吃完餃子接下來的事就是看春晚。每家每戶都會坐在電視前,端上瓜子,擺上茶水,一起看春晚。常常人們都會熬到凌晨。第二天早上起來就是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人們都會去走親戚,走親戚時要買些禮物不能空手去。到了別人家,首先要說一聲“新年好”或“新年快樂”然后親戚們就會給你壓歲錢問你的考試成績,祝你來年身體健康,學習進步。
到了大年初二,我們就會去大舅家吃飯,也有很多人會來:姑姑、大姑、姑父……我也難得和他們家的小朋友聚在一起玩。我們還會買來一些鞭炮放,別提有多高興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
我的家鄉是一處風景優美的小村莊。那里的風俗有很多,不過最熱鬧、最隆重的節日還是元宵節。
有個關于元宵節的傳說:從前,有一只火神鳥闖入了人間,被人類給誤殺了,因此激怒了上帝,上帝下令,每年的正月十五這一天,讓大火燒遍人間。當上帝施法后,火神鳥十分可憐人類,把上帝的法術給消除了,并告誡人類,每當正月15這一天家家戶戶掛滿紅燈籠,好蒙騙上帝。
在正月十五這一天,遠在千里之外的子女們,除非萬不得已是一定會回來看望家里的長輩的。在那之前,長輩們會在家里親自做元宵,元宵的種類很多:花生仁餡的、黑芝麻餡的、桂花餡的等等;形狀有圓圓的,有大如核桃的湯圓,也有小如花|生的珍珠小湯圓,現在湯圓的種類花樣多了不少呢!除了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會選擇去商店購買元宵,等到子女們回來,熱騰騰,香噴噴的元宵已經恭候多時了。情人們互相寒暄,訴說著最近的不易與幸福。
中午,一大家族的長輩領著親人們來到寺廟祭拜上帝。需要奉上一雞一鴨和一碗元宵湯,族人們跪在地上。雙手合十面向上帝的雕像開始祈禱,領頭的長輩嘴里發出“嘰里咕嚕”的怪聲,像是在念什么咒語似的,不過大致意思是請求上帝保佑人間百姓安康之類的話。
夜晚降臨,家家戶戶就立即掛起紅燈籠,放焰花,并做好元宵,搬一個桌子在院子里,擺上元宵和一些菜,在五彩繽紛的天空襯托下,在歡聲笑語中欣賞著皎潔的月光,享受著元宵節的歡樂……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我的家鄉——陸豐,也有不一樣的習俗。
在我的家鄉準備過年時,家家到幾十里買年貨,要準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八就開始大掃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樂乎。將垃圾、灰塵掃走后,就把買的吃的擺上桌,讓客人和家人吃。在這一天,已經漸漸會有客人來做客了,無論是隔一面墻的鄰家親戚,無論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會趕來做客。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海鮮與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這一夜,在廣場上會演“潮劇”,會有很多人前往觀看。不僅如此,在廣場上還會有人在賭“魚蝦蟹”,時不時連小孩子也會拿著十塊、五塊前往去賭一賭,因為過年開心。此時此刻,大部分店鋪已經關門,因為都去看戲了。
正月初一與除夕截然不同。這一天,大人們都在家中看看電視什么的,只有小孩偶爾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來臨,有一個高潮到了,許多的人都蜂擁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親戚家拜年,小孩子都應接不暇,嘴里不停說著“新年快樂”等吉言,然后不停收著紅包,到下午時會有舞獅不斷進入一戶戶人家,舞獅代表吉祥,意味福氣來了,大家都十分樂意它們進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過去了。在正月十七過去,家鄉的新年也就算過去了。學生們該去上學,大人們又去照常工作了。雖然新年過去了,但小孩還會放放鞭炮,還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來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過去。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5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我哼著童謠,幫奶奶打掃好屋子,在煥然一新的家里,我們又掀開了春節前備年貨的序幕。
腌好的咸物、待宰的甲魚、五花大綁的毛蟹;噴香的炒貨、誘人的糖果、品種齊全的煙酒,逐漸堆滿了儲物間,年味慢慢升騰了起來。
最讓人感到過年氣氛的還是包團子。前一天隔壁的奶奶就聽說我們家要包團子,今天就特意來幫忙,一人和餡,一人揉面。和餡的用筷子攪動肉糜和青菜,讓它們充分融合,產生味道的碰撞;揉面的用掌跟按壓面團,使糯米粉的彈性充分展現,面粉染白了袖管,飄上了額頭,空氣中彌漫著谷物特有的香味。
又有幾個人來幫忙了!大家在歡聲笑語中包起了團子,只見幾雙被面粉裹著的手上下翻飛,一個個圓滾滾、軟乎乎的大白團子就誕生了。我也忍不住想試一試,學著奶奶的手法,先揪下一個小面團,在掌心搓圓,按平,填餡,然后包好四周,可我怎么也學不好封頂的技巧,只好胡亂一抹,草草了之,這下鄰居們可更有了談笑的話題,我才不管呢,我喜歡這種熱熱鬧鬧聚在一起互幫互助的溫馨畫面。
隆重的時刻來了!一個個團子被放進了蒸屜,我受不了等待的煎熬,使勁地添柴火,熱氣從縫隙不停地往外溢,廚房似乎變成了煙霧繚繞的仙境,而我等待的就是這“蟠桃”。終于吉時已到,揭鍋,“蘑菇云”瞬間蒸騰,香味撲鼻而來,朦朧中,團子的身影若隱若現,霧氣散去,團子閃著晶瑩的光,猶如上好的和田美玉,真舍不得咬上一口!一籠籠,一個個,被奶奶整齊地碼在桌子上,足足有三百個呢,或許還不止。
這么多團子是要大家分享的,太奶奶一袋,叔叔家一袋,姑姑家一袋……團子不僅代表著團圓、團聚,也是增進親人情感的紐帶。這舌尖上的年味,就這樣一代代傳承,維系著中國人對年的期待,對家的向往。
這家鄉的年俗不僅滿足了我的口腹之欲,更讓我內心深處體會到了年的本味。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的風俗07-17
家鄉風俗04-09
家鄉風俗05-15
家鄉風俗08-14
家鄉風俗04-09
家鄉風俗05-15
家鄉風俗08-14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06-08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08-15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