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六年級秋思作文3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秋思作文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秋思作文 篇1
說到秋,很多人都覺得是愁,比如:吳文英的《唐多令》之中就這樣寫:“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說文》中稱:“愁,憂也。從心,秋聲。”可見,古人把愁放在秋之上。
秋愁造就了有些人的獨特與魅力之處,秋愁就賦予了他們無窮無盡的靈感。“月落鳥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在考進士不第之時,灰心冷意,坐船飄流至姑蘇城。半夜,張繼翻來覆去,無眠,便起身走出,看到河邊漁夫的燈火還依舊亮著,望望無邊的河流,再望望河畔的兩岸,還有那秋天的愁苦與不第后的心情相結合,詩興大發,提筆寫了《楓橋夜泊》,這一舉動,讓他的千古絕唱流傳至今,也讓世人揣摸出了他無盡的秋愁。
同樣,杜甫也對秋愁有切身的感受,經過唐朝的頂盛榮耀時期,大唐也迎來歷史歲月對它的洗禮,朝庭昏庸,歷史給它了末落的標志——安史之亂。雖然當時平息了這場戰爭,但也抵擋不了宋王朝的到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聚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杜甫在喪亂后無處安身。風吹屋破之中,聯想到的不是自己的處境,關心的卻是天下百姓的疾苦憂愁,這是無人可以體會到的,他這是何等憂國憂民的情感!
秋是愁的,也是美的。秋是什么時候來的?秋的到來,就是楓葉如火的時候;秋的到來,就是糧食豐收的時候;秋的到來,就是動物們為過冬做準備的時候。秋景如畫,美麗無比,有如畫的秋,就會有人們對秋的贊美。劉禹錫發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吟唱,讀來令人情緒高昂。
六年級秋思作文 篇2
今,又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片片秋葉悠悠而落,一切是凄涼的'。靜得令人不適,或許這就是秋的特點。不管怎樣我愛秋,愛秋的美、愛秋的靜、更愛她帶來的笑聲。葉落歸根是秋對葉的恩,在以后這些化為土的葉又育出新的綠葉,她讓葉是無私的。秋又是緩的,在這個美的季節中,世界的一切都慢了下來,就連時間也放慢了它神圣、匆忙的腳步。在這條小路上,我想起一個人,他如秋般美。
那年秋天,就在這條路上,他背著一個已昏迷的孩子去幾十里的醫院。路上,他不停地呼喚那個孩子。在送到醫院之后,他就因體力不支而暈倒,經過搶救,他和那個孩子脫離了危險。當時,他身體十分虛弱,還走到那孩子病床邊看孩子。幾天后,他身體好了許多,便天天為那孩子送飯。事后,那孩子身體好了,就出院了。
孩子出院幾天后,他的父母親回來了,他的父母帶著孩子和一些錢去感謝他。他卻推辭只說他也有孩子,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困難時有人幫孩子一把。于是,那孩子便成了他的干兒子
有人說過這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的確,世上有許多美,有景的美、有心靈美。正因為世上有這種將心比心的人世界才如此美麗,我愿向這種人致敬。
六年級秋思作文 篇3
深圳的秋,總是在飄落的葉中悄悄來臨,盈滿秋的,不是春的融融,不是夏的熱烈,不是冬的刺骨,而是帶著一種特別的蒼涼……
秋,對農民伯伯們來說,是豐收的季節;而對我們來說,秋是收獲的季節。
徘徊在校園的路上,雖有秋風吹過,樹木卻依然翠綠,真不愧有“青青翠園”的美稱。而在翠綠的樹木中,仍有一些葉子經不過秋風的蕭瑟,如蝶般緩緩飛落……
秋天,我們的老朋友,就這樣不請自來了嗎?
我不知我的心弦中有哪一根被觸動了,竟然會特別去留心秋的細微變化:路旁已不再見到孤傲的花兒了,連點蹤跡都沒留下.這對于剛經過九月九日重陽節的悲痛與思愁后,又是一個打擊.仿佛花的凋謝,葉的飄落都在說明我已沒有了童年的那種快樂……
回到家,家里的菊花已快開放了,看著弟弟期待的目光,母親比往日更辛勤的澆水,我已看出他們那迫切的期盼.而我,只是笑了笑,默默地走回屋。是因為我剛畢業,還對小學同學的想念嗎?還是因為上初中考試時那一次次失敗的教訓?竟使我覺得今年的秋顯得蒼涼……
當我獨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時,弟弟叫醒了我。
“姐,你知道菊花為什么在秋天才開放嗎?”
“是因為植物開花的季節和日光照射的長短有關。”
“姐,還有因為它們適應力強,不畏嚴寒,矢志不渝的精神!”弟弟接下去說道.
我只是淡淡的應了一聲,突然,我呆楞住了。原來,這段時間,我只看到秋表面帶來的蒼涼卻忘了秋所給予的菊花的精神,那種不畏嚴寒,矢志不渝的精神。
也許,這就是詩人沈鈞儒對“一叢寒菊比瓊華,掩映晴窗動綠紗。”的贊嘆之情。
也許,這就是詩人黃巢“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用菊花來抒寫自己的志向。
不過,在這個充滿矛盾的秋天中,我領悟到了秋給予的厚望——努力,奮斗下去,永遠不要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