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前人的腳印六年級作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前人的腳印六年級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前人的腳印六年級作文1
李可染曾經說過——踩著前人的腳印前進,最佳結果也只能是亞軍。
就像李可染說的那樣,如果你踩著前人的腳印往前走,那么你最好的結果,也只是亞軍。因為你無法超越你前面的那個人。如果這樣,那為什么有一些盜版比正版還好呢?估計這會成為你們心中的疑惑,所以我不打算直接揭開真相……
齊白石曾對他的學生許麟廬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紐可門發明了抽水式汽輪機;瓦特研究了紐可門的發骨,但瓦特沒有沿著他的這條路往下走,從而發明了熱蒸汽機;狄塞爾研究了瓦特的外燃機原理,但他也沒有沿著瓦特的思路研究下去,而發明了內燃柴油機……
你可以去研究它的脊椎,但你不能按照他的思路走;要用你自己的思路去吸取別人的精華,從而改進你的東西。如果你能做到這種程度,那么這就說明你已經做好了晉升冠軍的準備!
說到這里,或許你的謎團早已解開。也有可能還會有一些新的問題,有的時候你多觀察,不要總想著去抄襲別人的,而自己如果不去創新想象,就會忘了自己的本分和風格……正如齊白石的那一句——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既是齊先生給他的弟子許麟廬說的話,也是齊先生對我們后人的警告啊!
前人的腳印六年級作文2
我們都知道:自己通過打拼獲得的成功;自己開創了新事業,叫做創業。繼承父輩等人留下的財產,叫做繼承財產。做一個假設:甲是一個豪門弟子,他有很棒的經濟頭腦。乙同于甲。甲和乙都18歲了,他們兩個面臨著同一個選擇。1.繼承父輩留下的遺產,并學會父輩在生意上的技巧;2.取走足夠的.資金,自己創一番事業。
甲選了1,乙選了2。五年后,哪個人的事業更好呢?不妨進行一個猜測:甲的企業還是老樣子,沒什么變化;乙創業成功了,而且企業比甲的企業發展的還好,不但如此,乙還獲得了更多經商的經驗與智慧。無疑,乙的選擇是正確的。
因為甲只知道遵守老套的規則,不想去拼搏,沒有將自己的潛力挖掘出來,所以沒有將企業發揚廣大;而乙充分的發揮了自己的長處,不但有了自己的企業,還將其發揚光大了。
李可染曾說過:“踩著前人的腳印,最佳結果也只能是亞軍。”這就像甲和乙一樣。一個選擇了踩著前人的腳印,取得了只可能獲得的最佳結果,亞軍。另一個選擇了靠著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取得了冠軍。
我們是要向甲一樣,踩著前人的腳印,還是要向乙一樣,自己開創一條道路呢?我想大家都很清楚。
請記住:踩著前人的腳印,最佳結果也只能是亞軍。
前人的腳印六年級作文3
創新是每個人都擁有的,關鍵看你會不會去運用。中國近代畫家李可染說:“踩著前人的腳印前進,最佳結果也只能是亞軍。”
從最早的牛拉車到如的汽車,兩者簡直是天壤地別,但這其中不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創新才擁有的!做事不能總是循規蹈矩,別人已經做過的,你無論做的再怎么優秀也只能是亞軍。
我國著名畫家齊白石,他面對自己的榮譽與成績并不滿足,他吸取歷代畫家的優點,從而改變自己的風格。在他70歲時改變一次畫風,80歲時畫風再次發生變化,齊白石晚年作品比早年作品更完美。齊白石一生經五易畫風,在自己的成功前他選擇馬不停蹄的去創新,才有了今天這一幅幅惟妙惟肖的畫。
創意是什么?不是說你把別人的東西一改造就是創新,而是在已知的領域中去創造新的領域,這就是創新。
有人創新很難,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是的,也許創新是很難但只要你把事情反過來想想,創新也許就在你的眼前。
亞洲首富馬云靠著“淘寶”一戰成名,可你知道嗎?在馬云成功前還有一場“創新戰”呢20xx年中國的市場被易趣獨占成為一大勢力,但在易趣買賣商品要交付一定的費用,這是馬云找到了商機用東拼西湊的50萬元創建了阿里巴巴,強大的易趣沒有把他放在眼里。在20xx年10月阿里巴巴正式成為淘寶,與易趣不同的是馬云的淘寶采用免費模式,這一模式讓中國大部分人報著試一試的心態,進入網站售賣商品,賣家一多買家就來淘寶一時人氣暴漲。易趣聞到了硝煙的味道與eBay聯手揚言18個月內打敗淘寶,但是易趣沒有改變風格,最終易趣終于放出免費聲明,但這是淘寶人氣已是易趣的20倍。馬云這一戰贏了,這是經典的小魚吃大魚,他運用反向思考“反天下之道而行之”最終獲得勝利。
創新很簡單,關鍵靠自己。它就如我們身邊飄落的樹葉,只要你看準時機抓住它,它就屬于你。
【前人的腳印六年級作文】相關文章:
關于腳印的作文素材11-29
關于借鑒前人經驗的名句02-14
六年級語文《金色的腳印》教案02-23
小學腳印隨筆作文03-11
六年級語文教案《金色的腳印》08-21
六年級上冊《金色的腳印》教學實錄11-21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金色的腳印》教案11-14
珍惜眼前人的名言名句有哪些?10-26
《金色腳印》說課稿12-22
六年級《金色的腳印》語文教學反思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