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太倉閑話》節(jié)目錄制六年級作文
今天,我和三個小伙伴接到了一份令人振奮的通知——老師要帶我們去傳媒中心參加《太倉閑話》節(jié)目的錄制,大家興奮得手舞足蹈。
節(jié)目錄制之前,主持人讓我們試音,向我們介紹了本次比拼的對手是實驗小學,我的心一緊:暈,和實小比啊!江老師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在邊上給我們鼓勁:“重在參與,我們是來玩玩的,別緊張!”我似乎平靜了許多。
節(jié)目錄制開始了。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用太倉話讀一讀”。糟了,其實在家我是不怎么說太倉話的,怎么辦?但幸好我抽到的內容比較簡單——“圓規(guī)、橡皮、鉛筆”,這些聽爺爺奶奶在家說過。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大著膽兒說了出來,結果嘉賓楊老師說我全說對了,加3分。耶!真是瞎貓碰到死耗子!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們讀錯了一個,實驗小學領先1分。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太倉俗語知多少”。我們抽到的俗語是“宜興夜壺,獨出一張嘴”,剛看到這句話時我有點懵,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通過江老師解答,我知道這是嘴上說著要去做一件事,可實際卻沒做。主持人還讓我們拿這句俗語造句,真難。我實在沒轍了,把家里的.爸爸出賣了,說:“他在家什么活兒都不干,‘宜興夜壺,獨出一張嘴’。”小伙伴沈科就啞巴了,他不理解這句話,也沒法造句。這回和實小的差距又拉大了1分。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你演我猜”。我演江老師猜。比賽只有兩分鐘,我們馬上進入狀態(tài),我演一個江老師說一個,非常順溜。有一個是我們最有默契的,屏幕上顯示“雞蛋”,我馬上腦子里就浮現(xiàn)出“番茄炒蛋”這盤菜,我就脫口而出:“番茄炒什么?”江老師馬上就回答“雞蛋”。兩分鐘時間,我們答了14題,又比實小少了1分。我的心怦怦直跳,看來我們要輸了。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太倉新老知識知多少”。這是一個搶答類的環(huán)節(jié)。第一部分是選擇題,我們和實小打平手。第二部分是解釋“運氣好”在太倉話里可以怎樣說,實小趙老師說:“額骨頭旺”。江老師又說:“額骨頭高。”嘉賓楊老師說:“一個都不準確。”江老師突然說道:“我曉得了!額骨頭碰到天花板!”主持人說:“對啦!”我們激動的自己給自己鼓掌!最后我們扳回了1分。
雖然最后以兩分之差輸了,但能參加《太倉閑話》的節(jié)目錄制,我覺得很榮幸!我們這一代孩子都說普通話,即使在家也很少說太倉話。“太倉閑話”匯聚了吳越江南語言文化的精華,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我們要保護區(qū)域語言文化遺產,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讓太倉話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