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特別喜歡蛤蜊。每到周末或者假期,我都會纏著父母一起趕海挖蛤蜊。有時在晚上十點多鐘,我們來到棧橋東側的海岸,海水已經退去,柔柔的海風吹來讓人心曠神怡。我一手拎著小桶和小耙子,一手拽著爸爸的手沖到淺灘邊。看準了地兒,一把抓下,手中的沙泥里常常會有幾個蛤刻。膠州灣的蛤蜊是花蛤,橢圓形,殼面光滑,有同心的環紋,大小不一,形態各異。一晚上的收獲有時有四五斤之多,看著滿載而歸的蛤蜊,那種感覺就甭提有多美了!
稍稍長大,我特別喜歡跟著爸爸去農貿市場。每次路過賣蛤01的攤位就死活不走了,盛在鐵盒子里的那些蛤喇實在是太好玩了,它們個個“伸著長脖子”似乎在窺探四周的動靜,稍不留神,有的就會突然射出一道清澈的水柱,濺到人的身上,盤中的水柱有時此起彼伏,宛如隨旋律而變化的音樂噴泉一樣,但只要輕輕一觸它柔軟的身體,蛤蜊就會立刻縮回堅硬的殼中,再不打開。那種快樂是語言難以描繪的。
蛤蜊的出名最主要的還在于它味道鮮美。它的做法也有很多,既可煲湯也可煮,當然炒蛤蜊是最普遍的一種。辣炒蛤蜊堪稱是青島家常菜中的名菜。一只只的蛤蜊張著大嘴,霉出鮮嫩的肉,點綴著幾個紅辣椒,光是看著就讓人垂涎三尺,更別提它散發出來的鮮嫩的味道了。反正不管是什么做法,蛤咧是人們聚餐時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足見島城人們對它的喜愛。
青島的蛤蒯早在上個世紀初就名揚海外。據說當年德國、日本侵占青島時期,德國人和日本人都喜歡蛤蜊這一美味,千方百計想把它帶回國去養殖,甚至不惜動用軍隊從膠州灣挖走一大堆的泥沙,興沖沖地準備回去養殖。誰知這蛤咧一換地方就變了味兒了,德國人和日本人也沒轍了,最后不了了之。想不到這小小的蛤喇也有“民族氣節”,也念故土之情啊!
哥哥正在國外讀書,2008年夏天他放暑假回來,天天吃蛤喇,嘴上是過足了癮,肚子可鬧罷工了。鬧了一天肚子后,才知道控制一下。我問他:“你真可憐,是不是在國外吃不到蛤蜊”哥哥卻說:“蛤喇在世界上有很多,但那味道和咱青島的蛤蜊根本就沒法比!”
2008年8月,青島被奧運的激情點燃。伴隨著奧帆基地上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在潮水般的歡呼聲中,島城人一邊吃著蛤蜊,喝著青島啤酒,一邊收看著奧運賽事,這是件多么愜意的事啊!(初中作文)
哎呀,說著說著,我的口水就下來了!
精彩搶先看New Top
最熱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