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窗外,一輪明月,皎潔的月光靜靜地流淌,今天中秋月圓,月常圓,人不常圓,歲歲中秋,今又中秋……
小時候,中秋是除了過年和端午之外我最喜歡的節(jié)日,無它,唯吾愛月餅矣。我總是所在母親的懷里,把桌子上的月餅都霸占到我的身前。父親總會在這個時候呵斥道:“沒孝心的孩子,也不知道給外婆留一個。”這是外婆總會站出來為我撐腰“不要緊,他愛吃就讓他吃吧,我們?nèi)ベp月。”我一個人吃著滿桌的月餅,那月餅的甜味是我童年的味道。
一眨眼,初中時候到了,仍是那中秋,仍是那輪明月,唯一的不同便是不見了外婆。“來,吃月餅吧。”母親的聲音傳來,母親將月餅切成三塊,我一塊,母親一塊,父親也一塊。我的月餅永遠是最大的,而爸媽的月餅卻是小了許多。其實,我不再喜歡月餅了,它太甜太膩,或許還會讓我牙疼。但我總是笑瞇瞇的接過,努力地嚼著,裝出一副很喜歡的樣子。“小心,別噎著了。”月夜秋涼如水,月圓之夜總是很冷,但中秋那天總是很暖。
思緒收回,我坐在教室里,沐浴在清冷的月光中,心底也變得和身體一般冰涼。我拿著母親很久前塞給我的月餅,不斷的轉(zhuǎn)動著,似乎不知從何下口。“哎。”我輕嘆一口氣,將月餅放下,家人已不在身邊,這月餅也顯得毫無滋味兒了。是了,沒有家人的中秋,又算什么中秋?
“月餅,來,分我一半。”耳邊傳來同桌的聲音,他毫不客氣地分了一大半,又把剩下的一小半連著盒子塞給我,看著這一小半月餅,我愣住了,以往父母的月餅不也是這么小么?抬首看到了同桌的笑臉,我也笑了。月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寄托在月餅上的那顆心。想起母親將月餅塞給我時的嘮叨,我將月餅向天上的明月一舉,然后一口吞咽了下去,感受那份甜蜜沁入心田。不在一起又如何,只要心中互相有牽掛,這月餅便永遠是暖暖的,甜甜的!
歲歲中秋,今又中秋……這個中秋,我仍和親人在一起!
篇二
趁此數(shù)日之假,同父母一道回鄉(xiāng)探望。
乘一熟人便車,趕赴故鄉(xiāng)。一路之上大家心情甚佳,相互談天論地,考試吧無慮。
不覺,已到。我們與友人告別之后,便向家中進發(fā)。沿著曲徑,直通幽處。逾時,見奶奶在門前張望,眼神之中溢滿希望之光。我們馬上加快步伐,漸近,我不禁大喊道:“奶……”隨之拉緊奶奶粗糙之手,感到微微顫動。觀之,奶奶依舊不改往日之相,衣衫襤褸,身軀佝僂,手上滿是泥黑,看到此情此景,一股酸水涌上心頭。
步入院中,豐收之感頗濃。園中杏樹枝頭之上掛滿了黃澄澄的玉米,好似枯樹滿開黃花。數(shù)十捆綠荏桿堆砌成一座璧山,顯得格外耀眼奪目。屋中的“蘋果山”一座連著一座,高低起伏,綿亙蜿蜒。看著就叫人直生喜愛之情。
來到院外,空曠之感迎面而來。也許,是被那渺小的都市關(guān)怕了,看到這曠野之景,既驚喜又渴望。恨不得變成一塊石頭永遠佇立在那里,盡享大自然的魅力。又想把此景攬入懷中,貪婪的慢慢欣賞。近處,秋風(fēng)掃得落葉滿地都是,好似一張美麗的抽象畫。一棵棵大樹雖然沒有了往日的勃勃生機,卻給人以簡單樸素之感。遠處,群山環(huán)繞,溝壑縱橫,片片土黃,絲絲綠意,無一不透露出“粗獷”二字。偶一抬頭,見兩只小鳥比翼齊飛,聯(lián)想翩翩,感慨萬千。
這時,到了午飯時間。年邁的奶奶早已準(zhǔn)備好了“豐盛”的飯菜:一碟白菜,一盤蘿卜,幾個黑乎乎的饃饃,和幾碗菜湯,盡管味道不是很好,但是大家卻吃得很開心。我的胃口比平時好多了。
這一天,正是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