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需求就有生意,這是古往今來的買賣準則。商家搞經營砸了,炒股票套了,倒房地產又黃了,正灰頭土臉時,忽然眼珠一轉,賣書倒是個好行業(yè)。于是摘下墨鏡,搖身一變,連自己也成了什么什么特級教師了,并且還將大名用鉛字工工整整地印在封皮上,省得去簽讓人看不懂的草書了。
前幾天,某君抱來一揮子輔導書。我懶懶地翻了幾本,卻嚇了一跳,原來這些書竟這么恐怖!再到書店翻一個遍,一樣地讓人望而生畏。我回到家,冥思苦想,終于總結出當今輔導書的三大特征,現向各位看官公布。
一、老王賣瓜,自賣自夸。當今社會上,只要是書,就必有這個特點。謙遜的言語,滿本子只有一句,而且千篇一律:“本書若有疏漏之處,還請指正,編者不勝感激。”當今書的介紹越來越向廣告靠攏,甚至有些干脆照抄了事!耙坏⿹碛校f事無憂”,我乍一看還以為是介紹飛亞達表的,再一看卻不是。這可真是當之無愧的“超級模仿秀”。另一類雖然別出心裁卻不免不切實際,有的書號召大家:“有話大聲說,我要上清華,我要上北大!蔽覀儼嗟拐嬗懈疫@么對父母喊的。結果呢?他父親卻說:“去去去,就你這二兩油,哪兒涼快哪兒去!”不但碰了一鼻子灰,還成了全班的笑料。這也罷了,還有第三類,僅書名就能讓你啼笑皆非;◣资X,就能抱一本《xx科復習葵花寶典)回家,有這樣便宜的事,武林豈不是要鬧出亂子?
二、“精兵簡政”,害人不淺。我懷疑編書組是否“精兵簡政”過了火,竟然連校對這一行也吩咐下崗。不然這一本書里何以錯得天花亂墜呢?有一本書這樣寫:"1931年9月28日,日本關東軍炮轟東北軍駐地北大營,攻占沈陽,制造了‘九.一九’事變!眴韬簦@樣的人,這樣的校對,也好意思把名兒放在書前面!但我同時也可憐他:這種人,有一萬個看他校的書的,他就得挨一萬次罵!課堂上老師若要推薦書,總要加上一句:“這本書挺好,錯的地方很少……”嗚呼,中國校對這一行若如此墮落下去,中國的書可真是前途無“亮”啊!
三、紅皮柑橘,中看不中吃。水果店老板生意興隆,門前自上而下擺了五排水果,其中不少還是洋貨。店主用標簽在每類水果上標了一個英文名,生怕別人不識貨。于是便有不少人來訪,更有些先生小姐邊大口咀嚼邊贊嘆:“好!好!”我也好奇:洋水果真比土水果甜?于是買了半斤紅柑橘,回家研究,剝開皮來,果然瓤紅似火,蜜汁欲滴,但往嘴里一送卻酸得我差點兒把牙吐了出來,但也仍忘不了喊一句:“好!”輔導書也是如此,幾乎每一本都會搬出幾個“名師”來,將封皮裝扮得鮮艷可人。但內容往往具有兩大特點:一、將簡單問題復雜化。一個簡單問題,卻不惜筆墨鑼里哆嗦大大解釋了一通,看得人眼花繚亂。其實你只要用一種方法,就可以毫不費力地解題了。二、將復雜問題朦朧化。一碰到復雜問題,他卻往往三兩句話了事,弄得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看了等于沒看。莫非“名師”之言非冥思苦想方能領會?看此類輔導書的學生,猶如手捧一個色彩鮮艷的紅橘,卻怎么也送不進嘴,即使偶爾發(fā)狠啃上一口,也必是酸澀難當。但我不明白的是,這樣的柑橘,這樣的書,竟然還有人愛不釋手,并且能喊出一個“好”字!
這天,某君又抱著幾本輔導書走進來,手里的書頁嶄新,臉上卻掛著烏云。哈,我知道你愁什么!或許這幾本里還有我們未發(fā)現的問題,來來來,咱們研究一下。
精彩搶先看New Top
最熱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