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不造就人,就是毀掉人,我是個安于習慣的人,習慣一切已成為我循規蹈矩的生命中的一部分。如果說我生活中有什么錯誤的話,我會全部歸功于習慣。
習慣是什么?習慣就是長時間不斷重復直到麻木的一種無意識行為,就像渴了要喝水,餓了要吃飯,困了要睡覺一樣。明知道肥皂劇僅僅適合消磨時間,我卻樂此不彼,明知道家門對面的小吃店味道不好,而且不怎么干凈,但為了方便,總是一次又一次的去光顧;明知道有些衣服不適合自己,但為了別致,與眾不同,還是買了下來。這都是來源于習慣,習慣的力量有時甚至讓我們不跟隨著自己心里的想法去做。特別是一些壞習慣,它不但使人的形象在別人心中受到影響,還不利于身心健康。
我們知道,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里各種公共場所里的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的,但其中涉及文明禮貌一類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某人問那里的管理人員為什么,人家回答:“因為這些不文明的行為大多數都是中國大陸的游客所有的。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叭欢己玫牧晳T卻可以讓一個走向成功。
卡爾.威特是19世紀德國一個著名的天才。他八歲就能自由運用德、法、意大利語等六國語言,并且通曉動物、植物、物理、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進入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被授予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還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表《但丁的誤解》一書,成為但丁的權威。他的成功并不是因他有多大的天賦,相反,他是一名早產兒,由于先天不足,被定為智力低下的癡呆兒。但他父親并不曾放棄他,因為他相信孩子的成長不是天賦,而是教育,要有好的教育成果,就必須有好的習慣。父親對兒子一系列良好習慣一一把關,從出生到5歲的五年間,父親對兒子嚴格要求,在他的精心栽培下,卡爾.威特最終成為奇才。這一切都源于他父親要求他養成的良好習慣。
就如我們學生在學校一樣,在學校里我們所學的一些知識在我們長大成年后可能會忘記,但是在學校里養成的好習慣卻能影響我們一生。“如果良好的習慣是一種道德資本,那么,在同樣程度上,壞習慣就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了!边@是一位名人說的一句話,是的,思想行為習慣,這就是人生的規律。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有什么樣的行為;有什么樣的行為,就有什么樣的習慣;有什么樣的習慣,就有什么樣的命運。
所以說,習慣的力量對比是巨大的,它不是造就人,就是毀掉人。
精彩搶先看New Top
最熱文章榜Hot Top
1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優秀征文精選5篇2
我身邊的法律故事主題征文800字范文3
2017迎接元旦微信文章精選5篇4
有關手機的自白作文600字說明文5
6
大年三十吃團圓飯作文大全7
有關吃苦的高中議論文8
電腦的自白作文500字說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