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族譜高一作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族譜高一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族譜高一作文 篇1
周六是爺爺66歲的生日,爸爸、媽媽和我一起趕回鄉下給爺爺過生日。
爸爸在清掃庭院,媽媽在河邊幫奶奶洗菜,我坐在爺爺旁邊,看看門口繁茂的桂花樹,望望天,怡然自得地跟爺爺有一句沒一句地聊天。
“爺爺,我們家祖先是怎樣的人?”
“不清楚,原先太爺爺兄弟幾個從江北過來的!
“江北?”我繼續問:“那有沒有族譜?”
“他們渡江過來的時候給弄丟了!睜敔數卣f。
“哦!”我隨口回答,心里卻一驚——族譜這么重要的東西,且不說記載著家族歷代顯赫人物的偉業、姻緣,那些關于家族的禁忌,甚至是文化習慣,就這樣被遺失了,那些文化豈不是也隨之如沙子般散落在風中了……我有些惋惜,抬頭看爺爺,他神色仍不變地自然。
由遠及近地,一陣急促的高跟鞋落地聲,姑姑來了。我起身打招呼,看到姑姑拎了一個保溫袋。
里面裝的是什么呢?
就在這時,奶奶喊著:“吃飯啦!”
坐到餐桌前,姑姑才把保溫袋打開,從里面捧出一只保溫盒遞給爺爺。
“喏,爸,66塊肉!”
爺爺接過盒子,打開,一陣撲鼻的'肉香。
盒子里只有巴掌大的肉,被切得一塊塊的,每一小塊肉與肉之間都有清晰的界線,被分離開來。
“我弄了一上午呢,數了3遍,66塊正好!”姑姑笑著說。
我問:“為什么要66塊啊?”
爸爸答:“66,吃塊肉,是江北人的習俗呢!”爺爺沒說什么,只是嘴角掛著淺淺的笑,舉起了筷子。
“江北人的習俗?”我反復地想著。
與其說是習俗,不如說是文化的傳承。
我如醍醐灌頂!
原來不曾有遺失文化之說!貧窮年代女兒在父親66歲生辰烹煮66塊肉的風俗,一直流傳到富裕的今天。如今吃肉不再是困難的事情,但姑姑仍辛苦地切肉、數肉,我仿佛能看到清晨的陽光灑進廚房,連歲月也被粉碎并揉進這細碎的陽光中,一遍又一遍地數著那些薄薄的肉片,不厭其煩地切肉,再數,最后濃縮成小小的一碗——愛。
在孝與慈祥之間,在愛與被愛之間,文化似傳家之寶,在時光里被磨去棱角,精華被一代一代傳承,像流水一樣,承載著親情,流過苦難和快樂,興盛或衰落,深情不變。
餐桌上仍歡聲笑語,我在思考中逐漸明了。
隱形的族譜終于傳到了我手中。
我笑瞇瞇地說:“爸爸,以后我也幫你切66塊肉。”
族譜高一作文 篇2
家庭是每個人溫暖的避風港,每個家都有屬于自己家的家庭職業族譜,我們家也是,擁有著”整齊”族譜大家請聽我娓娓道來。
我的爺爺是醫生,之前在青島市立醫院做外科主任醫師,我爺爺也是在此認識了我奶奶,我奶奶是兒科的一個護士,此后的不久,我奶奶生下了我爸爸,我姑媽和我大爺,我爸和我姑媽是青島醫藥公司的,我大爺考上了石油大學,去當了兵。我爸干了幾年后,去了青島高新區干細胞庫工作,幾年后,認識了我媽媽,我媽本來是青島醫藥公司的,經過了我爺爺介紹認識了我媽媽。我媽的弟弟也就是我小舅在青島大學讀醫科系,我大舅,就是我小舅的哥哥是當兵的。我的姥姥是當時生產車間的車間工人,我姥爺是海軍。姜家和史家中有著上戰場打仗和治病救人的兩重基因,是整個家族不斷走向成功發展和友好相處的基本。
我媽說,你要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多個朋友多條路,高的學歷給你更好的生活…。我媽在四十多生了我,不久便退休了,她常說,當人沒事干的時候會越來越頹廢,所以她去干了烤鴨這段行業,造福于社會。其實我覺得像當兵和當醫生,都是基層的工作者,都是社會的福音。打小,我爸爸就帶我進了醫院,讓我看許多關于醫科的書,由于我爸是干細胞庫的,他空閑時帶我觀看了,母親生下寶寶時用的臍帶和胎盤。后來給我看了癌細胞在人體內的各種反應,讓我對醫生這個行業產生了許多興趣。當姥爺第一次給我看了當兵時風光的照片,當爺爺給我看了在醫院治病救人的喜悅和病人的感激。我才明白,風光不是慵懶換來的,救人時的喜悅不是嘴上說說就換來的。
初二了,我還覺得社會離我遠嗎?我的職業發展生涯被我的家族所影響著,深遠的影響著!
【關于族譜高一作文】相關文章:
關于高一作文08-24
關于母親高一作文02-07
關于母愛高一作文10-12
關于時間高一作文09-07
關于秋天高一作文08-24
關于高一的作文07-09
關于選擇高一作文03-16
關于友情高一作文03-11
關于母親高一作文02-08
關于變通的高一作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