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節傳統習俗的作文:舞獅舞龍

發布時間:2017-11-14  編輯:孫彩秀‍ 手機版

  導語:崇仁舞獅,始于清咸豐年間。它本是一種民間健身運動,經過一百多年的演變,漸漸地成為一種民間藝術。下面是2017春節傳統習俗的作文:舞獅舞龍,歡迎參考。

  篇一:2017春節傳統習俗的作文:舞獅舞龍

  今年的大年初一,聽說在鎮府有舞獅子表演,我就非常興奮,剛吃完中午飯,就迫不及待的叫爸爸帶我去看。

  到了鎮政府,雖然天上下著毛毛細雨,但觀看的人還是很多,我和爸爸占據了位置后不久表演就開始了。共有十只獅子分成東西兩隊,有紅的、黑的、黃的,顏色和形態不一,隨著后面震耳的鑼鼓聲舞開了。舞獅的人十分賣力,舞的非常逼真,時而站起,時而趴下,頭不停的搖動,眼睛一眨一眨,尾巴也一搖一擺的,贏得人們熱烈的掌聲。

  到了精彩的采青了。采青是用一條紅繩子,間隔的綁上一些紅包,最后面是用生菜、桔子和一個大紅包綁在一起,從樓上一段一段慢慢地放下來,舞獅的人要用凳子疊起來或用梯子,邊舞邊爬上去,在舞獅過程中慢慢地“吃青”。只見各只獅子在“青”面前愉快地舞動,突然的一躍而起,將“青”一口吃掉,到最后,吃掉生菜后將它咬碎,灑向周圍。我問爸爸這是什么意思?爸爸說:“生菜和桔子就是“生財”、“大吉”的意思,灑向周圍就是將這些愿望送給大家。”

  舞獅表演就在高潮中結束了,留給了我們無窮的回味與快樂,我也知道了舞獅表演作為民俗的含義:國泰民安,吉祥如意!

  篇二:2017春節傳統習俗的作文:舞獅舞龍

  我的外婆家在錢塘村,那里有一個傳統習慣,就是在春節期間舞龍。

  我每年都到外婆家舞火龍,今年也不例外。

  人們用砍來的竹子做成一個個竹筒,在竹筒內放進火水,然后在竹筒口上塞上一塊布,把布點燃了,成了一個火炬,最后用一條長長的繩子每一兩米綁一個火炬,火龍就做成了。

  八月十四的晚上,村子非常熱鬧,廣場上人山人海,鑼鼓喧天,小朋友拿著火炬,大人把火炬串起來,一條長長的火龍動起來了!足有二百多米長,遠遠望去,火光閃爍著,就像滿天的星星落到了人間。在鑼鼓聲中,在鞭炮聲中,我們的火龍出發了!紅紅的火把閃爍著,照在小朋友充滿幸福而憧憬的臉上。火龍圍著村子走,聽外婆說,舞龍是為了驅除妖魔鬼怪,給人們帶來幸福。走過每一戶人家的門口,都受到了人們熱烈的歡迎。

  深夜了,龍散了,但人們還久久不愿離開。

  篇三:2017春節傳統習俗的作文:舞獅舞龍

  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于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傳說,它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輸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而獅舞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為獅舞是五世紀時產生于軍隊,后來傳入民間的。兩種說法都各有依據,今天已很難判斷其是非。不過,唐代時獅舞已成為盛行于宮廷、軍旅、民間的一項活動。唐段安節《樂府雜尋》中說:“戲有五方獅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獅子,有十二人,戴紅抹額,衣畫衣,執紅拂子,謂之獅子郎,舞太平樂曲。”詩人白居易《西涼伎》詩中對此有生動的描繪:“西涼伎,西涼伎,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帖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詩中描述的是當時舞獅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獅舞形成了南北兩種表演風格。北派獅舞以表演“武獅”為主,即魏武帝欽定的北魏“瑞獅”。小獅一人舞,大獅由雙人舞,一人站立舞獅頭,一人彎腰舞獅身和獅尾。舞獅人全身披包獅被,下穿和獅身相同毛色的綠獅褲和金爪蹄靴,人們無法辨認舞獅人的形體,它的外形和真獅極為相似。引獅人以古代武士裝扮,手握旋轉繡球,配以京鑼、鼓鈸、逗引瑞獅。獅子在“獅子郎”的引導下,表演騰翻、撲跌、跳躍、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樁、竄桌子、踩滾球等高難度動作。南派獅舞以表演“文獅”為主,表演時講究表情,有搔癢、抖毛、舔毛等動作,惟妙惟肖,逗人喜愛,也有難度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獅以廣東為中心,并風行于港澳,東南亞僑鄉。南獅雖也是雙人舞,但舞獅人下穿燈籠褲,上面僅僅披著一塊彩色的獅被而舞。和北獅不同的是“獅子郎”頭戴大頭佛面具,身穿長袍,腰束彩帶,手握葵扇而逗引獅子,以此舞出各種優美的招式,動作滑稽風趣。南獅流派眾多,有清遠、英德的“雞公獅”,廣州、佛山的“大頭獅”,高鶴、中山的“鴨嘴獅”,東莞的“麒麟獅”等。南獅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須獅舞法幅度不寬、花色品種不多,但沉著剛健,威嚴有力,民間稱為“劉備獅”。黑須紅面獅,人稱“關公獅”,舞姿勇猛而雄偉,氣概非凡。灰白胡須獅,動作粗獷好戰,俗稱“張飛獅”。獅子為百獸之尊,形象雄偉俊武,給人以威嚴、勇猛之感。古人將它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認為它能驅邪鎮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們逐漸形成了在元宵節時及其他重大活動里舞獅子的習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篇四:2017春節傳統習俗的作文:舞獅舞龍

  崇仁舞獅,始于清咸豐年間。它本是一種民間健身運動,經過一百多年的演變,漸漸地成為一種民間藝術。

  今年十二月廿八,我有幸在崇仁升高廟會上親眼目睹了這難得一見的民間藝術。

  那天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好不熱鬧。我擠進人群中,跪著腳跟兒看熱鬧。原來這里正在舞獅,舞的是我們崇仁鎮所特有的獅舞南獅。所謂南街,就是不配藝術套路的舞獅活動。只見周圍幾千雙眼睛注視著場地,一種急切而興奮的心理與緊張的氛圍融為一體。

  忽然,一陣鼓聲擾如晴天霖靂,只見一演員頭扎白巾,身著白色對襟服,插腰持球,一邊翻筋斗,一邊向各方觀眾示意。這一招是引獅出洞。果然,只見兩只披著金毛的小獅子甩著尾巴,羌著腦袋出洞了。它們連翻兩個筋斗,似乎沒發現旁人,就高興地跳來跳去。那憨態,那情緒,不正是小獅子所獨有的嗎?周圍觀眾看了連連鼓掌。但那目光中似乎還略有期待,人們期待大獅子出洞。

  正當小獅子們高興地嬉戲玩耍時,又一陣鼓聲似狂獅怒吼,驚天動地。隨壽節奏的加快,兩只老柳子施著威武龐大的身軀出洞了。比起剛才那憨厚可愛的小獅子,真是大不相同。一只身披綠毛,眼睛銳利而有力,身體健如鋼鐵;另一只身披紅毛,眼睛充滿溫情,相對顯得文靜。兩只獅子大搖大擺地走動著,全然不失威風凜凜的本性。出洞的綠獅子真是身手不凡,一下子來了個半劈江山,身子騰空而起,兩腿分開,似一把利斧直劈下來。那紅獅子則半蹲在一旁,晃著尾巴,把頭轉向后邊,用自己的舌頭梳理著它美麗而柔軟的獅毛。那溫文爾稚的樣子多像一位慈祥的母親啊。正當我看得入神時,綠獅子突然瑞到我面前,那血盆大嘴向我一張一合,嚇得我直發抖,急忙向后退了幾步。

  當我回過神來時,那慈厚可愛的小獅子在老街子的帶領下又從眼前經過。我想這一家子大概在散步吧。鑼鼓聲漸漸地弱下去了,這一家子都育下了腰,翹著屁股,羌著尾巴,好像在飲水。看著這一家子其樂融融的樣子,在場的哪一位不會被感染啊!最后,腳子歸洞了。它們又是翻筋斗,又是跳躍,似乎有點戀戀不舍。

  從這場舞獅表演中,我們不難看出崇仁古鎮南御的特點,那就是拙中藏巧,粗中有細。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无套内谢的新婚少妇国语播放 | 中文字幕第1页亚洲 | 亚洲欧美久久精品一区 | 一级夜理论片久久 | 亚洲伊人成综合人影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