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規則,無論你認識不認識,無論你承認不承認,它都實實在在地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比如我們玩游戲時候的游戲規則,比如我們過馬路時候的交通規則,比如我們在圖書館讀書時必須遵守的安靜規則……
篇一: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題記
嘗有人不解《周易》何意而問易玄。易玄概而括之曰:“周者,圓周也,無規矩不成方圓也,乃規律之要義;易者,變易也,變化也,上日下月,日月交替,陰陽之道也。周易周易,斯乃規律變化之謂也。
規矩者,方圓之器也,矩以制方,規以制圓,依規矩而方圓乃成。譬猶巧錘之為規矩準繩以遺后工也”,這是古人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說比如就象巧錘自己制作畫圓和方形的工具留給后人才使后來的工匠們知道圓應該怎么畫,方形該怎么做。古人也把它叫做規矩繩墨,國不可一日無法,家不可一日無規,校不可一日無紀。
青少年時期,有大家都追求個性的發展,追求自由,的同學認為:“多了約束便沒了個性,一味地遵規守紀,一味地聽老師的話,就像條條可憐蟲一樣作繭自縛,最終只會抑郁而死。我們需要展現自我的風采,展現自我的才華,展現自我的見解。我們不是蒸籠里的包子,更加不是飯碗里的米粒,我們形如空氣中漂浮著的微小顆粒,在有限的空間里追求無限的發展。
我們現在身為一名高中生,就算再叛逆,再另類,再想打破學校制定的校規校紀,也不過只是一種幻想,因為沒有人能給予我們改變的權利。
我們接受知識的過程中,要學會創新,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倘若一個人安于平庸,甘于落后,畫地為牢而不自知,那么他將失去向上的動力,失去開創美好明天的創造力,等待他的結果只有淘汰。如果一味循規蹈矩而不敢創新,怎么會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打破牛頓的經典力學。
從學校角度來講,紀律是為了維護學校利益并保證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正常進行而制定的要求,每個學生遵守的規章、條文。早上去學校,如果遲到了,進教室前要喊:報告。征得老師同意后才進去。上課期間,口渴了想喝水,最好等到下課。課間休息十分鐘,這樣有利于學生身體健康,讓學生舒活舒活筋骨,清醒清醒頭腦這些合理的行為規范,學生有遵守的必要。有的同學穿奇裝異服,留怪異發型,亂丟垃圾,自習課說話,遲到、曠課、遛出校外上網吧、校外群毆,未經允許,擅自出入校園。這些違規亂紀的現象輕則會使同學們成績下降,重則會使人誤入歧途。如果學校沒有校規,時間長了,學生會形成自由散漫的懷習慣,自己肩負的責任感也會逐漸減弱。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紀律能夠創造集體的美。”只有按照規定來做,才擁有和諧的集體。
篇二:
出去玩時閑來無聊,和同學們打了幾局UNO牌,這牌里的規矩算是十分繁多。
當你只剩兩張牌時,你必須和大家說一下。當你只剩一張牌時,你必須趕在別人之前說出UNO,否則加兩張牌;你若無牌可出,必須加一張牌;為了拖延比賽時間,盡量扭轉劣勢,你還要和其他的“牌友們”保持一種合作競爭的意識。總之,就是不間斷地利用規則,盡量甩掉手中的牌,以謀求終極目標——勝利。
第一次玩上這副牌的手感很好,不是特別光滑,又摸上去很有質感帶動了我出牌時的幸運,我正激動的欣賞著自己手中的最后一張“萬能牌”(即無論對方出什么牌我都能接下打),猛然間聽見一方仰天長嘯的“UNO——”正當我和別的同學笑的起勁時,突然意識到了一個問題,我沒有在最后一張牌時喊UNO,我忘了游戲規則!又在一陣哄笑中,我極不情愿地拿了兩張牌。最終,幾次這樣的忽視讓我慘遭逆轉,當我再一次中招時,發現另外的幾個同學手握著十來張牌,一起談論著誰有牌對付我,我很憤怒地說:“這什么規則?這么多,煩死了!”就看見幾十張一字排開的牌后閃出一張壞笑的大臉,配上的還有一個十分邪惡的“奸笑”,“這叫利用規則懂嗎?你自己水平低,不記著規則,不用規則,還怪它,真是活該。”我好像吃了一記悶棍,頓時無語。是呀,有規則,為什么不利用呢?
又想到一次我問班上一位喜愛籃球的同學,“籃球比賽比幾分鐘就停一次,有什么好看的?”他很認真地對我說:“那叫利用規則,調整戰術,打亂對方的節奏,這種利用是主帥的能力,也是比賽中尤為好看的地方之一啊!”原來利用規則,善于利用規則是一種能力。
風吹過,又一輪的UNO開打了,我帶著剛才略有明白的思考,努力融入這個規則,積極地組織反擊,及時地喊出UNO和時時謹記的各條規則讓我在新的一局中游刃有余,再憑上那么一點運氣,很輕松地拿下了這一盤。
我終于明白了規則能帶來什么。其實規則本身帶不來什么,但規則是游戲的一部分,利用規則就是把握游戲的一種方式,越會處理,就越會贏。
每件事都是一個小小的游戲,每件事又都有規則,利用規則,利用一切看似不起眼的細節,不忽視它們,就是制勝的先決條件,就是干好事的必然因素。
這種對規則的利用,對細枝末節的注重,是一種能力,一種決定著勝負的能力。
篇三:
規則,無論你認識不認識,無論你承認不承認,它都實實在在地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
規則的存在,讓我們的社會更有秩序,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條理。這就首先要求我們正確認識規則,遵守規則。
我們玩游戲離不開規則,我們要知道這種游戲怎么玩,只有掌握了規則才能利用規則以我們的智慧玩出高水平,才能晉級加分。否則,即使你再聰明也不會玩到至高的境界,因為你連起碼的規則都不懂,比如下棋,連馬走日,象走田都不知道,連別馬腿都不知道那你能成為下棋的高手嗎?再如玩斗地主,我就不知道它的規則,那么如何能玩好呢?光知道點皮毛,一知半解是不行的。
學習也是如此,上課怎么聽,怎么思考,怎么向老師請教問題那也是有潛規則的,只是我們沒有認真思考罷了。有的學生上語文課偏偏學數學,上英語時他非要忙乎無理,一天下來看似很用功,其實他已經違背了規則,哪能取得好成績?還有的同學上課不學下課用功,白天玩耍晚上熬夜,弄得自己筋疲力盡,最后一定是沒有好結果;還有的同學憑借自己的聰明頭腦,學東西一知半解就以為自己完全掌握了,其不知自己只是學了點皮毛;還有的同學學習知識不扎實,比如英語單詞,比如各科的概念定理等等不能徹底消化,光顧著盲目地去做題,這樣下來雖然能有一定的效果,但很難成為拔尖人才;還有的同學留戀看大書、留戀網絡、忙于各種所謂的應酬,這都是違背學習規則的表現,我們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首先是應該不主要精力要在學習上,然后是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夯實基礎,掌握方法,適當拔高,不恥下問,目標明確,循序提高才是我們的學習之道,相信只要掌握了規則,利用好規則那么我們的學習沒有不提高的道理,人人都可達到現在尖子生的高度。
有的規則是自然的法則,是自然的戒律,我們必須遵守,比如寒來暑往是自然的規律,我們是無法改變的,我們必須順應它,到什么時候穿什么衣,到什么季節做什么事。有的規則是人為的規定,比如法律,部門的規章制度等,它們規定我們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有的規則是人們頭腦中的潛規則,如人為處事,道德倫理等,雖然它們沒有前兩種那樣有明確的條款規定,但如果長時間違背它們,也將給當事人以不同程度的懲罰。
認識規則,理解規則,利用規則是每一個在世上的人都必須面對的問題。人們常說:干啥研究啥,賣啥吆喝啥。就是個典型的運用規則(規律)的例子。學生應該研究學生的規則、商人應該研究商人的規則、教師應該研究教師的規則……我們應該研究什么?還是那句話:干啥研究啥,賣啥吆喝啥。不要走錯了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