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處逢生高一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絕處逢生高一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絕處逢生高一作文1
人生處處充滿希望。在絕境中會逢生,希望便會出現;在迷茫時渴望光明希望便會出現。當我們身陷絕境之時,便會有另一條路在我們腳下鋪成,我們應始終記得:希望總會出現。
人生路漫漫,我們會有許多挫折,困難,坎坷。當我們面對時,我們不應氣餒,我們應努力克服這些困難希望就在前方。
從呱呱墜地,我們就面臨困難。我們不會走,不會爬,不會說話,我們眼中充滿希望,看著這個多彩的世界。于是,我們努力克服一切困難,開始蹣跚學步……
我們在希望中成長著。
漸漸地,我們長大了。我們在學校中生活,我們認真聽課,我們希望我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交代自己,交代父母,交代老師。
我們在希望中成長。
進入初中,課程加重,知識煩雜。我們希望可以跟緊老師的步伐,聽懂每一個知識點。我們會遇到困難,我們會感到迷茫,面對復雜的問題,我們會感到無從下手,但是我們重新整理思路,問題便會變得簡單。時光易逝,眨眼間初中三年就結束了,我們在此中收獲了友情,收獲了感動。我們希望,青春永不散場。
我們在希望中成長。
現在的我們跨入高中的門檻,我們還在希望著。我們希望在困難中有人伸手幫助我;在我迷茫時有人可以為我指明前進的方向;在我孤獨的時候有人可以陪我說話。
我們在希望中成長。
困難隨時隨地都會有,希望便隨時隨地會出現。上帝在為你關掉一扇窗的時候也同時為你打開了另一扇窗。只要不停留在困難面前一動不動,我們總會發現一片新的綠洲。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我知道,我會飛過絕境,看到希望。
在奮斗的路上,直面人生中的困難用微笑對待。帶著我們的夢想,在希望之路上鑄就輝煌。
絕處逢生高一作文2
松滋縣大山里頭有個奇童叫劉聿(yù),說出他的故事定叫你嘖(zé)嘖稱奇!
這年春天,幾個孩子在山上尋花摘草抓蝴蝶,玩得很開心。有個紅衣小孩在捉蝴蝶時,不慎一個跟頭摔倒在懸崖邊,頭上的一頂紅帽子不偏不倚飛到了長在崖邊的一棵小樹上。
紅衣小孩爬起來,伸手去取,卻怎么也夠不著,急得大哭起來。
這時,十二歲的劉聿安慰他說:“別哭了,我取了給你。”邊說邊彎下身子,小心翼翼地走到懸崖邊,向小樹靠攏過去。
孩子們看到他這大膽舉動,齊聲驚呼道:“劉聿,太危險了,別取了吧!”
劉聿小心踩在小樹枝上,貓腰伸臂,終于拿到了紅帽子。孩子們正準備伸手拉劉聿上來時,不想那小樹枝受不住壓力,咔嚓一聲斷了,連同小劉聿一起墜落下去。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壞了孩子們。他們低頭往下一看,下面深不見底,連呼了幾聲“劉聿!劉聿!”也沒聽到回音。他們想劉聿準摔死了,個個哭喪著臉回去報信了。
說來無巧不成書,劉聿連同小樹摔下三十余丈處,正好是一個鷹窩,他跌進兩只小鷹中間了。因為鷹窩軟綿綿的,他居然沒受一點傷。
嚇昏后醒來的劉聿望望上面,再看看下面,都是刀削一般的直壁。這鷹窩是在懸崖峭壁中一塊突出的斜石上筑造的,往上爬,無繩可攀,無階可登;想下去,離地少說還有五十余丈,又沒踏腳之處。
劉聿身陷絕境,進退兩難。
老鷹覓食歸來,見窩里有個人,嚇得在懸崖周圍飛來飛去。它又舍不得兩只嗷嗷待哺的小鷹,盤旋了幾圈還是飛近鷹窩,把嘴里銜的獸肉對準鷹窩投擲,然后又飛走了。
劉聿接到獸肉,雖然是生的,但為了活命,只得一面強忍吞食,一面將獸肉扯碎喂養小鷹。
時間萬般難熬地一天一天地過去,老鷹每天飛來投食,劉聿就每天以生肉充饑,日夜與小鷹為伴,過著野人一般的生活。小鷹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個子慢慢長高,翅膀漸漸長硬,天天能在空中繞幾個轉轉再飛回窩里去。
劉聿望著小鷹在天空飛翔,羨慕極了,心想,我要有小鷹會飛的本領,那該多好啊!
有一天,劉聿喂完食,看見一只小鷹飛出窩時,爪子一收帶出一把草來,心里頓悟道:有辦法了!
他脫下短衫,撕成一條條帶子打成布繩,待小鷹飛回窩時,他貼近一只較強壯的鷹,將布繩分別縛在它的雙足上。
小鷹與劉聿混熟了,也不介意他在自己身上搞什么小動作。
之后,他又將布繩的另一頭分別在自己的左右胳膊上系牢。做好了這一切,劉聿爬出鷹窩縱身一跳。
小鷹大吃一驚,忙展開翅膀騰空而起。小鷹畢竟力氣有限,身上又帶著一個幾十斤重的孩子,它越飛越低,越飛越慢,幾個盤旋后,終于氣喘吁吁地落在了平地上。
劉聿高興極了,平平安安地向家里跑去。
家人尋找多日,不見劉聿下落,以為他葬身峽谷被野獸吃了,一個個哭得淚人兒一般,突然看到劉聿回家,手里還抱著一只救命的鷹,真是喜出望外。
鄰居及小伙伴們聽說劉聿平安回來了,個個跑來看望他,得知他是憑借小鷹死里逃生時,更是驚訝不已。
文中的劉聿為了幫助別人掉下了懸崖,這種助人為樂的犧牲精神是可嘉的。但更讓人震撼的`還是他的自助和智慧。
當他發現自己落在半山崖中,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這時候他沒有驚慌失措,而是相當鎮靜并很快適應了自己所處的環境——吃老鷹叼來的生肉,先活下來才會有擺脫險境的希望。所以在面臨危險的時候,能保持冷靜、理智的心態就是戰勝困難的第一步。
“天助自助者”,“求人不如求己”,就像剛開始學步的小孩,如果每次跌倒了都等著媽媽來扶,就永遠學不會自己行走。每個人都可能會遇到孤立無援的情況,這時候就必須自己救自己,如果光是想著別人來解救你,可能會陷入更大的危險。故事中的小孩正是靠自己的聰明與努力救了自己一命。
無論何時我們都不要放棄希望!別在困難和危險真正到來之前自己就先絕望了,而應像主人公一樣,不放過任何生存的希望。功夫不負有心人,小孩最終借助鷹的力量脫離了險境,實在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