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與自然的作文
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互相依賴才是生存之道,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人與自然的作文,歡迎參考閱讀!
篇一:人與自然
一名動物學家攜帶一本312年前的日記,前往澳大利亞的叢林,探尋野生動物的秘密。在那里,有一窩珍貴的黑天鵝,只是缺少了一只被袋狼吃掉的鵝爸爸。鵝媽媽叫紫水晶,一只風格獨特的雌天鵝。她用行動央求動物學家留下,代替鵝爸爸的位置。動物學家很樂意參與這次與黑天鵝零距離接觸的機會。而且,留下來,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理由——拍攝在世界上傳聞早已滅絕的——剛剛吃掉雄鵝的那只袋狼。
在多少次私欲與真情的面前,動物學家選擇了真情,協(xié)助紫水晶將小鵝撫養(yǎng)長大。與此同時,他手中的那本日記也向他講述了一個也叫紫水晶的黑天鵝的故事——
四名逃犯在逃出了囚牢之后,跋山涉水來到一片水塘。他們看到了他們從未見到的黑天鵝。后來他們耐不住饑餓,偷食了幾十個天鵝蛋,隨后又把一只雄鵝連同六只未孵化出的鵝蛋做成了“印度烤鵝”。雄鵝的妻子——一只名字也叫紫水晶的雌鵝對四名逃犯實施了報復——三名囚犯被她設下圈套害死,一名死里逃生,被當?shù)赝林龋矝]有再活多久。臨死前,他立下遺囑:誰能夠找到他的墓地并在那里宰殺4只黑天鵝,便可享有他巨大財富的繼承權。
這位動物學家在閱讀日記的同時密切觀察著紫水晶一家的生活。不幸的是,悲劇接踵而至:首先由于他的疏忽活活壓死了一只幼鵝,后來紫水晶為了能救出幼鵝損失了一條腿,從而失去了飛翔能力;到最后,紫水晶為了救出即將落入鷹口的兒女,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動物學家找到了書中的那片墓地。他斟酌了又斟酌,最終仍然選擇了放棄,與四只幼鵝快樂的生活。
故事講完,激起我內(nèi)心狂瀾萬丈。人與自然,往往有兩種情況,就像文中的紫水晶與那位動物學家,和日記中的紫水晶與四名囚犯。他們形成了非常大的反差。
文中的紫水晶與那位動物學家,和諧共處,互相信任,以至于結成了“夫妻”——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從這一點看出,你對動物友好,它們是知道的,它們是會報答你的。最終,紫水晶得到了動物學家的幫助,在臨死前可以放心的把幼鵝交給他;而動物學家與紫水晶一家共同生活,他收獲了被小動物信賴的幸福,以及一個大好的學習機會。
而日記中的紫水晶與四名囚犯,可以說水火不容,是一對冤家對頭——真是冤家宜解不宜結,結果,紫水晶失去了終生的伴侶和自己的后代,還結下了一個世代難忘的心結;而四名囚犯更慘,把命都丟了,最終害得大家都不好過。其實,這場災難的始作俑者仍是四名囚犯。它們不僅吃了紫水晶的丈夫,還吃了紫水晶的寶寶。是他們,讓紫水晶變成了“寡婦”,還千方百計地想害紫水晶。那么,紫水晶對他們實施報復,有情可原。在這里,我不禁贊嘆紫水晶的智謀與勇氣。一只鵝,竟有膽量和能力害死4個人(最后一個是死里逃生,被土著所救),可見其的品質(zhì)以及對于人類的`痛恨。
雖然那四名囚犯已死,但是他們的黑色陰影依然籠罩在黑天鵝的頭頂,他們要用無數(shù)只黑天鵝的血來祭拜他們——三百年來代代不斷。他們還要讓后人也對黑天鵝形成深深的憎恨感。這又是何必那?難道你們要讓后人為了你們自己的私欲而與黑天鵝結下深仇血海?
我愕然,我無語。我從這本書中看到了上帝的影子,同時看到的,還有撒旦的影子。他們都指的是人,但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一種圣潔高大,一種丑陋渺小。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對你我他都是美好的。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做才對,大家心里都很明白
篇二:觀《人與自然》后感
《人與自然》一直是我所喜愛的生態(tài)節(jié)目。開播于1994年5月11日。欄目宗旨是“謳歌生命,關注環(huán)境。”欄目內(nèi)容定位是介紹動植物和自然知識以及探索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探討社會、經(jīng)濟、生態(tài)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和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在其中我了解了世界,也認識了自己。不開拓眼界,怎能有開闊胸懷。不觀世間百態(tài),怎知生活之路千萬。下滿我就說一個關于自然界規(guī)律的例子。
有一集講的是自然界蛇吃蛇的視頻,一條如腿粗的大蛇緊緊地纏住一條手指粗的小蛇,小蛇筋疲力盡,根本沒有還手之力,只能被大蛇吞掉。這就是大蛇吃小蛇,品種不同的小蛇對食物種類也不同,例如游蛇類主要喂食青蛙和魚;小錦蛇類吃小老鼠、蛋;因為蟒生下就很大,蟒所以吃老鼠、兔,甚至家禽等活餌,當然大蛇吃小蛇也是偶然,當找不到食物,饑寒交加的時候才會吃自己的同伴。與它相似的就是大家常說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青蝦,蝦米吃浮游物,浮游生物又是大魚所產(chǎn)的。這就是生物鏈,它們的存在都是有意義的。
食物鏈主要有三種類型弱肉強食,小的被大的吃食,這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由捕食方式而形成的食物鏈,叫做捕食鏈(也叫牧食食物鏈);生物體內(nèi)以寄生方式而形成的食物鏈,叫做寄生鏈,如馬蛔蟲寄生在馬的體內(nèi),某些原生動物又寄生在馬蛔蟲的體內(nèi);專以動植物遺體為食物而形成的食物鏈,叫做腐生鏈,在熱帶雨林這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腐生鏈就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綠色植物體內(nèi)的能量主要就是沿著腐食食物鏈的途徑流動的)。捕食鏈中包括初級消費者和次級消費者,綠色植物體內(nèi)的能量是沿著生產(chǎn)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的途徑流動的。在捕食鏈中,并不是所有的消費者都能夠明確地只歸入某一個營養(yǎng)級中。例如,野豬和熊是雜食性動物,它們不僅吃植物的果實,也吃小型的植食性動物和肉食性動物。又如狐既吃鼠類,又吃漿果,有時甚至還吃動物的尸體。許多種魚也有類似的情況。實際上,絕大多數(shù)動物的食性都是多種多樣的,完全單食性的動物是比較少見的。但是,這句話也不完全正確。大魚如果是草食的,如草魚,就只吃苦草、輪葉黑藻、小茨藻、眼子菜、浮萍、蕪萍等。而小魚,如是肉食性的,如小黃魚,就不吃藻類。
用《人與自然》的引言來做結束:人不是天使 ,人是否為上帝的“使者 ,人是一種動物, 人也算一種猿, 自然界中人的位置 ,人也非野獸 ,跟猿別樣的質(zhì)態(tài) ,有人稱人是直立的“裸猿 ”,人類的遠祖 ,人的誕生 ,兩種質(zhì)態(tài)的轉化 ,柏拉圖式人的出現(xiàn) ,體毛的消失及其他 ,人的成長 ,多采的人類演化譜系圖,南猿(猿人) ,直立人 ,化石智人 ,角色的轉換 ,原始文化的進程。是啊,這就是人與自然!
篇三:人與自然
進入中伏,天氣變得越來越熱,使人不禁想到目前我們面臨的最大危機——全球變暖,以及人與自然日益緊張的關系。
大清早打開電視,習慣性地換到“CCTV9”。這是紀錄頻道,正在播出的是“隱形世界”:科學家們用高倍顯微鏡觀察海水中的水蚤等浮游生物,可別小看這些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它們在食物鏈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不僅僅是魚類的食物,而且還是我們生活必需的氧氣來源。因為它們太小了,所以它們游動時好像在糖漿中艱難跋涉一樣,在身后留下了一串串清晰的“尾跡”。這些“尾跡”好像人類在雪地中留下的腳印,使魚兒跟蹤而至,享受一頓美味的大餐。但是,當海水的溫度上升時,海水的密度會減小,浮游生物的“尾跡”保持的時間就會變短。另外,科學家還在變暖的海水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全新的物種,它們的游動速度變快,每秒鐘可以移動五百個身位,使魚兒們極難捕捉到它們。
由于這種新型浮游生物的出現(xiàn),魚兒們的生存問題遇到了很大的麻煩。它們要得到食物會變得十分困難,有可能隨著海洋溫度的提高,浮游生物速度的增加,魚類會逐漸在海洋里銷聲匿跡。到那時候,我們才是悔之晚矣。
接下來也是一部紀錄片,它講述了德國最大的機場,機場周圍是一片勝利你。在這里,人文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飛機在機場起起落落,飛機航線下面的動物們自由自在地繁衍生息,絲毫沒有受到飛機的任何干擾,一只啄木鳥甚至把巢安放在飛機航線的下面。那里還保留著各種各樣珍稀的動植物,人和動物在一起和諧相處。
最令人難以忘記的是這樣的一個鏡頭:天空中出現(xiàn)了一大一小兩個飛行物,前面是一只小鳥,后面則是一架飛機,它們離得很近;而地面上,一只狐貍正準備穿越飛機跑道,跑道的另一端有一架飛機正準備起飛。這時,大家腦海里一定會出現(xiàn)了鳥(或狐貍)撞上飛機機毀人亡的情景——這些事情我們也并不少聽說;或者工作人員會驅趕鳥兒和狐貍也保證飛機的安全。可事實并不是這樣:當飛機逼近時,鳥兒迅速飛到了飛機的一旁,與飛機錯開了路線;狐貍則等飛機起飛后才安全通過了跑道。
如此看來,我們總是以為動物沒有我們聰明是錯誤的。它們也有靈性,懂得什么是危險的。動物們懂得我們知道的:烏鴉反哺,羊羔跪乳……它們也能做到我們做不到的:預知地震和海嘯……而我們?nèi)祟悡碛斜葎游锔叩闹腔酆篁湴磷源笃饋恚瑓s沒有看到當我們的工業(yè)迅速發(fā)展的時候,臭氧層的裂洞也不斷擴大,有限的礦物也在不斷減少。我們只看到了眼前短暫地發(fā)展和繁榮,卻沒有注意到我們最終還是要掉入我們親手挖掘的陷阱中。
既然如此,我們更要尊重自然,愛護自然。我們要從自然身上取長補短,這樣,我們才會使大自然免遭傷害,與大自然更和諧、長久地生活下去。
【人與自然的作文】相關文章:
人與自然作文08-18
人與自然11-24
人與自然08-11
人與自然04-29
人與自然11-21
人與自然08-21
人與自然09-05
人與自然12-18
人與自然08-21
人與自然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