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高考全國2卷高分作文

時間:2024-10-14 09:35:25 進利 高二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考全國2卷高分作文(精選7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考全國2卷高分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全國2卷高分作文(精選7篇)

  原題回放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②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③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作,敢當。(魯迅)

  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后世。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高考全國2卷高分作文 1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無己、無功、無名,所以擁有了三秋。“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陽光敞開胸懷,擁有了全世界;人打開門窗,才會永遠行走在至真、至善、至美的陽光里。這就是中華兒女傳揚和踐行的“眼界格局說”——眼界無窮世界寬!

  花木因眼界不同而境界各異。“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是眼中充滿自我的孤芳自賞,桀驁中透著孤寒,所以它只能絢爛一隅。“草木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斗芳菲”是滿眼功名的你爭我搶,積極進取中透著自我,所以它們只能哀嘆春之歸去。“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渡人渡己的物我合一,平和淡然中洋溢著高尚與豁達,所以桂花與秋永恒。它不將群芳爭艷視為進取,也不將自我封閉視為高潔,而是將全部精神用于醞釀:每一粒花都凝聚了秋之精華,每一次呼吸都散發著靈魂的芳香!為什么柳永熱情地歌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為什么人們殷切地期望“蟾宮折桂”?因為桂花是深深體味秋之真諦的哲人,是深沉、濃郁、成熟的象征。它彰顯了秋天,也彰顯了自己。

  人在理解宇宙的運行中提升境界。“受光于隙見一床,受光于窗見室央,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原來陽光與人都在成長。當陽光的眼界與身影由窗欞間、窗戶、庭戶擴大至天下時,它擁有的世界也由一床、室央、一堂擴大至四方。魏源正是在太陽的運行中領悟了眼界和境界提升的關鍵:所受者小,所見者淺;所受者大,則所見者博。滿足于一米陽光的人怎能體味真正的`光明與溫暖;睜開雙眼看世界才能擁抱時代,擁抱世界。

  杜甫說“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王安石說“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莊子筆下望洋向若而嘆的河伯,用巨鉤巨餌、踞會稽、投竿東海的任公子,井底之蛙與東海之鱉,還有“摶扶搖羊角而上”的大鵬......海洋恣肆的筆端分明流淌著兩個詞:眼界與格局。哲人的話言猶在耳,社會上卻早已喧囂著浮躁、自我、狹隘與淺薄。君不見,“秀”成了“規定動作”:秀顏值,秀財富;秀孩子,秀愛人;秀仁善,秀孝順!到底是要彰顯對方,還是虛榮自卑自私自利地彰顯自己?君不聞,“保護自己”成了“必修課”:不與陌生人說話是保護自己的法寶;思想和內心是不敢被陽光觸碰的堡壘;“世界那么大”的誘惑敵不過“社會充滿陷阱”的恫嚇!到底是陰霾太多還是我們自我封閉太小家子氣?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落霞成就了孤鶩,還是秋水彰顯了長天?“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是蘇軾成就了赤壁與黃州,還是命運與歷史成就了大師?我想,成熟的人一定能給出正確的答案:擁有大眼界和大格局才能趨向真善美的境界。是為“眼界無窮世界寬”。

  高考全國2卷高分作文 2

  杜甫詩中道:“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其實哪里不是幽藍的夜空和象牙白的月亮,為何偏偏在“故鄉”看到的那一顆,分外地明亮皎潔呢?

  中國人常常對故鄉有一種奇怪的執念。尤其是那些帶著一身酸氣的文人騷客,那些身居海外的漂泊游子,人至中年后,幾乎無一例外地開始懷念故鄉,尋找故鄉,時不時感嘆一句,再也回不到記憶中的“故鄉”。

  而這也不難理解。他們中的許多人懷念的,是在那個“故鄉”中,他們所度過的童年與青春。我們的傳統總是鄙棄喜新厭舊之輩,因而也就造就了更多懷舊,戀舊的人。他們對故鄉的留戀,其實是一種“憶往昔”,他們的鄉愁,愁的`是自己回憶中最為美好無憂,卻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年少。

  這其中的另一些人,他們所尋找的,則是自己的“根”。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們的文化,便是從這樣一個“源”,一個“根”,伸展出繁茂壯麗的無數枝葉。而對于一個人來說,他的軀體生于父母,因而要重孝道。他的思想源于自然的偉大和祖先的智慧,這些“根”,在他最初開始的地方。他們尋找記憶中的故鄉,尋的是這思想的源頭,尋的是自己的“根”,有些人與他的父母、長輩不生長在一個地方,他其實有兩個故鄉。這兩個地方思想、文化的共同引導,才成就他這樣一個完整的人!

  人們對故鄉的感情往往十分復雜。它常會讓人有“家”的歸屬感,也會產生“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認同感。少年人常常想要離開家鄉,他們所想要的,是外面能讓他們自由飛翔的廣闊天空;中年人常常想要回到家鄉,他們所想要的,是故鄉記憶中的童年快樂和年少輕狂。人生像一個無休止的循環,從蹣跚學步到步履蹣跚,大家急著離去,最終又匆匆歸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一個人,每一個人生,我們做著同樣的事情:醒來,又睡去;活著,便走向死亡。曾經在故鄉看膩了的黃橙橙的月亮,成了長大后眼中最明亮的一顆牽掛!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當你歷盡滄桑,別忘了回家的路,那個籠罩著皎潔月光的故鄉,還在等待著當年那個輕狂少年人!

  高考全國2卷高分作文 3

  古往今來,歷史的車輪如狂風般呼嘯而過,卷起的風沙曾湮滅多少輝煌?!然而,一直有一群人昂首在天地之間!他們是歷史的弄潮者,他們永遠忠于自己民族的靈魂,他們稱自己為:中國人。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誠然,這是中華民族自古便有的民族精神,它作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支柱,屹立千年,以至于時至今日,這種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仍深埋在我們民族的靈魂之中。

  靈魂是不可棄的。若連靈魂都可以遺棄,又談何精神?又談何民族?然而,中華民族歷卻又不乏丟失靈魂的時候。君可記得曾經的喪權辱國?君可知曉其中的人心惶惶?這都是我們曾經的"落魄"。但君又可記得虎門上空熊熊的熱浪?沒錯,中國人一直未曾忘記他們民族的靈魂!那是他們永恒的,不屈的精神!

  "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這是魯迅對曾經的中國人的告誡。而這句話又是否適用于現代中國人?我們中不乏缺少民族精神的人,沒有上進心,崇洋媚外,民族歧視者怕是大有人在。然而人們總以一種抱怨教育、抱怨社會、抱怨國家的心態回避問題,而不是從自身調整。而那些問題也并未有所解決。我們是不是該反省,我們是不是錯了?我們是不是已經丟失了民族的靈魂?我們是不是應該正視這"慘淡的人生"?!

  中華民族的靈魂是堅定不移的'磐石,是勇往直前的激流,是不朽不折的古樹,是昂首挺胸的雄獅!

  中國人可能不是最偉大的民族,但中國人絕對是不向任何人低頭的民族!所有的輝煌我們都記著,所有的屈辱我們也記著。因為我們知道,這輝煌是所有屈辱的血淚支撐起來的!我們要讓所有的后代都知道,中國人面對屈辱并沒有妥協,而是在忍辱中豐滿羽翼,等待崛起后的一飛沖天!

  正如毛主席所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我們不能遺忘曾經,我們要銘記歷史,銘記所有的屈辱與輝煌,更要銘記那永垂不朽的民族的靈魂!

  高考全國2卷高分作文 4

  一縷陽光,從云翳后透出,在秋風中明亮,在手掌里溫暖。更似一泓秋水,洗濯心靈的疲憊,但我心底于那陰翳依然難以釋懷。

  這是高三開學不久的一個星期天,應該是金秋送爽的日子。但一場考試過后,我的心情糟透了!

  家中我的房間,打開窗,立在窗口,覺得自己很無助,任其秋風吹打我的臉龐。想起我日夜的努力,媽媽每天的陪伴,爸爸的辛苦輾轉,而我就考了這么一點分數,心里是又慚愧又難受。突然覺得,心上擱個秋,不就是愁嗎?

  一枚落葉如蝶,從窗口飛進,棲落在書桌上一本攤開的《老人與海》書上。我有點憐惜地打量它:枯黃,葉面早已消盡顏色,葉邊也萎縮破損得不成樣子。也許受不了我打量的眼神,它瘦弱的身子繼續向桌下飄墜。我心中一悸,將它摁住,想將它收藏起來,但又覺得這本爸爸寄回來的書,收不下這冰冷可憐的枯葉。

  葉如枯蝶。我也明白“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道理,但我心里就是不好受。

  漫漫地翻開這本書,目光觸到夾在書中的一張楓葉書簽,見到那粗獷熟悉的字跡,腦中出現父親那張堅毅的`臉龐:“你愛楓葉嗎?它從不屈服于秋風,疾風掃落葉的時候,它將自己燒得火紅,給枯敗的秋點綴上紅于二月花的色彩。”讀著這火熱的文字,我心里頓時熾熱起來。媽媽下崗后,爸爸為了一家人的生活,毅然選擇了南下打工,他一個人漂泊在外,諸多的艱難他都能承受,我這點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捧著這彤紅的楓葉書簽,和桌上這枯萎的敗葉對比著看,突然覺得這枯葉變得可憎,心中莫名自己為什么會有將這東西收藏起來的欲想。我的臉變得火辣起來!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父親常對我說,第一流的人是不言敗有信念的人,“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人要敢于擔當。我將桌上這片枯葉堅定地扔出窗外,也將我的怯懦和氣餒扔出了窗外,任它們隨秋風飄去,而將這枚火紅的楓葉書簽重新放進書中,也放進了心里。

  我心底銘記住海明威老人的這些文字:“人不是因失敗而生。你可以被摧毀,就是不能被打敗。”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艷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云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

  天空中,陰云已敗退,一片陽光射向大地,照徹我的心扉。原來心上擱個秋,并不盡是愁!

  晚上,父親打來電話說:按時看日出,做個精神明亮、心里有光的人!

  高考全國2卷高分作文 5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處在安史之亂中的杜甫,憂慮著處在山東、河南這兩個淪陷區的幾個弟弟,他們是生還是死呀!顛沛流離中的他,在異鄉的戍鼓和孤雁聲中觀望著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鄉之情。山河破碎,沒有“國”哪有“家”啊!

  杜甫心中有“家”,更有“國”。他漂泊四川成都,盡管自己處境艱難,茅屋為秋風所破,他仍向蒼天呼喊:“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他懂得推己及人,希望溫暖能普照天下。

  “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能將溫暖與幸福惠及蕓蕓眾生,這是一種大胸懷,這是一種大境界。

  小家溫暖幸福只能是小家,全民溫暖幸福才是大家。有首歌唱得好,“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生活在“家”與“國”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人民所表現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展現出來的理想追求,是對自己國家一種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家國情懷”首先表現為愛國之情。蘇武十九年持節不屈,就在于他心中有漢,心中有國。衛律的威逼利誘,沒能讓他叛“漢”;李陵的軟話攻心,沒能讓他仇“漢”;單于的漫長折磨,沒有讓他忘“漢”。朔風凜冽,無法凍硬他的愛國熱腸;胡茄幽怨,無法軟化他的愛國衷心。飲雪吞氈,就等歸漢之日。就要回漢了,新娶的胡女的眼淚留不住他;小兒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是他的'心中沒有妻兒嗎?不是,只不過,在他心中,“國”遠比“家”重要。

  “家國情懷”又表現為愛民之情。鄧小平同志一句“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赤子情懷溢于言表。“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下鄉看望一位生病的老大娘,雖素昧平生,卻滿含熱淚地呼之為“娘”,視百姓為父母。

  “家國情懷”還表現為恪盡興國之責。顧炎武曾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任”,范仲淹也講“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作為社會中的每一員,都應該為國家的發展獻計出力,將個人之夢融入到中國的復興之夢。

  “家國情懷”不是要我們拋卻小家,忘卻親人,而是要我們推己及人,由“家”到“國”,都捧出一顆愛心來。

  “家國情懷”是立身養德之本,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家國情懷”!

  高考全國2卷高分作文 6

  時下,人們喜歡美容,買貴重的化妝品。一項英國科學家的研究表明:會化妝的女性平均收入往往高于不化妝的女性,而且顯得更聰明。所以,化妝的女人不一定優秀,但優秀的女人一定會化妝,一定會更注重儀容儀表。愛化妝是愛美之心的表現,這種心里人皆有之,但只注重這外在的“淺碧深紅”,而忽略了內在的“芳香馥郁”,豈不是有徒虛表之嫌?

  李清照描寫桂花詩說:“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我想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年代確實離我們遠了一些,不施粉黛想清新脫俗的女子也不多見了。我總認為,每天化一點淡妝不僅會讓自己的心情好,也美化了風景,何樂而不為呢?但僅僅是為了取悅他人而施粉濃眉,翹首弄姿,妖艷惑眾,而內里卻“空空如也”,豈不是俗不可耐?因此,表里如一,內外兼修,才能芳香馥郁,這應是我們追求的“內核”。

  艱苦樸素是一種美,但絕不是不修邊幅;適當的修飾但不能妖艷,這樣可以被世人接受。一個人無在家,還是立足社會,都應有責任和擔當精神,才能頂天立地,堂堂正正活出真我。而不是為別人活著。可巴金說過:人不是為了吃米而活著。那么除了吃穿住以外,還應有更高的追求,恰如恩格斯所言:人生的'境界是有所作為。用實力證明自己的不凡氣質,舍棄行尸走肉的“空皮囊”,就“必須敢于正視,敢當。”人有了精神氣,往往就敢于擔當。

  外在之美不可少。試想,如果某公司人力資源部招聘,在筆試成績相差無幾的情況下,面試選擇是素面朝天、穿著打扮的頹廢者,還是愿意選擇精心修飾的朝氣者,答案肯定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大學畢業生就業前美容打扮一番無可厚非。而金玉其外,虛有表面,缺少涵養、文化和能力,就是缺少內在之美的底蘊,這樣的人能走多遠,令人懷疑。因為韶華易逝,青春難再,能留得住的只是“芳香馥郁”的人格魅力。

  內在修為是必須的。魯迅說得好:“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好向濂溪稱凈植,莫隨殘葉墮寒塘。”先賢圣哲倡導清水芙蓉,天然去雕飾是另一種美。關鍵是美的適度。如宋玉所說“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恰到好處。殘花香尤存,蜂蝶戀舊枝。德行、品格與學識能力等綜合起來,方能彰顯高貴氣質。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如果不想被社會淘汰,就跟上時代步伐。人前舉止談吐得體,人后增強內蘊,今朝我少年必在自強不息中收獲精彩人生。

  高考全國2卷高分作文 7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每一個背井離鄉的中國人都很熟悉杜甫這兩句詩。當年的詩圣飽經離亂之苦,兄弟親友星散四方,彼此音訊難通,故而思鄉懷人之情愈發顯得濃烈。一流的詩歌總能引發很多人的共鳴,杜甫的憂傷屬于所有的游子。古今有別,月色依舊,千百年來漂泊異鄉的游子無不對自己的家鄉牽腸掛肚。中國人歷來安土重遷,有根深蒂固的家國情懷,故鄉的每一條河,每一朵花,甚至每一片云,都那么使人魂牽夢繞。

  擴而大之,對于炎黃子孫的我們而言,中國是我們共同的故鄉——國與家從來都是血肉一體的。我們綿綿不盡的鄉愁的落腳點不僅僅是生養我們的村莊,也可以是江南塞北、黃河長江。江山壯麗,文明輝煌,每一個華夏兒女都因為有如此偉大神奇的故鄉而自豪不已。

  因為熱愛,所以付出。古往今來,為了讓我們的祖國和家鄉愈加富強,為了使我們民族文明的火種代代相傳,有太多的英雄豪杰挺身而出,奮發圖強。他們的名字化作了天上的星辰,閃耀著不滅的光輝,比如堯、舜、禹,比如孔子、屈原、諸葛亮、王安石和王陽明。他們勇敢地踐行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句上古格言。日星交替,四季輪轉,這是生生不息的天道。天道剛健,激勵人們奮進有為,百折不撓。這種金聲玉振的精神是我們祖國的品質,民族的魂魄,歷史的驕傲。

  日月不淹,歷史老人抖擻精神,將發展圖強的使命放在了我們這代人的肩上。我們有青春,有熱血,我們有理由為腳下這片熱土奉獻一份力量。志存高遠,方可不負韶華。“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的'這句話同范文正公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源同一理,都在提醒我們要建立宏大的人生格局,有了大格局才能有大胸襟,有了大胸襟才能有大作為。視野若限于一隅則只能做個自了漢,唯有放眼四方,才能做兼濟天下的大豪杰。

  祖國培養了我們,故鄉期盼著我們,為了這份沉甸甸的恩情,我們責無旁貸。我們無疑趕上了一個偉大的轉折時代,能否向歷史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能否賦予我們各自的青春以深刻的價值,是我們需要正視的嚴肅的人生課題。我們將繩武前賢,自強不息,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最大的努力。

【高考全國2卷高分作文】相關文章:

全國語文高考高分作文10-04

高考高分的作文11-09

高考高分作文11-03

高考高分作文03-21

高考高分作文04-12

高考高分作文06-13

高分高考優秀作文10-28

高考高分的作文5篇11-09

高考高分的作文(5篇)11-09

(通用)高考高分作文06-13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不卡电影在线 | 亚洲人AV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不卡 | 亚洲国产色福利网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网站不卡 | 婷婷丁香亚洲综合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