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孝,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文化。下面是以孝為話題的作文800字高中,歡迎參考。
篇一:以孝為話題的作文800字高中
是誰教會了我們吖吖學語?
是誰用甘甜的乳汁辛苦地哺育我們?
又是誰將自己的年華飛逝換來了我們成長著的生命?
是父母!人們說:母愛如水,滋潤生長;父愛如山,遮風擋雨。我覺得,父母對我們的愛就像一杯咖啡,靜靜地向周圍彌漫特殊的芳香,它的味道稍帶苦澀,而它的糖份卻積存在杯底,只有喝到最后,才能品出它那香甜的滋味。
仔細回想,夏天那一盤甘爽的西瓜,冬天那一杯溫熱的牛奶,學習時那一句關心的問候,玩耍時那一聲小心的叮嚀……父母總是在暗處默默地做我們成長的基石,多少苦累,卻從未說過一次。對于如此莫大的恩情,我們怎能不給予回報呢?
蘇轍曾說:慈孝之心,人皆有之。還記得2004年感動中國人物田世國嗎?田世國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但他把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母親的生命也許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愛已經堅如磐石。
古語道:百善孝為先,孝是人們與生俱來的品質。只不過,有些人的孝心被生活的飛塵所掩蓋了。可是在我們同學中,不孝敬父母之事時常發(fā)生,有些同學厭煩父母的嘮叨,常常與父母頂嘴,殊不知,那些嘮叨滿載著父母的愛;有些同學從未關懷過父母,把父母當成自己的金庫,殊不知,愛不是無底洞;有些同學視父母的愛為理所當然,殊不知,父母也需要愛……這樣的事時常發(fā)生,不由得令人心憂。烏鴉能反哺,羔羊會跪乳,而我們,新時代的中學生,難道真的不如烏鴉,不如羔羊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卻能引發(fā)我們的深思。孝心,并非是長大后才有的責任,也并非是用金錢就能彌補。孝心的終極奧義,就是愛。
孝心其實很簡單,比如,為家里清掃一次房間;為母親倒一杯水;為父親捶一次背……這是多么簡單,可是同樣是這些小事,卻能讓父母感動很久很久。孝不需要山珍海味,同樣也不需要千萬豪宅,也許你的孝心不豪華,只是一次5分的作業(yè),一張100分的試卷。但是,我相信,父母一定會接受它,因為,這里滿載著真誠的愛!這才是給予父母最好的禮物!
當然,我們要孝敬的不僅僅是父母,還有關心、疼愛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人。對于他們我們同樣也要敬孝心,講孝道。
同學們,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吧!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建筑心中永恒的愛的神殿,共同在繁忙的學習中,抽出一點時間,把孝心帶回家,讓父母,長輩們沐浴最溫暖的愛的陽光!
篇二:以孝為話題的作文800字高中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知恩感恩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品質。從古到今,有許多知恩報恩的故事。
我要講的第一個故事是發(fā)生在一只小烏鴉身上的:烏鴉媽媽生了一只小烏鴉,它活潑可愛,烏鴉媽媽很喜歡它。每天烏鴉媽媽都要飛到很遠的地方為小烏鴉捉蟲,回來一口一口地喂它的孩子,而自己經常餓肚子。慢慢地,小烏鴉長大了,烏鴉媽媽也老了,飛不動了。小烏鴉為了報答媽媽對自己的養(yǎng)育之恩,每天也捉蟲回來喂媽媽。多么感人的故事呀!這是我們學過的一首歌《小烏鴉愛媽媽》中寫的,因此小烏鴉也被稱作“孝鳥”。
下面講的是韓信“一飯千金”的故事。韓信遇難時曾有一位老婆婆施舍了一碗粥給他吃,讓他得以活命,后來韓信被封高官后親自帶了很多禮物前去拜謝那位好心的婆婆,感恩當年的一飯之恩。這就是“一飯千金”的由來。
在我們身邊也發(fā)生了很多這樣的故事。記得那是一節(jié)語文課,我們都在埋頭寫作業(yè),我的同桌李夢奇卻焦急萬分,原來她的鋼筆盒忘帶了,沒法寫作業(yè),我急忙從文具盒里拿出一支鋼筆遞給她。她接過鋼筆連聲說:“謝謝!”后來有一次上美術課,我的彩色筆沒水了,四處問別人借,周圍沒有一個人愿意借給我,馬上就要下課了,我很生氣也很著急。
這時坐在后幾排的李夢奇看到了,主動把彩筆遞給我,解了我的燃眉目之急。事后我奇怪地問:“你為什么借我用彩筆呢,不怕我把水給你就完了嗎?”她笑笑說;“這沒什么,同學之間就應該互相幫助,你上次不也‘救’了我嗎?”她還記得上次我借她鋼筆的事呀!我可沒把它把回事,早都給忘記了。
知恩報恩是很重要的。我們一定要像小烏鴉、韓信那樣,做一個知恩圖報的人。在學校要好好學習,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完成作業(yè),就是對老師最好的回報。在家里,聽從父母的教導,做一個聽話的孩子,就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在社會上,做一個遵紀守法,文明孝道的好公民。萬行之首,以孝為先。讓“孝”這個傳統(tǒng)美德永遠發(fā)揚光大。
篇三:以孝為話題的作文800字高中
孝,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文化。
孝文化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往今來,孝文化在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維系家庭和睦,增強民族團結,穩(wěn)定社會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這些膾炙人口的名言名句,是教育我們要孝老敬親,從小就要對父母、親人百般孝順和愛護,我們幾乎就是背著這些名言名句長大的。
幼時,我們一定想:長大后一定要對父母和親人好,可是現在社會上有些人的行為動作令人發(fā)指。我前不久在網上看到一則令人心酸的,又令人發(fā)指的新聞:一位母親親手把兒子撫養(yǎng)大,她的兒子長大了,竟然覺得母親很礙事,便將母親掃地出門。無論刮風下雨,老母親只能一人流落街頭,靠乞討為生。看完后,我憤怒了:怎么可以這樣?有這樣的兒子還不如沒有,簡直沖破了做人的底線。這名男子的做法簡直有辱我們這個一直以來以孝聞名于世界的中華民族!
當然,世界上也不缺乏有孝心的人。看完下面這個故事,也許你會欣慰多了。
孫朋美,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只因為她的一片孝心,感動了千千萬萬個山東人。她剛嫁給丈夫時,丈夫就經常生病,以至生活不能自理。婆婆也愈漸年邁,從此,家庭中一切重擔就落在了她一個人身上。她每當干完農活就趕緊回家,她知道,年邁的婆婆肯定會很擔心。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無怨無悔地照料著年邁的婆婆和多病的丈夫,風雨無阻地撐起一個家。如今,她把婆婆照料地很好,丈夫的病也有所好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她的臉上充滿了美麗的笑容。這笑容,這孝心,有誰能不感動呢?
孝老愛親,也要我們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傳承一代又一代的美與愛。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盡量為父母做什么:比如幫他們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幫他們捶捶背,揉揉肩,不要讓他們操心……這是我們每個子女都應該做的。
孝老愛親,用實際行動去傳承,傳承一份份美與愛,傳承這一種偉大的傳統(tǒng)民族文化,喚起每一個人的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