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食品安全出現問題,人的健康就會受到威脅。下面是關于我與食品安全征文1000字,歡迎參考。
篇一:我與食品安全征文1000字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一頓不吃餓得慌”。吃飯,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而食品的安全、衛生,也直接影響到了我們的身體健康。在我們的生活中,也處處存在著食物中毒的現象,一些不法商販,為了謀取暴利,在食物的生產過程中添加各種不利于身體健康的物質,比如說在烤雞烤鴨當中添加“蘇丹紅”;在燒酒中添加工業酒精;使用“地溝油”燒制食品;給豬肉里面注水……不幸的是我也經歷過一次食物中毒的現象。下面我就把這個故事說給大家聽聽吧!
那是一個雙休日的下午,在我學習回家的路上,因為肚子有點餓了,便在路邊的小攤上買了一點油炸食品吃,在我吃的時候,我并沒有注意到路邊小攤上的食品有什么問題,還津津有味地吃著,覺得味道好極了。可是當我回到家中后,肚子便不爭氣地疼了起來,額頭上還直冒汗,蹲在廁所里起不來,最后不得以去了醫院掛鹽水后才解決問題。后來據媽媽分析,肯定是那油炸食品的油不衛生。開始我還不相信,認為這么好吃的東西肯定不會有問題。可是媽媽是醫生,使我又不得不相信媽媽的話,那就用事實來說話吧!
過了幾天,我帶著絲絲的疑問又去了那家路邊小攤一趟,這次可不是去買那些油炸食品吃了,因為我必須“吃一塹,長一智”,可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了。果然不出媽媽所料,我發現他們在油炸食品的過程中,油竟然還十分渾濁,又有點黑,隨著油溫的不斷升高,還一個勁地冒著小泡泡。為了反復使用油,小商販們不時地用小勺子把浮在油面上的雜質和小泡泡給撈出來。看到這些使我堅信了油有問題,因為媽媽平常燒菜用的油都是金黃色的、透明的。于是,我從媽媽口中得知,他們的油都是反復使用的,因為這樣做都是為了節省成本,從中賺取更多的錢,謀取暴利。
食用油在反復煎炸過程中會發生氧化、水解、熱聚合等化學反應,不但油脂中原有的成分遭到破壞,熱變產物還對人體具有致癌作用。如果油炸的是熟肉制品,危害更大。因為熟肉制品在加工過程中添加亞硝酸鹽作為護色劑,這種熟肉制品經過熱油的煎炸后,殘留的亞硝酸鹽也會轉變為一種強致癌物質。我不知道他們在叫賣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些食品會危害我們的健康呢。
所以我呼吁那些小商販們,為了顧客的健康,要用好的油、別用那些反復使用的“垃圾”油,要知道誠實守信是每位商家必備的素質,不要為了一時的貪財,而不顧消費者的健康。同時,我要提醒大家一下,特別是小朋友們,在買食品的時候,不要去那些沒有營業執照、許可證的店里或小攤上去買那些三無食品吃, 三無產品是指無產品名稱、廠名、廠址,無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食品。大家知道吃三無食品對身體是很有害的。我們在買東西時,一定要注意食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連產品說明書都要仔細地看清楚,不然后果不堪設想。在此,我也要呼吁一下我們的人類:“注意食品的安全!食品安全,從我們的身邊開始做起吧!”
篇二:我與食品安全征文1000字
近些日子來,隨著不斷被曝光的“瘦肉精”、“染色饅頭”以及“黑心豆芽”等事件,人們對于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已成為目前公共健康面臨的最主要威脅之一。于是人們恐慌了,“我們還能吃什么?”可見,食品安全問題不容小視,它直接關系著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我們身邊都存在哪些食品安全隱患呢?我這里先要說的是校園食品安全問題。大家可以看見在學校周圍有許多小攤,香氣撲鼻的燒烤、美味的陜西涼皮、熱氣騰騰的關東煮……
可謂應有盡有。你經常可以看到學生三五成群的來消費。這里的食品“物美價廉”,很受歡迎。有些同學意識到這些食品不安全,但面對琳瑯滿目的食品,竟又垂涎三尺了。此時他們在“好吃”與“安全”之間迷茫了。抱著“就吃一點”的想法,他們選擇了“好吃”,卻不知道疾病的魔爪已慢慢伸來。還有些同學為了節省時間經常到一些街邊小店用餐。這些無證經營的小店衛生環境很差、反復使用過洗碗水、長時間存放的菜肴……食品安全整治刻不容緩。
再來看看我們的生活。今年四月,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在生產過程中添加色素、防腐劑等,將白面染色制成玉米面饅頭、黑米饅頭等,工人還隨意更改饅頭的生產日期。幾天后,湖北宜昌便曝光“問題生姜”。一些商販把品相不好的生姜用水浸泡清洗,然后用化工原料硫磺進行煙熏,與普通生姜相比,“硫磺姜” 看上去又黃又亮,在市場上很搶手。前不久,揚州“七杯茶”奶茶被報道奶茶不含一點“奶”,加工地衛生也令人作嘔。人民群眾恐慌無比,面對生產生活中食品安全問題,人們茫然了。剛剛平息不久的“三鹿奶粉”事件中,伊利、蒙牛等多家奶企業的奶制品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市場上奶制品的銷售量急劇下降,人們對各大品牌奶制品都作出了質疑,許多新生兒父母都不給孩子買奶粉。這些企業以及個人昧著良心賺錢,拿人民群眾的健康當賭注,到頭來“兩敗俱傷”。
危害的不僅是一個企業的信譽、個人的名譽,更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將傷害減小到最低程度呢?作為學生,我們應該注意飲食衛生,不到無證餐點就餐,不吃無包裝的路邊小吃,應在學校餐廳或正規餐廳就餐。人民群眾應提高自我防護能力,購買食品時認清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以及一些防偽標識等。企業應增強社會公德,完善管理體質,不能只追求經濟利益而忘了社會責任意識。同時因為我國食品安全與質量法規及標準的法律體系上存在一些弊端和問題,我國應研究、借鑒發達國家的法律體系和其他國家的經驗教訓,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保證食品安全,提高生活質量。
更應該充分利用電視臺、電臺、報紙、網絡等多種新聞媒體大力宣傳食品安全和相關法律法規,營造全體人民共同維護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圍。食品安全的警鐘應再度敲響,有關部門應更加重視食品安全問題,加強監督力度,及時發現隱患,防患于未然。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共同創造美好健康新生活!
篇三:我與食品安全征文1000字
常有朋友問,“現在吃什么好?”。是啊,吃什么好呢?豬肉中注水,蔬菜中殘留農藥,制造火腿噴灑敵敵畏,生產泡菜使用工業鹽,喂奶粉吃出大頭娃娃,喝黃酒丟了性命。一種種假冒偽劣食品不斷被揭露,被曝光;一起起觸目驚心的制假售劣案件被查處,被打擊;一條條鮮活的生命被殘害,被扼殺,一顆顆善良的心靈被愚弄、被震撼。廣大群眾不禁要問:“究竟,我們還能吃什么?”同樣的問題,在阜陽奶粉事件調查期間,中央電視臺記者曾經問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曾筱萸,曾局長回答說:“我也是一名消費者,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對我吃的東西也不是很放心。”作為主管全國食品安全綜合監管職能的最高行政長官對自己吃的東西不放心,這多少有點諷刺味道,難怪網民評論:“連局長都不放心,我們老百姓怎么辦?”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食品安全的問題已到亟需下大決心,用大措施,憑鐵手段,到徹底解決的時候了。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人類生長、經濟騰飛、社會進步、時刻離不開食品,離不開安全、衛生、營養的食品。“怎么會這樣?我們應該怎么辦?”廣大群眾不斷在問“我們要吃安全的食品”廣大群眾不斷在要求,群眾的呼聲,催動我們去思考,去行動。
“食品企業、良心事業”,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是合格、優質食品的生產者,是功臣,也是劣質有害食品制造者,又可能成為罪人,因此說,食品生產經營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決定食品質量的關鍵因素既不是技術,也不是管理和設備,關鍵在人關鍵在于食品生產經營業主和從業人員的職業操守和道德水準。死豬肉生產肉制品,使用工業石臘制造火鍋底料,使用氫氧化鈉泡發水發產品,難道他們不知道這些東西有害嗎?非也,讓我們聽聽生產蛋白質含量僅為2%奶粉的生產企業主在聽到長期喂食奶粉導致大頭娃娃死亡時是怎么說的,“啊呀,這種奶粉是不能一直吃的,反正我們從來不吃,我們都到超市買幾十元一聽的進口奶粉吃”。“哀莫大于心死”,這些人是何等的冷漠,何等的麻木不仁,何等的喪盡天良,這些人怎么能生產出合格的食品,怎么能做出負責任的事。在投次主體逐漸多樣,生產方式日益靈活,食品貿易不斷繁榮,價值觀念呈現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在深化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同時,通過教育扶持、打擊、監管等多種手段,倡導營造誠信、公平、負責任的食品安全生產氛圍,顯得尤為重要。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食品質量的根本好轉,有賴于政府部門的有效監管,雖然,很多部門在食品監督方面做了大量的艱苦的工作,但與廣大群眾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目前,從田頭到餐桌,食品安全監管的法律分別見于《食品衛生法》、《產品質量法》等很多部法律法規,監管職能分屬于農業、環保、林牧漁業、衛生、技監、經貿、工商、海關、檢驗檢疫等很多部門,造成既有監督越位和監督重復,又有監管缺位和監管空白,形成“九龍管水,不如大禹一人治水”的尷尬局面。在政府加大協調監管力度,各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嚴格監管的同時,亟待出臺更加權威,更加統一,更加嚴格的類似《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調整、整合現有的部門職責,組建職責明確、責權統一、監管嚴明高效的食品安全監管隊伍,提高整治效果。
“吃自己的飯,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廣大群眾是食品的最終消費者,是優質食品的受益者,也是劣質食品的受害者。人人都是消費者,個個不是局外人,從這個意義上說,維護身體健康也要靠我們自己。君不見,窈窕女子,在滿是塑料袋,剩飯菜的垃圾上吃燒烤;三五大漢,裸背街頭,狂吃大排檔;西裝革履轎車下來,背街小巷,尋吃牛肉湯豬頭肉等特色美味。此時他們都全然不顧骯臟的環境、臟污的碗筷,反復使用過的洗碗水、裸放的,長時期間存放的菜肴,和攤主滴到鍋里的汗,閑時摳腳丫的手,消費者已成為不法經營者的利益共同體和同盟,還談何食品安全,何談自我保護。我們要摒棄貪便宜、圖方便、隨大流等不合理的消費習慣,培養進名店、購名品、看日期、查包裝的科學消費習慣;要留意識別優劣食品的知識,不斷提高鑒別水平和自我保護能力;還要放棄老好人思想,增強維權意識,積極為有關部門提供線索,并主動協助監管部門的工作。形成人人遠離不潔食品,個個打擊偽劣食品的良好食品消費環境。
“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為了母親的微笑,為了孩子的笑聲,為了更加陽光燦爛的明天,讓我們攜起手來,讓食品企業、政府部門、消費者共同努力,打造安全、衛生、有質量的生活。
更多相關征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