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安全是我們現在常常被重視也經常被忽略的一個詞。在這安全月,小編整理了我把安全帶回家征文,歡迎參考。
篇一:我把安全帶回家征文
平安是什么?
是過馬路時你腳下踩的斑馬線;是你出門時媽媽說的那句“注意安全”的溫馨話語;是家人看到二戰后光榮回家親人的身影。
陶淵明曾經說過:“一生復能幾,倏如流電驚。”
曹植說過:“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霞。”
羅曼·羅蘭也說過這樣一句名言:“人生不售來回票,一旦動身,絕不能復返。”
生命是如此的寶貴,那么平安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要愛惜生命,珍惜生命,在我們有限的時間里,要努力地去學習,去工作,將自己的人生價值帶著夢想在天空中飛揚。
我也有一次出車禍的親身經歷,那時候我才上二年級,準備從樂清趕回溫州,媽媽在前面開車,我那時因為已經疲憊不堪,于是就在后面呼呼大睡起來,對周圍的一切都不知道。
突然,一輛黑色的別克車風馳電掣地從對面的道路沖過來撞在我們的車上,我的頭也立即從后面“砰”的一下撞在了硬硬的靠椅上,頭上的“包”自然不用說大家也知道。
通過這次車禍,我明白了:意外隨時隨地在我們身邊徘徊,我們時刻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所以我們要時刻注意安全,保護自己。
珍愛生命,珍惜我們身邊每一個親人,每一個朋友,因為是他們深深地愛著自己;珍愛生命,讓疲憊的心靈在家的港灣里休息。
平安是你我手中傳遞的那份愛,我把平安帶回家!
篇二:我把安全帶回家征文
一天晚上,我剛要進入夢鄉,一陣刺耳的火警劃過寧靜的夜空向遠處奔去。又是哪兒著火了?聽到這聲音是我們的痛心,是著火地的災難!平時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對我們進行各項安全教育,看來我們一定要時刻記住“注意安全”,要不像這樣連人的生命、財產都不保,更甭提一場美覺了……
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我經過一個高大寬敞的加油站,里面沒有人,只看見汽油和打火機在路邊聊天。“這不是天方夜譚嗎?它們怎能在一起?”想到這里我驚奇地走過去。只聽汽油說:“我是加油站派來的,這里杜絕明火。因為我是易燃物,一旦著起來,很難撲滅。你是打火機,往往有很多火災都是因你而起的,所以請你不要進我家。”打火機低著頭委屈地說:“我也不想那樣,本來我很怕高溫,但是有人偏偏讓我在太陽下暴曬,我不炸才怪呢。”停頓一下打火機慢慢抬起頭滿懷希望地說:“人類要是給我裝上一個電子眼就好了,在有易燃物的空間,我就報警!那時人們就不會使用我了,就會預防火災的發生。”我正要夸它的想法好,汽油一轉頭看見了我,趕忙高聲說:“小朋友,不要再加油站附近停留,這里是危險區域。”我這才恍然大悟,三步并作兩步地跑走了。
可是沒跑幾步,我卻掉進一個黑洞洞的萬丈深淵……我居然能騰云駕霧了!聽到了奇怪的嘩嘩的流水聲,不!準確地說是一股激流撞擊著碎鐵片的聲音。“我這是到哪里了?”我自言自語地說。“你是在下水道里。”“你是誰?誰在和我說話?”我迫不及待的問。“我是破碎的井蓋,你馬上把我修好救走,讓我回家吧,要不還會有人掉下來的。”我想:是呀,要不是我會飛,掉進這么深的井里,不摔成肉餅也得摔成半身不遂,我得趕緊修好井蓋,避免禍事發生。我把平時拼圖的本事拿了出來,三下五除二,把井蓋修好了。我們手牽手往回走,可是剛走到一半就被一道防護欄給擋住了去路。
啊?什么時候走到馬路上了!防護欄用高分貝沙啞的聲音提示我:“小朋友,不要跨越我們,危險,請繞行!”這時一輛卡車從我們身邊呼嘯而過。我趕忙帶著井蓋繞過防護欄回到了它的家。“咦?你今天怎么沒戴小黃帽?”防護欄奇怪地問我。“我帶著呢!只是放學把它放在書包里了。”“這可不行,小黃帽就是你在路上的安全帽,它上面有反光點,而且黃色是最能引起人注意的顏色,它用來提醒司機給你讓行,保證你的安全。”“啊哦!”我立即聽話的戴好小黃帽,我要把安全一直帶到家!生活隨處有危險。但是,只要我們處處留意,那些危險就會離我們而去。
突然,鈴鈴……我睜開了眼,原來是一場夢,新的一天又開始了。是呀,生命只有一次!不管我們身處何地,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篇三:我把安全帶回家征文
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糧食生產取得長足進步,中國糧食產量占世界糧食產量的比重由1949年的17%上升到1998年的25%。在全國人口增長1倍的情況下,實現了人均糧食占有量提高近1倍的顯著成績,使糧食谷物占有量與增長量都處于世界前列。糧食緊缺程度隨糧食產量的不斷提高而逐步緩解,大部分年份基本在糧食安全區域內運行,有的年份甚至出現了暫時性過剩。不過,糧食生產在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波折,其中有兩次大的滑坡。第一次出現在上世紀60年代初期,當時中國人均糧食擁有量為217公斤,由此出現了嚴重饑荒,損失慘重,教訓深刻。80年代中期,政府取消了50年代以來實行的糧食配給制度。從1994年到1998年,中國連續五年豐收,糧食產量連續超過5億噸,人均350公斤,其中1998年為人均411公斤,中國已經做到糧食基本自給,豐年有余。
常有朋友問,“現在吃什么好?”。是啊,吃什么好呢?豬肉中注水,蔬菜中殘留農藥,制造火腿噴灑敵敵畏,生產泡菜使用工業鹽,喂奶粉吃出大頭娃娃,喝黃酒丟了性命。一種種假冒偽劣食品不斷被揭露,被曝光;一起起觸目驚心的制假售劣案件被查處,被打擊;一條條鮮活的生命被殘害,被扼殺,一顆顆善良的心靈被愚弄、被震撼。廣大群眾不禁要問:“究竟,我們還能吃什么?”同樣的問題,在阜陽奶粉事件調查期間,中央電視臺記者曾經問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曾筱萸,曾局長回答說:“我也是一名消費者,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對我吃的東西也不是很放心。”作為主管全國食品安全綜合監管職能的最高行政長官對自己吃的東西不放心,這多少有點諷刺味道,難怪網民評論:“連局長都不放心,我們老百姓怎么辦?”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食品安全的問題已到亟需下大決心,用大措施,憑鐵手段,到徹底解決的時候了。
面對當前日益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我們大致可以從三方面著手。
一、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下各種法律和規范的制訂。好的法律和規范不僅能夠打擊造假違法者,而且還可以保護守法者,規范市場體系,促進市場經濟健康合理發展。社會主義經濟要健康,政府引導很重要,而政府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通過制訂完善的法律體系,只有制訂了完善合理的法律政策體系,就等于對于那些不顧人民生命安全的造假者堵死了最后一道漏洞。使他們在違法造假時就像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二、要加強政府行政部門對市場的監管力度。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執法必嚴”就成了打擊造假者最直接最嚴厲的途徑。地方各部門因加強自身管理和對市場的監管,不能因為處于各種原因而對市場上的假冒偽劣產品視而不見。最為人民信賴的執行者,在這點上因該充分展現一個為人民生命安全保衛者的形象。
三、加強新時代的社會道德教育刻不容緩。所有那些昧著良心的造假者無一例外的是道德淪喪的德典型。對于這種金錢至上,一切向看的社會風氣,只能從加強社會道德教育層面上去解決,要倡導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社會新風氣,大力學習“八榮八恥”的新時代精神,從根本上消除造假,違法賴以生存的土壤。
從食品安全入手,只有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和諧社會才能真正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