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哦,秦腔高二作文(精選11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哦,秦腔高二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哦,秦腔高二作文 1
秦腔扣住了父母熾熱的心,只因他們對秦腔愛的深沉。——題記
夜色朦朧,月亮爬上柳梢頭,路旁人家的路燈亮得惹眼,遠處隱隱約約傳來陣陣的秦腔聲。我停下腳步仔細聆聽,沒錯,是爸媽鐘愛的秦腔。我想,這會兒要是父母在身邊,準又是一番享受了。回家跟母親談起,她卻滿臉滿不在乎的樣子,丟給我一句“早就知道了”就自個兒忙去了。噫,這老太太平時不怎么出門,今兒個這消息怎么這么靈通呢?
又是一周過去了,回家時喚母親不應,我猜她又鎖定陜西頻道看“秦之聲”欄目了,我不懂得欣賞秦腔究竟有多美,父母卻道其抑揚頓挫,父親和母親常在一起看秦腔,要是有秦腔欄目,他們往往鎖定那個頻道,我們就誰也別想著看別的欄目了。我們做子女的眼巴巴地看著他們細細咀嚼戲中的內容,然后或滿意或同情地離開。看到有傷感類的,母親哭得好像比戲中還傷感,看到《三娘教子》,母親總會時不時叮囑我們幾句;看到《金沙灘》,父親總會憤怒和敬意相伴而生。父母看秦腔時總會發生一些爭執,有時甚至為一句臺詞爭得面紅耳赤,頗有幾分孩童的稚氣,讓我們做子女的.啞然失笑。也是,當我們都上學去時,只有他們和爺爺奶奶在家,秦腔便成為他們勞作之余的精神享受。
父母摯愛秦腔,我卻沒能成為秦腔迷,只有在課上能意會一點兒《竇娥冤》的情節。我們那兒的習俗是每年四月初八唱戲,但我卻一點兒興趣也沒有。
電視里又在播秦腔了,是陜西頻道的“素之聲”欄目年度總決賽。我們幾個不得不放棄看電視劇的欲望,陪著父母一起欣賞難懂的秦腔。《趙氏孤兒》的片段讓母親垂淚,她說這戲觸動了天下父母的心;《貍貓換太子》讓父母咬牙切齒,痛恨那個宦官當道的年月;《竇娥冤》中的竇娥的含冤負屈,令父母潸然淚下……
現在父母也許在家干農活,也許正在搜索有關秦腔的頻道。當我們幾個都上學去時,我想父母待在家里也許頗然冷漠,他們只能把這種寂寞寄托在酷愛的秦腔上面。
哦,秦腔!
哦,秦腔高二作文 2
秦腔須重唱,名曰亂彈。
源于西秦腔,流行于我國西北地區的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秦腔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兩部分,每部分均有歡音和苦音之分。前者善于表現歡快、喜悅情緒;后者善于抒發悲憤、凄涼情感最能代表秦腔特色。彩腔,俗稱二音,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感情激蕩、劇情發展起伏跌宕之處。
秦腔有慢板、二六板、代板、起板、尖板、滾板及花腔之分,拖腔尤富特色。凡屬板式唱腔,均用真嗓;凡屬彩腔,均用假嗓。
主奏樂器為板胡,發音尖細清脆。秦腔的表演樸實、粗獷、細膩、深刻,以情動人,富有夸張性。
傳統劇目有一千四百多部,文戲、武戲兼備,尤盛行須生和青衣戲,連臺本戲、本戲、折戲和小戲均有,而以本戲居多。腳色行當分為四生、六旦、二凈、一丑,計13門,又稱“十三頭網子”,其表演技藝十分豐富,自段和特技應有盡有,常用的有趟馬、拉架子、吐火、撲跌、掃燈花、耍火輥、槍背、頂燈、咬牙、轉椅等。
辛亥革命后,西安成立了易俗社,專演秦腔,銳意改革,吸收京劇等劇種的營養,唱腔從高亢激昂而趨于柔和清麗,既保存原有風格,又融入新的格調。秦腔是由人民創造出來的表現自己生活的一種富有地方特色的.戲曲,經過各代不斷的豐富和提高,在長期的發展道路中,保持著它特有的藝術素質,反映著勞動人民的勤勞生活和英勇的斗爭氣魄。
至今,秦腔依然是西北地區人民最喜愛的主要劇種。
哦,秦腔高二作文 3
我,是一個地道的關中人。
在我長大的這片土地上,集聚了古老的文明,從而誕生出了各種各樣代表關中的民俗文化,但是,令我最熱愛的,便是秦腔。我忘不了我看過的那場秦腔。
鏘!
鑼鼓和音樂一起響,表演就開始慢慢進入高潮,此時人群也慢慢停止了喧囂。
不管是像我一樣的觀眾,還是臺上的演員,在骨子里都流的是最質樸、最熱愛自己家鄉的血液,都對自己家鄉的民俗最熱愛,也最懂、最了解它們。
秦腔表演開始了!樂手們所使用的樂器,都是類似像磚塊、板凳、胡琴等樂器,也許這些樂器并不是特別好看,但是,絕對用不得鋼琴一類的西洋樂器——它們的樂音如水,小巧,與關中人,關中秦腔的粗獷,豪放絲毫不匹配。這是關中人天生的品格。吹拉彈打,是民族延續幾千年的一種文化,是丟不得的,可是如今秦腔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危險,我的心中不由產生了一絲悲涼。
臺上的歌手正忘情的“吼叫”,與此同時,還有配合默契的樂手為他演奏,這振奮的`聲音響徹了天際。他們的表演引人入勝,讓人身臨其境。他們如癡如醉的表演,讓每一個關中人都能引起共鳴——自己故鄉的鄉音啊!
嗩吶聲、鑼鼓聲,交織在一起,演繹著最熱烈豪放,響徹在八百里秦川的生命的脈動。
表演即將結束,而我呢,也感慨萬千:這不僅僅是一次秦腔展示,更是為傳承中華文明瑰寶的行為啊——這畢竟是關中自己的文化,讓我怎能不對它進行稱贊呢?
鏘!
隨著最后一聲鑼鼓聲的結束,這次表演結束了。
僅剩下的,便是繞梁的余音,久久在耳邊回蕩。
人們似乎全然沉醉在其中了,愣了一下,才報以熱烈的掌聲。
精彩的表演拉近了生在關中的我和這古老關中戲曲的距離,更增加了我對秦腔的喜愛。
我愛這家鄉的秦腔,但隨之到來的,是我對我腳下這片土地深沉的愛。
如果有人問我,你愛你的家鄉嗎?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那是當然的!”
哦,秦腔高二作文 4
落戶西安,晚上出去散步,遠遠地聽見了唱秦腔的聲音,那么熟悉、那么親切,是棗園的自建樂班在唱秦腔,他們唱得有板有眼,伴奏、音響俱全,觀眾也不少,在場的觀眾以中老年人為主,但這聲音、這場景卻喚起了我久違的童年記憶——在河南生活了十五年的我,已經很久沒有聽到過秦腔了。因為河南是豫劇的天下,在那里生活久了,我也能哼一句“劉大哥說話理太偏,誰說女子享清閑”,但始終不喜歡豫劇,河南電視臺的《梨園春》節目辦得非常紅火,每一屆都有出類拔萃的小戲迷被身邊的人喜愛,我卻沒有感覺……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孕育一種地方戲劇。大西北的廣袤,黃土地的厚重,孕育出了秦腔這種粗獷、蒼涼的戲劇形式。
我生長在隴東高原,小時候每年春天的交流會、過年的廟會,唱大戲是最重要的娛樂方式,大戲就是秦腔,偶爾好像有眉戶和碗碗腔。幼小的我總是軟磨硬泡著要跟著大人們去看大戲,但看了一晚上一句唱詞也沒有聽懂,充其量就像魯迅的《社戲》中所描繪的那樣,只是看著臺上的熱鬧,特別是丑角出現的時候抬起沉重的眼皮,提著興致看一會兒,其他的都迷迷糊糊,但唱秦腔時鑼鼓喧天的熱鬧、板胡響起的激昂卻永遠吸引著我……
80年代在我們家鄉隴東地區,應該是秦腔最繁盛的時候,看戲是要買票的,一張票白天5分錢,晚上1角錢,遇到新劇本觀眾是排隊買票,交流會結束的時候還會加演,會提前預告,那種看戲的熱情是盛況空前,縣劇團的主角大人們是如數家珍,他們最期盼的就是西安來的演員,說起西安易俗社的秦腔演員,他們的崇拜之情溢于言表,不亞于現在一些明星的狂熱粉絲(所以我送給久居福建的父母最好的禮物就是帶他們去西安易俗社看一場秦腔)。
大概在我十一二歲那年的交流會期間,中午放學回家,我看見戲院門口排著長長的隊伍,人們手里拿著票,排隊進入戲院,我非常羨慕,很想進戲院看戲。這時我碰見了爺爺,我就嚷著讓爺爺帶我去買票看戲,也許爺爺舍不得那5分錢的'戲票錢,也許爺爺還有事情要忙,總之,爺爺說他不能帶我進去,但是他可以給我找個熟人帶我進去(小孩子自己進去要買票,但是一個大人可以帶一個小孩兒),我看見爺爺在賣票的地方張望了一會就過來對我說,他找到熟人了,讓我跟在一個排在我不遠處的老爺爺身后進去就行,他還再三叮嚀我,你一定要拉著他的衣服啊。當時,我心里想:既然是爺爺的熟人怎么沒有見他們打招呼啊,可是想看戲的渴望讓我沒有來得及多想,就戰戰兢兢地拉著那位老爺爺身后的衣服慢慢挪,那個老爺爺回頭看看我也沒有說話。就這樣我混進了戲院,里面黑壓壓的人群,我根本看不見臺上的演員,只聽見鑼鼓和粗嗓門的唱聲,沒有人和我說話,我突然覺得索然無味,很快就回家了。如今我已過不惑之年,爺爺去世也已經二十多年,但那次看戲的情景卻歷歷在目,我后來用腳趾頭都能想得出:爺爺跟本就不認識帶我進戲院的人,他只是不肯讓我失望,就想了一個辦法,讓我大著膽子溜進了戲院。爺爺是個聰明的老頭兒!
當時戲迷熱情,戲劇市場也很繁榮,我想大概那時候秦腔演員的收入也不錯吧,我們的街道就辦了個戲校,鄰居家的姐姐就此輟學去學唱秦腔了,七八歲的弟弟嗓門響亮,他拿根棍子在我們的地坑院子里經常吼秦腔,還有板有眼的學唱了一段《鍘美案》中包公的唱段,在學校竟然被老師請上臺清唱,后來縣劇團的人竟然看中他了,讓他去縣劇團唱秦腔,要不是父親的阻攔,他也是一名秦腔演員了。
我總認為在所有戲曲中,秦腔是最好聽的,雖然我不會唱,也不大懂。但是我能感受到秦腔的靈魂:秦腔的悲愴會讓人潸然淚下,秦腔的熱烈會讓人喜不自禁,秦腔的高亢會讓人蕩氣回腸。
前一陣譚維維將華陰老腔搬上《中國之星》的舞臺,讓全國觀眾為之瘋狂,可是我覺得那開場的一聲吼,又何嘗不是秦腔里面黑臉老生的唱法呢!
我希望陜西衛視的《秦之聲》能夠辦得像河南衛視的《梨園春》一樣的紅火,這樣會讓更多的青少年了解秦腔,愛上秦腔。因為我的兒子不知秦腔為何物,他是聽著邁克爾?杰克遜的歌和周杰倫的歌長大的,已經長大的他不知道傳統戲劇。秦腔是我的童年精神樂園,所以我骨子里喜歡秦腔,可是秦腔唱段好像一直是《三滴血》《屠夫狀元》《鍘美案》《三娘教子》之類的傳統曲目,新創作的具有時代感的很少,能讓年輕人接受的更少。
那個曾經吸引我的棗園秦腔班子已經被廣場舞擠走了,因為聽眾越來越少……我也加入到廣場舞大媽的行列了。不過,我依然深愛著秦腔,期待著秦腔的新昌盛時代!
哦,秦腔高二作文 5
小時候,爺爺常常領著我到附近的廣場上看秦腔戲,但表演的人只是單純唱戲,而沒有情節的代入,所以原本就對秦腔不感興趣的我,壓根就看不懂戲的內容,只覺得演員們十分親切。有時覺得無聊了,就想拉著爺爺回家,可轉過頭,只見爺爺早被戲曲感染,一個勁兒鼓掌。那時的我就覺得好奇,為什么老一輩人們都對秦腔情有獨鐘呢?
伴著“全國文化遺產日”,小記者團帶領著我們來到了寶雞秦腔西鳳酒劇院去身臨其境地感受了一把秦腔,在大秦之腔的無窮魅力中我找到了答案。
隨著一陣獨特的音樂,表演開始了。只見舞臺上的.演員們各個都表演的出神入化,他們的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妙境。隨之而來的曲目《伐子都》,卻令我嘆為觀止,轉視望去,舞臺上的“公孫子都”表演者一個接一個的空中翻轉,突然就從兩米多高的臺子上一個360度旋轉翻下來了,頓時,場中傳來一陣陣掌聲,連原本不懂戲的我都看地目瞪口呆。一直以來只有在電視上才能看到從口中噴火的絕技,今天在這里讓我親眼目賭了它的奇妙壯觀景象。表演過程中,我的眼睛死死盯著舞臺,生怕遺漏掉這個令人震撼的場面。
真所謂“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不知這些使人贊不絕口的表演技術,演員們要練上多長時間才能達到啊!想到這里,我不覺地對這些秦腔演員們感到由衷的敬佩。
該到我們與演員互動的環節了,大家爭先恐后地沖向了舞臺,我也不甘示弱,來到臺上后,我第一個想問的問題,就是關于那個“噴火”的絕活,真是十分神奇,當聽到它是把松香含在口中,再控制氣息把松香吹向火把,有時候會燒到眉毛時,我突然感受到,演員們的高超技術,真的來自于自身的刻苦努力,他們來之不易。
目睹了今天的一切,我才深深地感受到,這個看似不吸引人的戲劇,背后卻潛藏著多么大的內涵啊!原來秦腔不僅是看,更重要的是懂它。通過這次的觀看,我對秦腔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堅信,在今后的學習中會像演員們一樣刻苦努力,持之以恒。
哦,秦腔高二作文 6
小時候我對家鄉的美好回憶,最深的要數秦腔戲了。
這是我接觸最早的藝術形式。一盞高掛的油燈閃著長長的火焰照在夜空中,秦腔人物或端坐對話或馳騁斗打,形象有趣、唱腔優美、生動傳神,十分好看。
《楊家將》、《薛仁貴征東》是我印象最深的劇目。我從小成為秦腔戲迷是受父輩的影響。
父親雖然識字不多,但在村里稱得上是一名小知識分子。他上街賣菜算起賬來又快又準。
由于他愛看秦腔戲,所以能經常給我們談古論今、談天說地,并從歷代王朝的盛衰興亡的故事中演繹出許多做人的.道理。我就是在這種教育中成長起來的。
可以說,秦腔戲是我童年的校外課堂和歡快的樂園。現在家鄉的秦腔戲仍在演,演戲的是民間的藝術團體。
我到縣城人民廣場看了一場秦腔戲,節目是《武松打虎》和《薛仁貴征東》片段。一聽到秦腔戲,一種久違了的親切之感和愉悅心情油然而生。
現在的秦腔在造型上十分精美,鏤空雕刻非常精細。武松的形象眉清目秀、英姿勃發。
老虎嘴大目圓、兇猛異常、花紋逼真。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表演時人物的嘴巴、眼睛都能隨著情節的需要變化無窮,在柔和的燈光照耀下,逼真傳神,栩栩如生!藝人的表演十分精湛,一個人唱,樂團配樂伴奏,雖然是一臺戲,但武松與猛虎搏斗時的場面依然讓人驚心動魄,扣人心弦。
更令人叫絕的是一個演員可以演唱男女生末凈旦丑各種腔調,使觀眾感到咫尺之間有千軍萬馬,瞬間跨越歷史長河,真可謂“一口述說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唱腔的地方特色十分濃厚。
以民間各派為主,吸收乾州碗碗腔的唱腔,形成濃郁的秦風秦韻。加上弦樂伴奏,悅耳動聽,自成流派,深受人們的喜愛。
秦腔戲的藝術元素十分寬博。它是兼有戲曲各地藝術特色的綜合藝術。
演出內容以說史見長,一本戲可以連續上演兩個多月,每天秦腔戲劇情的懸念叫你非接著天天看下去不可,許多人干脆固定坐位天天到場。我想,現在的電視連續劇可能是受秦腔戲的啟發而產生的吧!上世紀80年代秦腔戲大師任哲中改進了秦腔,使秦腔《三滴血》進京上映。
他們不斷地創作新的劇本,使秦腔戲常演常新。除了保留傳承的傳統節目外,還創作了大量的歷史題材、現代題材和寓言神話節目,像《梁紅玉擊鼓戰金兵》、《豬八戒背媳婦》、《鶴與龜》、《漢孝子黃香》、《紅嫂》、《山娃與鳳凰仙子》等等大受群眾歡迎,而且演出時不拘泥于臺詞,與時俱進,給傳統文化賦予了時代精神。
秦腔太斗任哲中他在劇本創作、各個方面都表現出十分出色的才能和激情,為群眾奉獻了精彩的節目,使大家受到了精美藝術的享受,他是一位真正的人民藝術家。我相信家鄉秦腔藝術之花將生生不息,永遠開放。
哦,秦腔高二作文 7
一口氣讀完《秦腔》,只覺得字里行間有一種巨大的真實和感動。細細地反復讀,便覺得眼前浮現出一張張逼真的樸實的面龐,耳邊響起了高亢嘹亮的唱腔,它飄蕩在遼闊的黃土高原上,起伏在溝壑間。一種民間音樂竟能在瞬間便顯現出它的魅力,折射出它的光芒,這恐怕就是音樂的靈魂所在吧!
或許對于現代的都市人來說,秦腔是一個古老而又陌生的名詞。的確,我們的身邊有各種音樂,還有人把民間的河南梆子、京劇、黃梅戲稱為音樂。音樂在裝點人們生活的同時,不但陶冶了人的情操,也升華了人的靈魂,彰顯著一種個性。
秦腔也是。正所謂“山川不同,便風俗區別,風俗區別,便戲曲存異……愛者便愛得要命,惡者便惡得要命”,由此便也不奇怪了。外婆的家鄉地處陜甘交界的一個小村莊。在那里,秦腔作為一種民間音樂經久不衰,也正是因為處在秦腔的源頭,在那里,不論男女老少,不論是閑暇還是勞作,順嘴都會唱上一段兒。
清晨,看那拿著扁擔挑水的村姑們嘴里唱著小調,一天便開始了;傍晚,暮歸的羊群中放羊漢嘴里唱著秦腔,踏著夕陽回來了;晚飯后,女人們納著鞋底唱著、哼著,男人們抽著旱煙打著板,月色和星光下,他們是快樂的,知足的。
我還記得外婆最愛聽《竇娥冤》,對于秦腔我也是從外婆那兒知道的。她常給我講竇娥的命是怎樣的苦,怎樣的含冤而死,使三伏天突降大雪……每次講到這兒,外婆總是雙眼蓄滿淚水唉聲嘆氣地為竇娥鳴不平,她是那樣的`全神貫注,仿佛已融入了戲中。我常想是什么使一個花甲老人如此全身心投入呢?因為秦腔來自生活,貼近人們的內心;因為“秦腔是他們大苦中的大樂”。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樂趣,變得豐富。
音樂是有靈魂的,我驚詫于它的力量,它隱藏于人類精神家園的深處,感動于耳,蕩氣回腸。
其實,有誰能詮釋秦腔,又有誰能讀盡秦腔?秦腔猶如精靈,鐘情于每一個熱愛他的人。面對秦腔,我仿佛在面對黃土高原上那些剛烈、粗獷的漢子們的癡迷、狂熱。面對秦腔,我深深理解了這片土地上辛苦勞作的人民的大苦大樂,快樂知足。面對有靈魂的秦腔,我們便也有了一份平和,一份尊重!
哦,秦腔高二作文 8
在中國西北地區,流傳著一種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目—秦腔,唱腔高亢激昂,其聲如吼,讓人振奮。我是陜西人,從小就愛聽秦腔戲,每次聽到秦腔,都覺得很親切,仿佛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家鄉的距離。
我姥姥是個秦腔迷,她經常放著碟跟著電視里的人唱,還給我講里面的故事,帶我去看戲。受姥姥的影響,我看了秦腔《三滴血》,這是秦腔的代表曲目。這出戲講了一個叫晉信書的縣令,根據書上的傳說故事滴血認親來斷案,讓父子分離、姐弟失散。諷刺了那些不切實際只信書本知識的糊涂官。盡信書不如無書,所以我們讀書不能讀死書,死讀書。我最喜歡看《鍘美案》,里面的包拯是個大花臉,他不畏權勢,鐵面無私,剛正不阿。“陳世美”也成了那些攀龍附鳳,拋棄妻子,忘恩負義的男人的代名詞。
現在,我生活在蘭州,在黃河之濱的公園里,經常可以看到那些秦腔迷在唱秦腔戲。從那里路過,我總會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觀看。他們有的唱腔悠揚,有的'高亢有力,不管是著便裝還是戲服,都一樣的有板有眼,惟妙惟肖,真讓人看著不想離開。
雖然我和同齡的孩子一樣,也喜歡流行的熱歌勁舞,但我更喜歡秦腔,不僅僅因為它是一種優秀的傳統文化,還因為他用膾炙人口,淺顯易懂的故事反映了深刻的道理。
哦,秦腔高二作文 9
我家鄉的秦腔戲我的家鄉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所以文化遺產眾多。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氣勢宏大、震撼人心的秦腔了。秦腔又稱亂彈,源于西秦,流行于我國的西北陜西等地。
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又叫“梆子腔”俗稱“梆梆子”。是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和秦腔結緣很早,小時候家的附近經常會有一個秦腔戲班來演唱秦腔,所以我看過許多次秦腔演出。剛開始我并不喜愛秦腔,可爺爺時常會帶我去聽秦腔。
我當時十分困惑:秦腔咿咿呀呀地,一句好半天拖拉著唱不完,一曲唱畢,我連大意都不知道。動不動就歇斯底里的梗著脖子吼,震耳欲聾地,聽著就心煩意亂。
為什么爺爺還那么喜歡?所以每次看戲時我都會跑來跑去或者東張西望。直到一次,戲班子的演員又吼了起來,竟然激動地將麥克風甩到了一邊,但他的聲音卻一樣響遏行云,高亢嘹亮。
于是小小的我被震撼了。不只是為了那聲音之大,而是我感受到了他周身因為對秦腔的熱愛而迸發出的強烈火花。
那時,對秦腔的'不解與偏見蕩然無存。我突然明白了秦腔是多么值得人們去熱愛的東西!它是一個在八百里秦川大地上土生土長的劇種,凝聚了無數代陜西人的熱血與活力!從那以后,我漸漸了解并接納了秦腔。
這個奔放的戲劇,堅守著與秦川大地相協調的格調,堅守著與秦磚漢瓦相匹配的古老,堅守著與陜西人相一致的厚重。秦腔屬于并深深扎根于這片土地,無論時日如何變遷,這種唱腔終不會泯滅。
哦,秦腔高二作文 10
關中大地上的人們啊!不管身在何處,人在何方,心中都有一種力量。那是秦腔所給予的力量。
自小耳畔上便回響著這樣一支歌,從爺爺的收音機里傳來,從漢子們耕作的田埂上傳來,從關中婆娘們手中的針線傳來……每到勞作的季節,天地便都是金黃的。大地是金黃的,大地上的麥穗是金黃的,麥田里奔跑著的狗兒是金黃的,漢子們頭上的汗珠是金黃的。就在這金黃的世界里響徹著一首秦腔合唱。
我愛聽秦腔,愛聽那腔震撼人心的力量。漢子們就在那田埂上吼唱著,如同萬馬奔騰而過,又如黃河洶涌流出。那聲音,那力量仿佛從人的胸膛中迸發出來,連帶著勞作的激情和豐收的喜悅,一齊顫動著從無數張口中奔出,骨頭仿佛都被震碎了,天地都被震撼了。
勞累一天的人們就坐在那田埂上歇息。不知是誰起了個頭,轉眼間上上下下,漢子婆娘都唱起秦腔來。我聽不懂他們唱的詞,卻也被帶動著跺起腳,拍起手,我常常疑惑他們歌聲中的那股力量從何而來,足以撼天動地,讓這黃金田埂上響徹著他們的合唱。
黃河水是他們的伴樂,鋤頭鐮刀是他們的樂器,關中大地是他們的.舞臺,他們就這樣日夜合唱,響徹云霄……
長大后我離開了家鄉,離開了秦腔,秦腔了那下里巴人的合唱……許多年過去了,我再沒有聽到過那樣撼天動地的秦腔,也再沒感受到過那震撼人心的力量……幾年后,我重回家鄉。又是那金黃的關中大地。又是那熟悉的一曲秦腔。我卻突然哭了起來,不由得隨著鄉人們吼唱起秦腔,加入他們的合唱。
那一剎那間,我忽然明白那種力量從何而來,他從骨子里而來,從腳踩的關中大地而來。這大合唱啊,是每一個獨屬于關中兒女的歌,寄托著對土地的無限熱愛……
之后,我常在夢里聽秦腔,那是關中平原上一曲嘹亮的歌,那是下里巴人的合唱……
哦,秦腔高二作文 11
我聽過各種各樣的樂聲。有自然中的聲音:水流、蟲鳴、鳥叫……也有汽車鳴笛聲、工地施工聲……但我最喜歡的是樂聲,尤其是喜歡洋樂聲。對于京劇等“本土劇”,我倒不太喜歡,直到那一次西安之行,才讓我有了改觀。
西安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也孕育了“秦腔”這一劇種。那一天,我們去了“易俗大劇院”。這是全西安最古樸,最正統的秦腔社。易俗社門邊是幾根大紅的柱子,給人以一種熱情的感覺。
看到這里,我不禁哼了一聲。秦腔不就是吼嗎?有什么好聽的`?
很快,我們就落了座。秦腔歷史悠久,歷代西北文人都稱贊它。
正當一劇場的人吵吵鬧鬧之時,“噗”一聲,秦腔開演了!
大廳立刻安靜了下來,只聽見時快時慢的鼓聲。又是幾聲樂響,演員出來了!她身上穿著藍色的裙子,臉上化著不濃不淡的妝。她扭動幾下腰身,吸足了眼球。
誰也沒想到,這樣一個女子形象,一開口就是一聲“炸雷”。隨著幾下吼叫,演員又換個姿勢,接著唱了起來。
這是什么歌?我的興致又降了下來,“真是難聽死了。”但漸漸地演員的音調略柔和了些,更富表現力。第二個人物粉末登場,第三個也唱著來了……
我忽然覺得,秦腔越聽越好聽,越聽越有味了!看似粗獷的唱腔,其實極富表現力,聲音也不斷變化著,升華、旋轉,飛到藝術殿堂。
秦腔太有內涵了,每個動作都有板有眼,每個唱腔都一絲不茍。從豪邁的樂聲中,我聽出了:壺口瀑布的宏大氣勢,黃土高原的廣闊無垠;我聽出了,老農休息時閉上眼的哼唱,新郎新娘結婚時的鼓樂;我聽出了陜北男人的俊秀豪爽,女人的賢惠堅強;我聽出了文人墨客的典雅,陜北的淳樸民風……我甚至聽到了陜北人保家衛國、抵抗侵略的決心與志毅!
好一個秦腔!好一個西安!好一個陜北!這真是中華文化的大成!我從此再也沒有了對地方劇種的偏見,只有尊敬獨存。你問為什么?我的心早已和美妙的秦腔樂聲一起,飛上了天。
【哦,秦腔高二作文】相關文章:
秦人與秦腔-散文09-09
秦腔現代詩歌09-15
哦,我明白了作文04-12
哦我明白了作文05-18
哦,春天來了09-28
哦,口杯散文09-28
哦原來如此作文04-12
哦原來這才是作文09-15
哦,原來是這樣作文03-23
今天的風好大哦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