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中學生該不該看武俠小說?
武俠小說,顧名思義,是小說的一種。擁有“小說”這種文體的各種特點。比起其他種類的小說,武俠小說較容易讓人入迷,深受男孩子的喜愛。但它到底適合學習負擔比較重的中學生嗎?
首先,中學生較小學生和大學生來說,閑暇時間是比較少的,基本上午、下午、晚上都在學校,而且大部分學校都是不讓帶小說這種課外書的。就算帶進了學校,課間那么短的時間也是不宜看武俠小說的,否則就會影響聽課的效果,學習總是要優先于玩樂的。放學后的休息時間也不是很多,大概就幾個小時,如果看武俠小說的話,你會發現時間過得很快,要是再控制不好時間,就會誤事,比如說看書看到深夜才發現作業還沒寫。我建議那些非常想看武俠小說的同學,等到放假吧,無論是雙休日還是長假都行,完成了一天的學習任務再去看,這樣家長肯定不會阻攔你看小說了。由于看武俠小說容易入迷,所以一定要先去學習,再去看書,順序一顛倒,可能就沒有心思去學習了。
其次,并不是所有的中學生都適合看武俠小說。武俠小說中有許多的打斗場面,更有琳瑯滿目的武術招式,而青少年的想象力和模仿力都比較強,有些人可能就會幻想自己是某某英雄,去模仿某些比較“帥”的招式、動作,輕則鬧笑話,重則會給自己和別人的身心造成傷害。幾乎每個中學生看過幾部武俠小說之后,總有想模仿的沖動,本人也不例外。我就曾經幻想過自己沖向迎面駛來的汽車,跳到車頂上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也曾經想過怎樣一下就把人絆倒。我幻想的同時,也有另一種思想牽制著我,使我認為那中想法是愚蠢的、危險的和不切實際的,就不會去“實踐”。不過有些模仿能力過強的中學生還是不宜看武俠小說,要是看過之后就打人,就從高處往低處跳,這是沒資格看武俠小說的,不如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總之,大部分中學生都不需要故意回避武俠小說,放假期間看看也無妨,畢竟它是小說的一種,自有起存在的價值。
篇二:武俠小說不可以沉迷
看一個人讀的書,就知道他的生活。看一個人的語言,就知道他看了什么書,請看下面的話語:
“刀是什么樣的刀,金絲大環刀;劍是什么樣的劍,閉月羞花劍;人是什么樣的人,飛檐走壁的人。”杜子同在大聲地朗誦《刀劍于江湖》的引言,只見他聲情并茂、豪氣沖天。周圍還有一群圍觀的聽眾,興致很高地跟著念此刀此劍此江湖。“我乃天機老人座下弟子殘曉風是也。”“何方狂徒,竟如此狂妄,還不速速下馬受擒。”“俠義之聲”此起彼伏,直到上課后,這種聲音轉為地下,變成眼睛在行動,刻苦地默讀。
這些還不夠沉迷,還有比這更沉迷的人。唐吉訶德先生就是看武俠小說的最大沉迷者,他把一份家產看光,還嫌不夠,進而出去行俠,要實現騎士夢想,終于把自己生命賠上完事。在武俠迷中,他也實在夠偉大的,始終不動搖,如果這種勁頭放在其他某個領域,他肯定是杰出非常。
不同的是,有些人拿起小說來讀,便在心里說“小說家言,豈能當真”,于是帶著局外人的微笑,站著看下去。當然有時候也跟書中人物一起笑,一起哭,但在笑完之后,哭完之后,他依然生活,走向現實,或許增加一份坦然。
讀一本好書,如同和高尚的人談話,讀一本好的武俠小說,也是一樣。試想,在緊張學習之余,捧起一本武俠小說,馬上就是置身于刀光劍影、俠骨柔情之中,可以暫時忘掉周圍的一切,金庸先生的一招一式都有來歷,他的古詩文功底相當濃厚,什么“凌波微步”,什么“倚天劍”,什么“亢龍有悔”等,都是來自古代詩文,真正的一招一式都有來歷。
當然,看武俠小說還要選擇時間和地點,在校期間最好不要看,有人說“在課外看”,那只是慌言,這么厚的磚頭,靠“課外時間”來攻讀,即使不是撒慌,也只能是自欺欺人。我們看武俠小說,最好選擇在假期里看,研究研究其中的俠義精神,那才有樂趣。
我認為,看武俠小說,可以看,但不可以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