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是否?你的腦海里銘刻有這樣一段灰色的回憶
******前,長安街頭,
如流的人群,如云的標語;
每一個年輕的面孔上都烙著無言的悲慨,
每一張雪白的標語上都灑著噴涌的血脈;
是否?你的耳畔回響有這樣一陣悠遠的聲音
尋常巷陌,紫禁之巔,
如雷的悲泣,如震的呼號;
每一聲抽噎里都飽浸著祖國的熱愛,
每一句吶喊里都抗爭著不公的安排;
是否?你的手指間觸摸有這樣一片冰涼的土地
落葉遍布,血流成淤,
如山的尸骸,如沙的疆域;
每一顆瞳仁里都充滿著復興的期待,
每一握土壤里都憧憬著盛世的歸來;
時光溯回八十四年前的冬天,十二月九日,
也就是那段灰色的回憶,那陣悠遠的聲音,那片冰涼的土地的歷史坐標,
那一年,
一群數典忘祖之輩借著東來的風,拉扯著太陽旗飄向了我們的華北,
于是,冀察政務委員會堂皇自立,公然分裂,
于是,故國家園,山河破碎,風雨飄搖,
華北之大,如何安放得下一張平靜的書桌?
蒼天既已不行健,吾輩青年更當自強不息!
用一身浩氣錘煉颯颯長劍,
用一腔碧血鑄就巍巍豐碑,
于是,七十四年前的同齡人們,
迎著著寒風,迎著國民政府的棍棒與水槍,
懷著熱忱,懷著心中熱愛的祖國與民族,
無畏地前進,前進,前進……
于是,
以蒼茫大地為案,以浩瀚長天為紙,
以殷殷心血為墨,以拳拳赤膽為筆,
他們——七十四年前的同齡人們
書就了民族不朽的篇章,譜就了祖國永恒的悲歌!
八十四年后的今天,
天穹不見了烏云,
大地不見了陰影,
歷史風塵中的炮火與硝煙,
隨著時光早已沉淀成遠年的回憶,
經受百年苦難的民族,
自信寬廣的胸懷內容納得已不只是五湖四海,更盛得下那廣袤的七大洲浩瀚的四大洋!
于是,世界仰首看見
東方的潛蛟舔舐著傷口,迎著初日的霞彩,即將飛躍成沖天的巨龍……
然而,我們——尤其是我輩青年,依舊需要覺醒,
這覺醒不同于一百多年前在敵人的槍炮下睜開愚昧的雙眼而掙扎反抗的覺醒,
而是不沉溺于奢華無謂的享受,不為日漸豐富的物質生活而消磨得毫無精神追求的覺醒,
而是不將眼光鎖定在目下的尺寸之地,不為個人的得失榮辱而或喜或悲的覺醒,
因為我們是這世界上唯一一個領土不完整的大國!
因為這世界上****勢力仍舊猖獗,分裂勢力依舊蠢蠢欲動!
……
少年強則國強!
明天,決定偉大祖國命運的重擔將會落在我們的肩上!
篇二
1935年12月9日,一個令人痛心,但永遠值得我們紀念的日子。在這一天,一場轟轟烈烈的愛國運動在北平爆發了,當北平的愛國學生在聽到蔣介石下令“絕對不抵抗”后,他們像雄獅一樣怒吼起來,把“九?一八”以來郁積在心頭的仇恨和對******蔣介石的憤懣都并發出來,開展了抗日救亡斗爭,掀起了“一二·九”運動。
“一二·九”運動是“五四”以來又一次愛國學生首先行動起來,并得到全國人民響應的運動,至今已整整七十周年了。今天,我們在此聚會紀念,面對他們“我真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愛國情操;面對他們“愛祖國高于一切”的愛國熱情;面對他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我們的心能平靜嗎?我們能無動于衷?當然不能!我們要學習和發揚他們關心國家命運和民族前途及憂國憂民的光榮傳統。
如今,作為我們跨世紀的一代,面對未來祖國前途無限光輝燦爛,我們更應該具有愛國之情和樹立報國之心。當遠訪國外參加演出的同學為了中國的主權毅然放棄時,我們不禁要對他們的行為肅然起敬;但我們的學生聞聽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后,上街游行以示抗威時,我們又一次看到了學生高昂的愛國熱情,再一次從他們的身上感到了流淌著的愛國熱血;當看到一個個海外歸來的游子們,用他們的知識報效我們祖國時,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了愛國情操的巨大動力。它才真正代表著一個民族的信念,它才真正是一個民族的象征。它不是與生俱來,但它是后激勃發;它不是上帝,但它能決定一個國家的興亡;它不是利劍,但它永遠是對外最有利的武器。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著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面對中國入世,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機遇和挑戰,面對和平與發展的當今世界,我們面臨的不再是戰爭的洗禮,而是就業的競爭。我們的報國之舉也不再是拋頭顱、灑熱血,而是學知識、建家鄉。其實,無論是戰爭還是競爭,我們都需要一顆愛國之心,只有高尚的愛國情操才能架起我們心中的一桿利益之稱,是“人不為己,天株地滅”呢?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呢?
記得古羅馬哲學家維吉爾曾經說過“命運始終厚愛勇敢的人”。讓我們在文化學習中,勇做一個汲峭攀登的人;在業余生活中,敢做時間的主宰者;在社會實踐中,爭當一個活雷鋒。同學們,讓我們勇敢地站起來,高舉著“弘揚愛國之情,樹立報國之志”的旗幟,向著祖國的繁榮,經濟的騰飛,民族的振興而奮勇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