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河流高二作文

時間:2021-02-05 16:51:03 高二 我要投稿

河流高二作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河流高二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河流高二作文

河流高二作文1

  河流是一條最動人的線條,它流暢、貫通、空靈,它智慧、偉大,它造就了文明。它源源不斷,滾滾不止,亦是文人墨客傾愛之物。在我看來,思想便如同這河流流淌在人間,貫穿了中國幾千年的古老文化。

  思想如同這河流般流暢,是河流孕育了智慧,它是文明的發源。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圣人的光芒普照大地,圣人的光輝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一股思想之潮便在此處流轉。這是智慧的發源,文明的新的開始,儒家經典學說便流淌在中華大地。

  思想又如這河流般貫通。他,公元前251年任蜀郡守,一直苦于四川的旱澇。于是他總結出了“深淘灘,低作堰”的心得,這永遠水氣淋漓的學問。都江堰這一偉大水利工程造福了直至今日的人們,而正是他——李冰,讓這股股河水都精神煥發,合在一起踴躍著飛奔的力量。當水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一分為二,得以治流。后人把李冰的雕像立在河中來紀念他。他大智又大巧,死于兩千多年前,卻明明還在指揮。他以老農的思想,進入了最澄澈的人類思考學。都江堰,為民眾送出了汩汩清流,永遠地滋潤著中華民族。

  思想如這河流一樣源源不斷、滾滾不止。一朝又一朝,一代又一代,多少文人墨客對著這滔滔不絕的流水抒寫自己的情懷。有“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無奈;有“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激昂;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愁苦;又有“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的矛盾。河流,是他們所思所感之物,他們借流水道出了多少悲壯愁苦,水也因此流入了人們的心田。沒有斗升之米、爵祿王侯的渾濁,流水給急躁以清冽,流淌在人間的只有如水般靈動的思想,它流淌在大江南北。

  思想如這河流般激越。魯迅在《生命的路》中寫到:“自然賦予人們不可調和的還很多,絕不因此回頭。”他為了肩起“黑暗的閘門”而擁有一顆赤誠的心,他是中國近代最痛苦的靈魂,再沒有別的人心中的情感比他激越。仿佛有一條氣勢宏大的河流奔騰在他心中,它悲憤地流著、一往無前地流著。

  歷史的長河貫穿了幾千年的思想和文化,沒有地理的限制,沒有時間的束縛,成就了那么多智慧的杰作。這動人的線條還將蔓延下去,直到永遠。

河流高二作文2

  旭日東升,一條河流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流向我的家鄉。那漫山的白樺樹被硬生生地劈成兩半,中間流淌著明亮的河水。河水緩慢而平靜的流著,其中有我訴不完的鄉情。

  清晨,太陽剛剛升起,給遼闊的大地灑下一片光輝,山間的那條河流也被照得發亮,映稱得兩岸的白樺樹更加筆直翠綠。遠遠望去,仿佛是那高空上的陽光流入了這山間,寧靜而溫暖。

  我對這條河流的記憶得從外婆說起,媽媽口中的外婆是村中最年長也是最有威望的人,可偏偏在別人面前不茍言笑的外婆竟會像個孩童般依賴敬畏著這條河流。我曾問過外婆原因,外婆深深的看了我一眼,用她低緩的聲音講道:“小時候的你才來到家鄉,身上起滿了紅點,一直沒有散去反而越長越多,疼得你大哭,找了許多方法都不見好轉,我當時急壞了,最后你猜你是怎么好的?”我搖搖頭,一臉急切地望著外婆,迫切的想知道答案。外婆蒼老的臉上又浮現出了一絲溫柔,說:“是水,家鄉的水治愈了你。你之所以起紅點,是“水土不服”。當你喝下家鄉的水時,你才成了一個真正的家鄉的人。家鄉的水是會養人的,它養育著每一個家鄉的人,它是我們的母親,治愈著我們的傷痛。”從那時起,我便同外婆一般對這條河流懷著深深的敬意和眷念。

  家鄉的這條河流是我童年時玩耍的天堂。我常常坐在河中的那幾塊大石上,看著河水從石頭旁邊經過,偶爾可以從清澈的河水中看到幾條魚兒在水中嬉戲。我總會情不自禁的將手伸進水中,想抓住這些頑皮的魚兒,最后只會讓平靜的河面蕩起一層層波浪。有時我會跟著村中幾個同齡的孩子在河邊玩耍。水性好的孩子便會利落地躍入水中打水仗,歡快熱鬧的氣氛渲染了整條河流。他們的泳姿算不上優美靈活,而他們卻擁有著在這最自然的環境中孕育出的最具生機和活力的泳姿,散發著野性的魅力。文靜的孩子便會和我在河邊尋找稱意的石子向河中擲去,而石子便會在水中輕盈地翻身,最后落在河的對岸。而水中只剩下那一圈圈的波紋,向遠方散去,在我的心中交映回旋。

  而后因為學習的原因,我來到了城市。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忘了很多事。可腦海中的那條河流從未消散,那清澈的映稱著陽光的河水中,有我最美好最純真的童年回憶,有村莊孩童最樸實最純潔的情感,還有那大自然中最天然最無瑕的野性氣息。這樣綿延的河流,叫我怎能忘記?

  從我喝下那條河流中的河水時,我便是一個真正的家鄉人。漂泊在外的游子無論身處何方,都不會忘記那孕育自己的家鄉。我雖身在遠方,但內心卻流淌著一條潺潺的河流,心中的鄉情在其中流淌,正如家鄉的那條河流一般,永不枯竭。

河流高二作文3

  那天午后,在略微刺眼的陽光中,讀到的關于龍應臺的《目送》中的那一段話:“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正好,父親遞來了一杯不溫不涼的水,我雙手接過,道,謝謝。父親說,不用。我抬頭,目送著父親的背影離開,沉默不語。

  很多時候,我家的人都不擅言語,對于愛這種太直白的東西不大會表達,但它存在著。當傍晚走在小路上時,問父親,如果我東西忘帶了,你會不會送啊。父親干脆地說,不會。而母親卻在一旁笑著說,你的東西哪次不是他送的。我回想了一下,好像是的。那時候,望向父親的背影,總是很溫暖。

  在我們還沒有搬家的時候,我們一家總是喜歡在周六是和爺爺奶奶家一起吃飯。晚飯后,總是會和他們告別,爺爺會在陽臺上看著我們離開。像父親一樣,每天清晨送我離開,總是會在路燈下駐足一會,等我消失在拐角時離開。

  父親喜歡帶著爺爺出去玩,無論去哪里。他會陪在爺爺身旁,或是走在身后,而我更偏愛最后的位子。最后的位子,可以看見前面的人的背影,父親的,爺爺的,母親的,還有奶奶的,一步一步,在昏黃的燈下,慢慢地遠去。直到,直到影子連成了一條直線,宛如一條蜿蜒流淌的河流一般,在靜謐的夜晚,在歡聚的晚飯,在時間的無數個節點,連成了一條名為愛的河流。

  母親在冬天的寒冷中,為我準備熱騰騰的早餐;父親在凜冽的秋風中,為爺爺添一件代體溫的衣衫;爺爺在炎熱的夏天,為母親備一份常用的感冒藥。四季不停地交替,伴著時間長河流淌著的,是愛。

  龍應臺寫到,“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有時候,我還在想啊,愛是不是同影子一般在身后,在目光中,連成了一條線,匯成了一條河。

  如今,我回首,努力地回應著那道等待著地目光,就好像走到了盡頭。時間的盡頭,是愛。而愛,是一條永不枯竭的河流,流淌在代代人的身上。

河流高二作文4

  撒幾粒細鹽,綴幾片香葉,一碗清湯,煮出一條小小的河流。

  “外……外婆……”昏睡了許久的`我終于睜開了迷蒙的眼,艱難地蠕動著干澀的嘴唇費力的擠出殘破嘶啞的聲音。

  久久無人回應,我努力支撐起無力的身子,掙扎著想要下床。可就這么點小動靜依舊驚醒了外婆。她三步并兩步走到床邊,一把按住了我搖搖晃晃的身子:“哎呦,我的小祖宗,終于醒了。乖乖地躺好,不要亂動我去煮碗。一會兒功夫”外婆的聲音隱約帶著幾分疲憊。就在外婆轉身的一剎那,我分明看到外婆眼中密布的血絲,充血的雙眼灼傷了我的眼,也刺痛了我的心。我心潮騰涌,就像平如鏡的湖泊泛起層層漣漪,半響,心里滿是感激和喜悅。

  眼中血絲,匯成一股小溪。

  凝望著外婆蹣跚離去的背影,一股歉疚涌上心,唉,多病的我又給外婆添了不少麻煩!轉頭督見床邊一把躺椅,上面應該還殘留著外婆的體溫。她就是臥在這把躺椅子上守了我一夜呀!

  閉上眼,我仿佛看見瘦弱的外婆倚在躺椅子上,布滿了血絲的雙眼寫滿疲卷,眼皮不時耷拉下來。她努力強打精神,不讓自己睡著。昏黃的燈光下,是外婆寂寞的堅持,溫柔的守候。

  一把躺椅,匯成一股小溪。

  很快,外婆手捧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回來了。外婆佝僂著腰身,雙手捧那精致的青花瓷小碗,小心翼翼地挪動著腳步,像一位朝圣的信徒,手捧著稀世珍寶。

  熱氣騰騰的湯被端到我的面前,油油的湯面上漂著幾片翠綠的香菜和蔥花,清香撲鼻。

  抿一口,渾身一顫,唇齒間蕩漾著一種難以言喻的香味。清爽的湯汁順著食道滑下,滋潤我干澀的喉嚨。隱隱還帶著些許藥香……這時我發現這條小河的隱秘,乃是奶奶的用心良苦和心思細膩——竟為我在清湯中加了些許草藥。

  一碗清湯,匯成一股小溪。

  隱約聽到均勻的呼吸聲,我抬起朦朧的眼,透過繚繞的霧氣,我看見外婆竟倚在躺椅上睡著了。頭發依舊凌亂的綰著,一臉倦容,但溝壑縱橫的臉上卻洋溢著笑意,嘴角微微翹起。我知道,那是安心,是如釋重負……

  淚不自覺的來了,滑進嘴角,咸咸的,很快又溢滿心中,甜甜的。

  安靜地喝完整碗湯,拌著淚,我靜靜地凝視著外婆,碗里的湯已經喝完了,空空如也。但它卻載著滿滿的愛與關懷。這是外婆濃濃的慈愛。

  清湯一碗,濃情無限,愛,只在一碗清湯之間。

  清湯之中發現了一條隱秘的河流。

河流高二作文5

  我一人站在這條寬闊的河流邊,碧波蕩漾,激起了我對往事的回憶。

  豆豆是我兒時的玩伴--它是外婆養的一只母狗的仔子。從我出生時,那條母狗就一直生活在我家,豆豆是我給它的孩子取的名字。它是我的朋友,每當散學回家總能看到它搖著尾巴向我跑來,而那后來也成了一種習慣。

  直到那一天,一切都變了。外婆早上起來在雞圈旁發現了一只雞的殘骸,外婆很是疑惑--家里的狗除了豆豆都是被拴起來的,而豆豆還這么小。晚上外公回來,外婆和他說了這件事,喝醉的外公當時氣就不打一出來,拿著木棍,一邊找一邊喊:”那畜牲呢?“我知是不妙,趕緊去找豆豆,誰知卻晚了一步。

  他找到豆豆,一邊罵,一邊用木棍追著打,我跑過去抱住他的一條腿:“不關豆豆的事,別打它!”豆豆害怕得四處亂竄,卻被木棍的重重一下打到在地,兩口血飛濺出來--豆豆死了。我哭喊著,發瘋似地用手抓住他,用腳踢他,但都無濟于事,豆豆再也回不來了!外婆把我帶回屋,而豆豆的尸體被外公扔到了那條河里。

  后來我一個人跑到那條河邊,想起豆豆的離去不禁“哇”的一聲哭了,河浪翻涌,河流也在嗚咽。當人們站在這洶涌的河流旁,誰能想到,這條河流內心蘊藏的巨大痛苦,也許年幼的我還不知道,河流下面埋葬的不僅僅是豆豆的尸體,還有數不盡的垃圾與廢水……

  現在想來,那時的我也許發現了那條河流的隱秘。它呈現給人們的也許事氣勢,胸襟,然而每當夜深人靜時,她便在嗚咽,在訴苦,用翻騰的污水表達她內心的憤慨。人們自以為強大,認為這世上沒有可以與他們匹敵的事物,他們漸漸忘記了對自然的恐懼,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他們以為自己可以戰勝自然,于是開始破壞自然,污染環境,涂炭生靈,人類最終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河水是生命之靈,人類以及萬物都在受著她的恩惠。這條原本養育一方水土的河流,由于人們的濫捕加上對河水的破壞,使這條河流最終將走向滅亡。而沒有了河流,人類也就離毀滅不遠了。

  我想這條河流的隱秘也許就是用自己的犧牲,用死去的魚蝦和骯臟的河水來警醒人們。人類永遠無法戰勝自然。為什么人類就不能與自然和諧相處呢?尊重生命,愛護環境。萬物都是平等的,我們都是地球母親的孩子!

  又一條河流即將走向滅亡,她的隱秘終被揭開。

河流高二作文6

  浩蕩成江的鮮血,滂沱如雨的炸片,總是處在存亡關口的我們對于整個的人生問題每每都會有一度新的審查和領悟。

  人生,從不重復,不接受悔恨與偏執,包容一切又拒絕一切虛偽,就像一條奔騰不止的大河,唯此一條,引發著千千萬萬的民眾前來經歷與探索。我們不能倒流,不能隨著時代前滾,我們要把握著巨輪有意識的推動它前行與發展。

  多么艱辛!面對著清晰的軟弱、恐懼、卑怯,我們又將如何抉擇。有人選擇了安逸,順流而下,隨遇而安,有人選擇了激流勇進,勇往直前。后者義無反顧,顯然受到了時代的贊揚,他們也理所當然地擔當起譴責前者的責任。就像我們看很多事件會由法律角度去選擇貼“加害者”或“受害者”的標簽,可社會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整體,除了法律觀點之外,還有宗教、道德、文化等等因素,又豈是“好”與“壞”的黑白分明呢?

  如此看來,也許在河上或正要踏進河流的我們應該停下手中的“槳”,思索思索腳下的這條河究竟意義何在。

  “死說不定就在什么地方等我們,那就讓我們到處等他吧”蒙田的這段話并不是所謂海子式的傾心死亡,反倒有點像儒家學說的“孔曰成仁,孟云取義”告訴我們要圓滿自足。死亡畢竟是人生中的重要命題,這是河流的終點。也是無數“擺渡人”不愿面對和古往今來一直企圖與之抗衡的事物,對此的看法無數人一直持不同的觀點。直至今日,我們揮著慧劍,割去陳腐,眼看著就要成為主宰萬物的主人時,我們仍擺脫不了它,恐懼它,這份恐懼的存在永遠宣示著我們都是它的奴隸,我們終將被死掌控主宰。

  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嗎?

  人類生來思考,與自我與世界斗爭,可我們總是忽略何為思考?何為人生?羅素曾說人的思想始于懷疑終于信仰。可喜的是,我們樂于懷疑與打破,不幸的是我們不愿堅守與傳承。“你最效忠,你就得決定哪一個值得你效忠的主張去效忠。”西方的人文主義與宗教向來為人神往,但神往只是啟蒙,一旦不將之物質化則將永遠游離于我們之外,但信仰又絕非僅限于宗教。

  信宗教的固有以身殉道者,但不信宗教的人也有不少成仁取義者,就像蘇格拉底的臨死不阿,是他信仰哲學的主張,文天祥的從容就義,是他信仰孔孟的倫理。信仰力量的彌漫決不限于宗教,其影響可見一斑,究其原因,源于“了解”二字。凡是你不懂的便易“浪漫”,又或是自覺恐懼,將其想象成極端模樣,反倒是自己嚇了自己。這份主觀與臆斷阻礙了多少通往光明的道路。

  談及“了解”何其容易!這份客觀與從容又是多少歷練過后的簡單,這份啟蒙又如何進行?其全在自身。康德所說“啟蒙不是誰去教化誰,而是人要擺脫自身造就的愚昧。”擺脫自我何其困難。但又何其容易!君特·格拉斯在《鐵皮鼓》中寫了一個不肯長大的人,他叫小奧斯卡,他發現周圍世界太過荒誕卻又不愿長大,愿永遠做個小孩子。冥冥之中有一種力量成全了他,他成了一個侏儒。

  這個故事神奇又有趣,永遠做一個小孩子辦不到,但做到擺脫自我愚昧與偏見是否容易些呢?

  存在既要有意義,即有其合理性,雖然人類行為原動力是自我保護,但打破并重建的決心我們一直不曾喪失。只是我們未曾有過意識與發現的欲望。

  在這條大河中,我們如果愿主動發現,那么終點已不再恐懼,過程也不再坎坷,因為我們掌握了什么才是人生之道,了解了通往成功的隱秘之路只是“了解”二字耳。

河流高二作文7

  仍記得我曾播種過的田野,仍記得一到雨天就泥濘的路,也還記得滿山的油菜與那些不知名的花……這些場景像默片播放,舊憶勾起我對老家的想望。

  老家是有水的,在一里開外的田邊有一條不知名的大河,雖然很久沒去了,但那的水一直在我心里流淌著。我很小的時候便見到了這條河了,水清但不知深淺,對此懷著一顆敬畏之心。在大河的西岸是整齊的楊樹與連片的麥田,可能是大河的緣故,這里莊稼長勢一直很好,大河就像這里的守護神,防暑耐旱。

  小時候,在奶奶勞作時,我和哥哥就常在大河邊消磨時光。捉蟋蟀、逮青蛙、揀貝殼、打水漂,在那的一物一景盡是樂趣。春日,大河兩岸的油菜花開得很盛,那兒像是有魔力似的,蜂飛蝶舞,也喚來不知疲倦的孩子們。一個個像被勾了魂,迷了心,只叫我們癡癡地耍、癡癡地跑。

  而今,少不更事的孩子已經長成了青蔥少年,再后來,我已知曉大河的名姓,但這已不重要了。輾轉幾年,再次來到大河邊,楊樹不再茂盛,早已被砍伐,周圍也不再平整,那幾個凸起的墳頭見證了時光的流逝。風起,葉落,眼前衰景,心里泛起陣陣悲涼,唯獨那大河無心,悠悠自流。什么“物我無盡”,蘇子不信,如今我知道我也不信了。人一輩子是無法踏進同一條河流的,也許是世事變遷,但我想更多的是心境不同了吧。

  回到老屋,悵然若失,向老爸吐訴心中的不快。老爸聽了并沒有直接安慰我,只是告訴我有些事情是無法避免的,另外還講述了一樁往事:那條大河是連接洪澤湖和京杭大運河的,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靠人力挖掘的。以前,老家經常有旱災,所以當地決定挖河灌溉,奶奶那老輩人辛勤汗水成就了今天這塊肥田沃土。很難想象奶奶瘦弱的身體如何能扛起這艱苦的重活:佝僂著身子,疲倦的面容,手提肩扛,滿手的血泡……正是靠這些老輩人的辛勤的雙手,我們后代的子孫們才能坐享她的恩澤。

  我想我知道了這條大河不變的隱秘,是傳承,已經動過的心與錯過的歲月就如同這大河水一樣無法倒流,但老一輩人付出辛勞卻一直滋潤著這片厚土,滋養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看到他們斑白的雙鬢、深皺額頭和那粗燥如松樹皮雙手,讓我驚覺傳承竟是一輩子的事。

  生命是條長河,它見證了兩岸的人生,我們都是過河人,岸上總會留下深深淺淺的腳印,證明你曾來世間走過一遭,但那些足跡也會隨時間沖淡。波濤拍岸,歲月如煙,后來人再次踏上,卻不知在他們腳下或許有前人的艱辛的腳印,老一輩的故事便只留在這片土地里。

  大河長流水清冷,善利萬物傳后世。

  一陣風吹過,我仿佛聽到了大河的聲音……

河流高二作文8

  “一個熱愛河流的人,常常說自己羨慕一條魚,魚屬于河流,因此它能夠來到河流的深處,探訪河流的心靈。”

  其實,我的少年時光,實在一條小河的陪伴下度過的,尤其當我坐在窗邊,看著鱗次櫛比的高樓,氣宇軒昂的大廈,總卻會想起以前的小瓦房,和門前的灌木,再到樹前的一條清清的河。

  在那個喜歡撒丫狂奔的年紀,很喜歡拉上隔壁的姐姐去爬栗子樹,可勁兒搖著一棵長滿棗子的樹,又或是跑進家后的小竹林,翠綠的竹就排排展現在眼前。在里面躲貓貓,抓抓人,在林中飛躍,狂跑。春天了還不忘隨奶奶親手拔下新生的竹筍,吃的時候,又香又甜。

  小河就那么靜靜的躺在一邊,觀賞著藍藍的天,再看一看充滿歡樂的這群孩子,農村生活,其實自由,也自在,怡然自得。

  小鄉間,充滿著自然的味道。吃的,用的,幾乎自家都有,一點兒也不用擔心買不買的問題。春筍,夏天的瓜果,秋天的棗,栗,冬天的薯、米……只怕是你不想吃,還沒有種不了的。記憶中的老家,瓦磚房,前后不是竹林就是花草樹木,爺爺常會修理它們,生長的也很健康,茂盛,把家和小河,圍在中間,倒一點兒也不比陶淵明的世外桃源差。

  一圈的花,像是給河流帶了一圈花環。風一吹,就送來小河的香味。大家用它洗衣裳,淘個米,過一過瓜果,因為它是那么的純凈,凈到生長出自己的藍天白云。大家都很愛它,沒有破壞,沒有嫌棄過它,瓜果洗凈了直接吃,衣裳洗凈了直接穿,米淘干凈了直接煮……這樣的夜晚,讓我能看見它開心的蕩出漣漪。

  它總是見證著大家的歡樂,和氣,融洽,自己早也已成為小村子里必不可少的一道風景。偶爾,也會承載小孩子們的悲傷,聽一聽河邊的小孩子的傾訴,任由他們拿著小石子投來,它也只是寵溺的包容著。孩子們一般都會哭著去,笑著回。我想,它大概很喜歡小孩子。

  可是,終究有拆的一天。當我們走的時候,一村人都不約而同再次來到河前聚集。大家都沉默著,它也一樣。

  有人說,每條河流都有屬于自己的秘密,那么故土這條,大概就是承載了我的整個童年的回憶了,這么多年來,說到故鄉,我還是想著瓦房,有河,才有歸屬感。

  一個人的生命在許多地方能留下痕跡,生活本就是洗滌一些,另一些留住了,留住的你必須記住。

河流高二作文9

  如詩如畫的江南,粉墻黛瓦,潺潺的河水,彎彎的拱橋,水上或有小船劃過,熙熙攘攘的人群絡繹不絕,是年幼的我對秦淮河最初的印象。

  那時候的我自然不會懂得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也不會明白劉禹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更不能理解王士禎的“十日雨絲風片里,濃春艷景似殘秋”……只能默默地誦讀,感嘆秦淮河的歷史悠長罷了。如今的我,再次手捧詩卷,信步而走,輕聲地念著這些流傳千年的詩句,上帝沒有告訴我怎樣自然地訴說悲傷,所以我只能用一如既往生動的聲音說著,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兩岸歷來是達官貴人們享樂游宴的場所,甚至“秦淮”也逐漸成為奢靡生活的代稱。報國無門的詩人由此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寫下這千古名句,流傳至今。

  夜晚,華燈初上,在花紅柳綠的燈光中,漸漸地有些迷失自我,隨性得順著秦淮河邊漫步,隨處可見的是,帶著李香君字樣的商品,琳瑯滿目,我有些好奇,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奇女子。原來是秦淮河畔,在那香濃衣翠的繡樓里,生活著的對明朝的前途甚感憂心的紅塵女子。她對愛情的追求堅貞而熱烈,發生在一個秦淮歌妓的身上,實屬難得。正是因為有了世態萬千,才有了生活。我又想起了秦淮八艷的其余幾位女子,大底都留下了眾多文學、藝術佳品,在家國危難之際保持了高度的民族氣節。這樣的女子,不得不令我嘆服,很難想象,在那樣硝煙彌漫的時代,該怎樣才能勇敢的追隨自己的內心而活。也正是從那時起,秦淮河中多了些滑膩香艷的胭脂水,耀眼的珠光寶氣,薰人的脂粉鉛華,釀造了另一個嫵媚而又凄婉的秦淮。

  秦淮河水悠悠地,無聲地,緩緩地流淌,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向我們娓娓道來,千百年來南京的變遷,多少勇士在這里稱王,多少女子在這里香消玉損,多少才子留下千古絕句,多少百姓在這里普普通通地走完一生……或許,我只是任性地希望這一章永遠沒有結局。這樣,他可以把故事寫得很長,很久,很沉,細細讀來,不會感覺失了分量。

  這樣的秦淮河,才是記憶里的秦淮河,帶著些許的神秘,等著我們慢慢挖掘。

【河流高二作文】相關文章:

高二《森林與河流》導學案設計06-15

河流的同義詞03-13

發現一條河流的隱秘作文08-22

關于河流的現代詩01-14

描寫河流的比喻句12-15

描寫春天河流的好段03-21

露珠與河流寓言故事04-08

小溪河流與大海童話故事05-23

高二寫人作文:他_高二作文09-29

高二記事作文04-03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激情在线视頻 | 亚洲无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Av高清中文Av | 亚洲少妇欧洲少妇AV |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一二三区 | 最新久久偷拍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