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書的高二作文
不知曾幾何時,自己與書已結(jié)下緣分。
書是一部歷史的鑒證。
讀杜甫的“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物是人非的感慨,世事變遷的哀嘆。一個“我認(rèn)我血薦軒轅”的偉人形象浮在腦海中。帶著我穿越歷史的時空隧道:一個老者,盡管他的年齡都不符合,但他為國為民的心都已被刻上了許多的滄桑,無可否認(rèn)。杜甫是生不逢時!但他無法把握命運,自己最終生在了哀敗的唐王朝。盡管頭上永遠閃爍著知識的光環(huán)。“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不也是他的`人生概括嗎?
讀史書,它教會了我如何愛國,要時時牽掛與心。
書是一面鏡子。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描繪了一副多么自由自在,閑時的農(nóng)家生活啊!一位老者的悠然形象,孰不知,這位老農(nóng)就是世稱“靖節(jié)先生”的陶淵明:他向往田園生活,向往云無心認(rèn)出岫,鳥倦飛而知還的遠離世俗的生活。有人說這是消極的,但在我看來;這是一層更高的境界。當(dāng)時的黑暗社會,特?zé)o能為力,但只好選擇放棄。不為五斗米折腰,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他要做真正的自己,活出自己。像鏡子保存的原像一樣無愧于人。這種旭然,在當(dāng)今為金錢奴役餓世界又有幾個人可以作到呢?他是真正的人,心無雜念,回歸于自然。
書是一口源源不斷地古龍井,漸消出來的甘泉之海,永遠是知識,哺育人類的思想一代又一代,創(chuàng)一個個歷史顛峰!!!
書還是感情的共鳴器。
“剪不斷,理還亂,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南唐后主李熠國時最深的感觸是無奈?憂愁?解脫?但又有一句“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他又是多么豪邁!內(nèi)心再次品嘗到李白那流浪主義詩人,在困難中,不放棄,不拋棄!
“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奮斗”周恩來在學(xué)時為自己定下的名族之狀,華夏之志,他的話至今想起又像是重新敲響了塵封已久的心。的確,該醒了。在震撼力的號召下,又有誰會再迷茫呢?
不覺間又想到了辛棄疾的“眾里尋親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細(xì)讀幾遍,更覺的親切,更覺的細(xì)膩,不愧為讀書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