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被吃掉的中國初二作文
民以食為天,是不可否認的事實。節約糧食,也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但是近來,隨著人民生活的日益富裕,社會上出現了奢靡浪費的風氣,許多人為了面子去大餐館里消費,為了面子點了許多的山珍海味,為了面子把剩下的大量飯菜拒絕打包......那么這些人,你們的面子和糧食哪個更重要?你們的面子和農民辛苦種糧的精神哪個更重要?你們的面子和國家的建設哪個更重要?據中國農業大學提供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每年餐飲浪費的食物蛋白質達800萬噸,相當于2.6億人一年所需,浪費脂肪達300萬噸,相當于1.3億人一年所需,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折合糧食約500億公斤,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看看這些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不禁會想到中國早晚會被“吃掉”。
對于這種讓人痛心的陋習,我國也并不是沒有采取措施。例如:全國人大代表陳代富曾建議國家制定《反浪費法》;國家糧食局發出“嘗到全國糧食行業干部職工自愿參加‘紀念世界糧食日,饑餓二十四小時’饑餓體驗活動的倡議”;袁隆平院士表示制止浪費,相關部門應該出臺相關的'法規政策懲治和遏制浪費陋習。但是個人的力量是弱小的,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們應該積極的參與進去,更好的實行“光盤行動”。
這種不良風氣的形成正是因為人們盲目攀比,奢侈腐化,缺乏社會主義榮辱觀,沒有勤儉意識,道德素質較低,人們的資源憂患意識,社會責任意識,環保意識不強,從而導致資源短缺,加劇能源危機,助長了不正之風,破壞公平正義引發社會矛盾,敗壞黨政形象,破壞優良傳統,助長了享樂主義。要知道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成就任何事也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