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炕
kàng ㄎㄤˋ
1. 北方用磚、坯等砌成的睡覺的臺,下面有洞,連通煙囪,可以燒火取暖:~席。火~。土~。
2. 烤:把濕衣服放在火邊~一~。
詳細解析
詳細字義
◎ 炕 hāng
〈動〉
(1) 張開 [open]
守宮槐,葉晝聶宵炕。——《爾雅》
(2) 另見 kàng
基本詞義
◎ 炕 kàng
〈動〉
(1) (形聲。從火,亢聲。本義:干,烘干)
(2) 同本義 [bake or dry by the heat of a fire]
炕,干也。——《說文》
炕,曝也。——《廣雅》
炕火曰炙。——《詩·匏葉傳》
君炕陽而暴虐。——《漢書·五行志》。
(3) 又如:把濕褥子在炕上炕一炕
(4) 斷絕 [break off;cut off]
西揖彊秦之相,扼其咽,炕其氣,附其背而奪其位。——《漢書·揚雄傳下》
詞性變化
◎ 炕
匟 kàng
〈名〉
(1) 中國北方住宅里用磚或土坯砌成,上面鋪席,下有孔道和煙囪相通,可以燒火取暖的床 [kang,a heatable brick bed]
客則鼾睡炕上矣。——明· 魏禧《大鐵椎傳》
(2) 又如:炕幔(炕前的簾子;遮擋炕上睡人的圍布);炕柴灶(北方一種與炕床相通的鍋灶,燒飯兼可取暖);炕幾(炕桌)
◎ 炕 kàng
〈形〉
(1) 干渴 [thirsty]
老牛呵!你水有咧,草有咧,不餓不炕了。——《中國民間故事選·牛郎配織女》
(2) 急躁 [irritable;irascible]
華臣炕暴失義。——《漢書·五行志》
(3) 又如:炕暴(性情急躁橫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