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蕨
jué ㄐㄩㄝˊ
1. 〔~類植物〕植物的一大類,草本,很少木本,有根、莖和葉,用孢子繁殖,生長(zhǎng)在森林和山野的陰濕地帶,如“蕨”、“石松”等。
2.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長(zhǎng)。嫩葉可食,根莖可制淀粉,其纖維可制繩纜,耐水。全株入藥。
詳細(xì)解析
詳細(xì)字義
◎ 蕨 jué
〈名〉
(1) 蕨菜 [brake]
蕨,鱉也。從艸,厥聲。——《說文》
(2) 按,初生如蒜苗,無葉,端似鱉腳,故名,亦似小兒拳,故曰拳菜,紫黑色。”
蕨,山菜也。周秦曰蕨, 齊魯曰鱉。——《齊民要術(shù)·蕨》
(3) 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蔓生土中,被棕色細(xì)毛。葉大、多回羽狀復(fù)葉,孢子囊群生葉背邊緣,廣布于全球,我國(guó)各地荒山都有生長(zhǎng)。幼葉可食,根狀莖含淀粉,可供食用或釀造;也供藥用。其纖維可制繩纜能耐水濕。如:密毛蕨;歐洲蕨;蕨手(指蕨芽);蕨拳(指蕨芽);蕨萁(蕨苗);蕨薇(蕨與薇。均為山菜,每聯(lián)用之以指代野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