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筋
jīn ㄐㄧㄣˉ
1. 肌肉的俗稱:~力。~肉。~疲力盡。
2. 肌腱或附著在骨頭上的韌帶:~骨。~道(“道”讀輕聲)。蹄~。
3. 可見的皮下靜脈的俗稱:~絡。~脈。青~暴露。
4. 像筋的東西:鋼~。橡皮~兒。
詳細解析
詳細字義
◎ 筋 jīn
〈名〉
(1) (會意。從肉,從力,從竹。因為竹多筋,故從“竹”。本義:附著在骨上的韌帶)
(2) 同本義 [tendon]
筋,肉之力也。——《說文》
諸筋者,皆屬于節。——《素問·五藏生成論》
強者在內而摩其筋。——《考工記·弓人》
勞其筋骨。——《孟子·告子下》
筋骨之強。——《荀子·勸學》
先折筋骨。——清· 方苞《獄中雜記》
筋骨盡脫。——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筋皮(筋骨與皮肉);筋廝鎖(身體已肢解,只剩筋絡相連。比喻山河破碎);筋血(精力與血汗);筋條(身體結實強健);筋馬(筋骨強健而不過于肥壯的馬)
(4) 肌肉的舊稱 [muscle]。如:筋絲無力(沒有一點力氣);筋疙疸(凸出的肌肉)
(5) 靜脈 [veins that stand out under the skin]。如:筋脈
(6) 類似或可比作肋的東西 [articles resembling tendons or veins]。如:葉筋;絲瓜筋;橡皮筋
(7) 加強物、加固物 [reinforcement]。如:鋼筋
(8) 植物的脈絡 [veins]。如:這菜筋多嚼不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