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 揭
jiē ㄐㄧㄝˉ
1. 把蓋在上面的東西拿起,或把粘合著的東西分開:~鍋。~幕。
2. 使隱瞞的事物顯露:~露。~發(fā)。~底。~穿。~短。~曉。
3. 高舉:~竿而起。
4. 標(biāo)示:~橥(zhū)(本是作標(biāo)記的小木樁,引申為標(biāo)志。亦作“揭著”)。~示。
5. 扛,持。
6. 姓。
其它字義
● 揭
qì ㄑㄧˋ
◎ 提起衣裳:~衣涉水。
詳細(xì)字義
◎ 揭 jiē
〈名〉
標(biāo)志 [mark;sign;symbol]
峨嵋為泉陽之揭。—— 郭璞《江賦》
詞性變化
◎ 揭 jiē
〈形〉
(1) 高亢 [roaring]。如:揭天(聲音高入天際);揭調(diào)(高調(diào));揭孽(很高的樣子)
(2) 揭揭 [slender; ride fast]
(3) 修長的樣子。
(4) 疾馳的樣子。如:車馬揭揭
◎ 揭 jiē
〈動(dòng)〉
(1) (形聲。從手,曷聲。本義:高舉)
(2) 同本義 [raise]
揭,高舉也。——《說文》
西柄之揭。——《詩·小雅·大東》
修劍揭以低昂。——張衡《思玄賦》
揭其劍。——《戰(zhàn)國策·齊策四》
揭竿為旗——漢· 賈誼《過秦論》
兩竿夾接。——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3) 又如:揭厲(高舉而揚(yáng)厲之);揭雞肆赦(在高竿上樹起金雞,宣布大赦)
(4) 肩負(fù);擔(dān);扛 [carry]
負(fù)匱揭篋擔(dān)囊而趨。——《莊子·胠篋》
(5) 又如:揭篋(把箱籠扛走;比喻全部抄襲他人文字)
(6) 披露;發(fā)表;公布 [announce; publish; disclose]
會(huì)闈揭曉,名次群英。——李昌祺《前燈余話》
(7) 又如:揭條(揭桃。揭調(diào),揭露別人的短處);揭舊書(方言。揭老底);揭極(揭發(fā)惡性的報(bào)告);揭參(揭發(fā)彈劾);揭黃(用黃榜公布);揭載(刊登;發(fā)表);揭貼(張貼)
(8) 掀起; 拿開 [take off]
揭水指路。——唐· 李朝威《柳毅傳》
一個(gè)客人便去揭開桶蓋。——《水滸傳》
(9) 又如: 揭白(舊時(shí)人死后,請(qǐng)畫師給死人畫像。首先要揭去死人臉上蒙的白紙,故名);揭地掀天(翻天覆地)
(10) 露出;向上翹 [turn up]
顛沛之揭。——《詩·大雅·蕩》
唇揭者甚齒塞。——《戰(zhàn)國策》
(11) 借債 [borrow]。如:揭借(借);揭債(借債);揭折(抵償,折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