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惰
duò ㄉㄨㄛˋ
◎ 懶,懈怠,與“勤”相對:懶~。怠~。~性。~慢。將驕卒~。
詳細(xì)解析
詳細(xì)字義
◎ 惰
憜 duò
〈形〉
(1) (形聲。從心,隋省聲。本義:不恭敬)
(2) 同本義 [slighting]
惰,不敬也。——《說文》
滕成公來會葬,惰而多涕。——《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今者治平日久,天下之人驕惰脆弱。——宋· 蘇軾《教戰(zhàn)守策》
(3) 又如:惰傲(怠慢);惰慢(懈怠不敬;懈怠渙散);惰肆(怠慢放肆);惰驕(驕傲懈怠);惰偷(懈怠茍且,懶惰)
(4) 懈怠;懶惰 [lazy]
惰,懶也。——《廣雅》
佚而不隋,勞而不慢。——《荀子·非十二子》
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孫子·軍爭》
諸司素偷惰。——《明史·海瑞傳》
(5) 又如:惰懈(懶惰懈怠);惰力(不圖進(jìn)取的消極落后力量);惰心(怠懶的思想);惰失(怠惰失職);惰劣(怠惰無能);惰侈(懶惰奢侈)
詞性變化
◎ 惰 duò
〈動(dòng)〉
(1) 衰敗 [decline]
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墨子·脩身》
(2) 又如:惰壞(敗壞);惰君(敗壞國事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