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祋
duì ㄉㄨㄟˋ
1. 古代的一種兵器,即殳。
2. 懸掛羊皮的竿子。古代用羊皮掛在竿子上,置放城門口,用以驚嚇不當入城而入城的牛馬:“關門夜開,不下羊皮之~。”
3. 姓。
詳細解析
統一碼:U+794B
五筆:PYMC
倉頡:IFHNE
鄭碼:WSQX
四角:37247
拼音 | [duì] | ||
部首 | 礻 | 總筆畫 | 8 |
筆順 | 丶フ丨丶ノフフ丶 |
基本字義
● 祋
duì ㄉㄨㄟˋ
1. 古代的一種兵器,即殳。
2. 懸掛羊皮的竿子。古代用羊皮掛在竿子上,置放城門口,用以驚嚇不當入城而入城的牛馬:“關門夜開,不下羊皮之~。”
3. 姓。
統一碼:U+794B
五筆:PYMC
倉頡:IFHNE
鄭碼:WSQX
四角:37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