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穗
suì ㄙㄨㄟˋ
1. 禾本植物聚生在莖的頂端的花和果實:麥~。稻~。谷~。~軸。~狀花序。
2. 用絲線、布條或紙條等扎成的、掛起來往下垂的裝飾品:燈籠~兒。
3. 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的別稱。
4. 姓。
詳細解析
詳細字義
◎ 穗 suì
〈名〉
(1) (會意。從禾,惠聲。稻麥等禾本科植物的花或果實聚生在莖上頂端部分。亦泛指穗狀花實)
(2) 同本義 [the ear of grain;spike]
赪莖素毳,并柯共穗之瑞。——《曲水詩序》。注;“共穗,嘉禾了。”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詩·王風·黍離》
彼有滯穗。——《詩·小雅·甫田》
(3) 又如:穗肥(禾谷作物幼穗分化期施用的追肥,可使幼穗有充足養分,穗大粒多,增加產量);麥穗
(4) 穗狀之物 [tassel]。如:穗帶(如穗狀的帶子);穗韁(帶穗的韁繩);穗頭(穗狀物)
(5) 燭花或燈花 [snuff]
時復見殘燈,和煙墜金穗。——韓偓《懶卸頭》
(6) 中國廣州市的別稱 [another name for Guangzhou city]。古代傳說中有五仙人乘五色羊執六穗至此,故稱其為“穗”
(7) 通“繐”。細而疏的麻布 。古時多用作喪服 [fine-textured cloth]。如:穗帷(靈帳。同繐帳);穗屨(細疏布所制,喪事時穿的鞋子);穗布(細而稀疏的麻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