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 蛇
shé ㄕㄜˊ
◎ 爬行動物,身體細長,體上有鱗,沒有四肢。種類很多,有的有毒,有的無毒。以蛙、鼠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獸類:~蛻。~行。~蝎。~足(喻多余無用的事物)。畫~添足。
其它字義
● 蛇
yí ㄧˊ
◎ 〔委(wěi )~〕見“委2”。
詳細字義
◎ 蛇
虵 shé
〈名〉
(1) (形聲。從蟲,它聲。本寫作“它”。甲骨文字形,是象形字。本義:一種爬行動物)
(2) 同本義 [snake;serpent]
蛇,它或從蟲。——《說文》
蛇乘龍。——《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注:“蛇,元武之宿,虛危之星。”
為虺弗摧,為蛇將若何?——《國語·吳語》。注:“虺小蛇大也。
龍蛇之孽。——《洪紀·五行志》。注:“蛇龍之類也。”
龍首其中蛇交。——《儀禮·鄉射禮記》
維虺維蛇。——《詩·小雅·斯干》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3) 又如:蛇豕(比喻貪婪殘暴的人);蛇虺(喻指陰狠毒辣的人);蛇食(像蛇吃東西一般地吞食);蛇蛻(蛇所脫下的皮);蛇解(即蛇脫皮);蛇入鼠出(比喻行動隱秘);蛇行鼠步(形容膽小謹慎);蛇盤鬼附(比喻相互勾結);蛇蟠蚓結(比喻互相勾結);蛇心佛口(喻指假冒偽善、內心狠毒而表面和善);蛇雀之報(自述感恩圖報的詞語。即視己為蛇、雀而報恩)
(4) 象征國君、君子等 [emperor;gentleman]
有蛇自泉宮出,入于國,如先君之數。——《左傳》
(5) 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巳” [snake]。如:蛇年(即巳年)
詞性變化
◎ 蛇 shé
〈形〉
(1) 形狀像蛇的;似蛇狀的 [snaky; snakey]。如:蛇弓(弓名);蛇丹(中醫病名。皮膚上潮紅皰疹簇集,形成帶狀如蛇,因名蛇丹);蛇矛(古兵器名。狀如蛇的長矛)
(2) 另見 yí
基本詞義
◎ 蛇 yí
(1) ——見“委蛇”( wēiyí)
(2) 另見 sh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