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 殺
(殺)
shā ㄕㄚˉ
1. 使人或動物失去生命:~生。~敵。~雞取卵。~一儆百。
2. 戰斗,搏斗:~出重圍。
3. 消減:~風景。
4. 藥物等刺激身體感覺疼痛:肥皂水~了眼睛。
5. 收束:~價。~尾。
6. 勒緊,扣緊:~車。
7. 用在動詞后,表示程度深:笑~人。恨~。
詳細字義
◎ 殺
殺 shā
〈動〉
(1) (形聲。從殳,殺聲。古字作“殺”,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個被剁的記號,表示殺。殳( shū):兵器。從殳表示與殺有關。本義:殺戮)
(2) 同本義 [kill;slaughter]
殺,戮也。——《說文》
武王勝殷殺 紂。——《墨子·三辯》
殺氣浸盛。——《呂氏春秋·仲秋》
為殺矢。——《考工記·冶氏》
殺其君,虔于乾溪。——《谷梁傳·昭公十三年》
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孟子·梁惠王上》
子罕殺 宋君而奪政。——《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設酒殺雞作食。——陶潛《桃花源記》
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3) 又如:殺豬;殺雞;殺戒(佛教指禁止殺生的戒律);殺壞(殺死);殺落(被殺;殺死);殺坯(罵人話。該殺的東西);殺雞扯脖(殺雞扯腿,殺雞抹脖。形容十分情急的樣子);殺人滅口(怕走漏風聲而將人處死)
(4) 攻殺,激戰 [fight;go into battle]
二將合兵一處,大殺一陣。魏兵方退。—— 羅貫中《三國演義》
(5) 又如:殺并(廝殺,火并)
(6) 凋落[wither]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黃巢《賦菊》
(7) 又如:風勢稍殺;殺斂(萬物凋落斂藏)
(8) 終止;收束 [end]。如:殺住;殺字(書法中草書的收筆);殺收(收束);殺止(截止,停止);殺筆;殺尾
(9) 抑制,壓抑 [restrain]。如:殺內(節制性欲)
(10) 敗壞;衰敗 [spoil]
為報年來殺風景,連江夢雨不知春。——蘇軾《次韻林子中春日新堤書事》
(11) 又如:殺人威風
(12) 取出、擠出 [draw out]。如:白菜餡要加點鹽殺一殺水
(13) 棋類術語。指圍死或擊敗對方。亦指對弈 [check]。如:殺一盤
(14) 縛緊,勒緊 [bind tightly]。如:殺縛(束縛;約束;訓斥);殺擔(束緊擔子)
(15) 〈方〉∶刺激 [incite]
汗水流遍了全身,殺痛了脊背,殺痛了臉頰。——王蒙《火之歌》
(16) 壓低[價格] [hammer down]。如:殺巧(買東西時趁機壓低價格);殺價
(17) 通“弒”( shì)。舊稱臣殺君,子殺父母為弒 [murder (ones sovereign or father)]
里克殺 奚齊于 次。——《左傳·僖公九年》
項羽為無道放殺其主。——《漢書·高帝紀》
詞性變化
◎ 殺
殺 shā
〈名〉
獵獲物 [bag]
[眾上獻獵物科]稟王爺,眾將獻殺。——清· 洪昇《長生殿》
◎ 殺
殺 shā
〈形〉
(1) 死板,不可變動 [inflexible]。如:殺定(死規定,硬行規定);殺斷(斷定、定死)
(2) [口]∶該死的 [damn it!]。如:殺千萬,殺才(不得好死的,該殺的);殺壞(該死的)
(3) 寒的;陰森的 [gloomy]。如:殺節(陰冷肅殺時節)
(4) 〈方〉∶接近…的 [next to]。如:殺黑(天剛黑的時侯)
◎ 殺
殺 shā
〈副〉
(1) 用在謂語后面,表示程度之深 [in the extreme]
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文選·古詩十九首·其十四》
孩兒,痛殺我也。——元· 關漢卿《竇娥冤》
(2) 又如:將他氣殺也;笑殺人;殺死個(方言。死命地;拼命地)
(3) 很,甚 [very]。用在謂語前。如:殺毛樹孔(形容極度疼痛恐懼時發出的喊叫);殺狠(狠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