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義
● 寧
(寧)
níng ㄋㄧㄥˊ
1. 平安,安定:~靜。~謐。息事~人。
2. 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視父母:~親。歸~。
3. 守父母之喪,喪假:“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三年”。
4. 中國(guó)江蘇省南京市的別稱(chēng)。
5. 中國(guó)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簡(jiǎn)稱(chēng)。
其它字義
● 寧
(寧)
nìng ㄋㄧㄥˋ
1. 情愿:~肯。~死不屈。~缺毋濫。
2. 豈,難道:王侯將相~有種乎?
3. 語(yǔ)助,無(wú)實(shí)際意義:不~唯是。
4. 姓。
其它字義
● 寧
zhù ㄓㄨˋ
1. 貯藏;積聚。同“貯”。
2. 久立。同“佇”。
3. 大門(mén)與屏風(fēng)之間。
詳細(xì)字義
◎ 寧
寍、寧 níng
〈形〉
(1) (本作“寍”。從宀( mián),從心,從皿。表示住在屋里有飯吃就安心了。后世假“寧”為“寍”,“寧”行而“寍”廢。今用“寧”字作“寧”簡(jiǎn)化字。“寧”本讀 zhù,是“貯”的本字。本義:安寧,平安)
(2) 同本義 [peaceful]
寍,安也。——《說(shuō)文》。經(jīng)傳皆以寧為之。
三日康寧。——《書(shū)·洪范》
惟若寧侯。——《考工記·梓人》
歸寧乃邦。——《儀禮·覲禮》
身欲寧。——《禮記·月令》
雞狗不得寧。——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shuō)》
寧汝于斯。——清· 袁枚《祭妹文》
幸寧心哉。——明· 宗臣《報(bào)劉一丈書(shū)》
(3) 又如:心神不寧;寧吉(安寧吉祥);寧息(安寧平靜);寧和(安寧和平);寧泰(安寧太平);寧康(安寧康樂(lè))
(4) 安定 [stable]。如:寧一(安定統(tǒng)一);寧止(安樂(lè));寧平(安定太平);寧昌(安定昌盛);寧居(安居);寧殷(安定富庶);寧晷(安定的時(shí)刻)
(5) 平靜;寧?kù)o [quiet]
正是猴性頑劣,再無(wú)一個(gè)寧時(shí)。——《西游記》
朕心緒不寧,教汝等且退,何故又來(lái)!——《三國(guó)演義》
(6) 又如:寧貼(妥貼,妥當(dāng));寧晏(平靜;安定);寧俗(使民風(fēng)寧?kù)o和睦);寧極(寧?kù)o至極之性);寧息(安寧;平靜)
詞性變化
◎ 寧
寧 níng
〈動(dòng)〉
(1) 已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也泛指省親 [visit one’s own parents]
歸寧父母。——《詩(shī)·周南·葛覃》
(2) 又如:寧省(探望年長(zhǎng)的親屬);寧親(省親);寧覲(返里省親)
(3) 使安定 [stablize]。如:寧人(安定民眾);寧內(nèi)(安定國(guó)內(nèi));寧民(安民,使人民安定);寧神(安定其心神);寧家(使家庭安定);寧亂(平息災(zāi)禍戰(zhàn)亂);寧親(使父母安寧);寧邊(使邊境安定)
(4) 守父母之喪 [mourn]
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寧三年。——《漢書(shū)·哀帝紀(jì)》
(5) 又如:寧喪還家;寧告(古代官吏告假奔喪);寧考(亡父)
(6) 安心 [settle down]。如:寧奈(忍耐);寧耐(忍耐);寧心(安心;耐心);寧候(安心等待);寧業(yè)(安心從事其所為之業(yè));寧意(使之安心)
(7) 返回,回 [go back]
干連的人,盡數(shù)保放呆家。——《水滸傳》
(8) 如:寧家(回家)
◎ 寧
寧 níng
〈名〉
(1) 南京的別稱(chēng) [another name for Nanjing]。如:滬寧線
(2)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簡(jiǎn)稱(chēng) [the short for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如:陜甘寧邊區(qū)
(3) 姓
有寧越、 徐尚、 蘇秦、 杜赫之屬為之謀。—— 漢· 賈誼《過(guò)秦論》
(4) 另見(jiàn) nìng
基本詞義
◎ 寧
寕、寜、甯 nìng
<連>
(1) 寧可;寧愿 [rather;would rather]
寧,愿詞也。——《說(shuō)文》
寧適不來(lái)。——《詩(shī)·小雅·伐木》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fù)秦曲。——《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寧赴常流。——《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不遜也寧固。——宋· 司馬光《訓(xùn)儉示康》
寧斬吾頭。——清· 邵長(zhǎng)蘅《青門(mén)剩稿》
寧請(qǐng)汝先死。——清· 林覺(jué)民《與妻書(shū)》
寧使學(xué)終不進(jìn),不欲虛以下人。——清· 劉開(kāi)《問(wèn)說(shuō)》
(2) 又如:寧個(gè)(寧愿);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詞性變化
◎ 寧
寧 nìng
〈副〉
(1) 豈;難道 [could there be]
子寧不來(lái)。——《詩(shī)·鄭風(fēng)·子衿》
(2) 又
子寧不嗣音。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史記·陳涉世家》
寧有政教。——《史記·貨殖列傳》
寧不哀哉。——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shū)》
寧止不避。——唐· 李朝威《柳毅傳》
寧知此為歸骨所。——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寧渠(難道;如何);事之可怪,寧有逾此
◎ 寧
寧、甯 nìng
〈名〉
(1) 姓
(2) 另見(jiàn) níng
基本詞義
◎ 寧 zhù
〈動(dòng)〉
(1) 貯藏;積聚。本作“寧”。后作“貯” [store]
寧,辦積物也。象形。——《說(shuō)文》。按,與貯略同。
惠風(fēng)佇芳于陽(yáng)林,醴泉涌溜于陰渠。——《文選·孫綽·游天臺(tái)山賦》。唐· 李善注:“‘佇’與‘寧’同。”
(2) 久立。后作“佇、竚”,簡(jiǎn)化為“佇” [stand for a long while]
天子當(dāng)寧而立。——《禮記·曲禮》
位寧有官司之典。——《國(guó)語(yǔ)·楚語(yǔ)》
以人君門(mén)外有正朝,視朝則于此寧立故耳。——江永《鄉(xiāng)黨圖考》
(3) 又如:寧僚(同朝任職的官僚)
詞性變化
◎ 寧 zhù
〈名〉
(1) 古代宮殿的門(mén)與屏之間 [space between the throne screen and door]
門(mén)屏之間謂之寧。——《爾雅》。李注:“正門(mén)內(nèi)兩塾間。” 孫注:“門(mén)內(nèi)屏外君視朝所寧立處也。”
天子當(dāng)寧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禮記》
(2) 又如:寧位(帝王視朝時(shí)所居之位)
(3) 另見(jiàn) níng;nìng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