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一年級下冊《司馬光》課文原文教案

時間:2024-05-31 07:39:14 課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一年級下冊《司馬光》課文原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下冊《司馬光》課文原文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下冊《司馬光》課文原文教案

一年級下冊《司馬光》課文原文教案1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8個詞語,認識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教育學生遇事要像司馬光一樣沉著機智。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

  2.指導識字、寫字。

  3.通過朗讀第四、五段理解司馬光遇事時與別的小朋友反應不同,說明他是個愛動腦筋機智聰明的孩子。

  課前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3.分別抄有第四、五兩段課文的小黑板。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師述: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2、師繪聲繪色地講故事,并相機出示掛圖。生思考故事主要講的是誰?

  3、生回答,師板書:司馬光(齊讀課題)

  4、師簡介司馬光。(司馬光是宋朝的文學家,司馬是復姓,光是名。)

  設置懸念:今天我們就是要講一講司馬光小時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為什么要救呢?(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指導看圖,初步了解圖意。

  1、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這個地方有些什么?

  2、圖上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哪個是司馬光?

  三、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圖畫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讀要求:

  (1)讀準每個字音。

  (2)畫出本課的生字。

  (3)標好自然段

  2、說說課文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四、精讀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出示生字卡片“古時候”,幫助學生理解“古時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讓學生說說,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這篇課文要寫誰的事情。

  (4)回到課題,是以人物的名字作為課題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幾句話,這兩句話分別講了什么?

  (2)借助圖畫學習第2句話,弄清缸與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強調(diào)是裝滿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園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裝滿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讀課文,思考:

  ①那個小朋友是怎樣掉進缸里的?

  ②掉進缸里的小朋友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2)學生回答思考題后,教師略作小結(jié),為突出司馬光遇事不慌,聰明果敢作好鋪墊。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再次自由認讀生字詞。

  2、不看拼音,直接認讀生字詞。教師檢查:開火車讀。

  3、看到課后字表里的字,你覺得哪個字最難記住?你記住了嗎?你是怎樣記的?你已經(jīng)記住了哪些生字?

  4、指導書寫“幾、個”兩個生字。

  第二課時

  一、學習四至六自然段課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課文。

  (2)討論:從哪里看出別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嚇哭了,有的`叫著喊著跑去找大人。

  (4)在學生讀文想象后,讓學生表演第4段的內(nèi)容。

  (5)小結(jié):別的小朋友心里著急,動作忙亂,司馬光表現(xiàn)怎么樣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學生仔細讀課文,用筆畫出司馬光砸缸的動作。

  (2)出示卡片: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砸破了。

  (3)討論:

  ①司馬光沒有慌,他是怎樣做的呢?

  ②“舉起”與“拿起”作比較,“舉起”說明什么?

  ③指名讓學生表演“使勁砸”的動作。

  ④“幾下子”告訴了我們什么?

  (4)再引導學生看圖,討論:

  ①司馬光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別的辦法救出那個掉進缸里的小朋友嗎?

  (5)小結(jié):司馬光砸缸救人這件事可看出他是個遇事不慌、聰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得(dé)”的讀音。

  (2)讓學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馬光說一句感謝的話。

  二、朗讀四至六自然段課文。

  三、發(fā)散學生思維。

  如果你是當時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會怎么做呢?司馬光是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那么你還有什么辦法救小朋友呢?

  要求:大膽想象。

  學生踴躍講出自己的辦法。

  四、說話訓練。

  夸夸司馬光。(你真是個好孩子!)

  五、小結(jié)。

  學了司馬光砸缸救人,我們懂得了遇到緊急事件,要沉著冷靜、動腦筋、想辦法。

  第三課時

  一、總結(jié)全文。

  1、指名朗讀。

  2、看圖復述故事。

  3、讓學生說說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

  二、完成課后作業(yè)第2題。

  1、卡片出示兩組句子:

  (1)他跟幾個小朋友玩。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玩。

  (2)司馬光砸缸。司馬光用(石頭)砸缸。

  2、要求學生找出每組的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組的第2句寫明在什么地方玩,并體會表示地點的詞語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組的第2句寫清楚了司馬光用什么東西砸水缸。

  三、指導學生識記字形并書寫

  1.開火車讀生字,讀詞語。

  2.自己描生字,記字形,相互交流記字方法。

  3.指導寫字。重點指導下面幾個字。

  候:不要漏寫第三筆“豎”。

  孩:第三筆是“提”,右邊要寫緊湊。

  都:指導雙耳旁的寫法,第一筆“橫撇彎鉤”,不要誤寫成2筆。

  哭:不要漏寫最后一筆“點”。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兩個“月”組成。

  跑:“足字旁”,右邊是書包的“包”。

  四、作業(yè)布置。

  把故事講給家人聽。

  板書設計

  20 司馬光

  都慌了

  掉進缸里

  別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沒慌

  司馬光———————拿砸(幾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機智勇敢)

一年級下冊《司馬光》課文原文教案2

  活動目標

  1、在老師的引導下圍繞話題“如果有人落水了,怎么樣去救人?”展開討論,積極發(fā)言,表達個人的想法。

  2、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思考自己闡述的救人方法和方式是否有效。

  3、能愉快的圍繞話題討論,尊重他人意見的同時表達自己的意見。

  重點難點重點:通過傾聽故事了解司馬光在緊急情況下是怎么沉著、勇敢的解決問題。

  難點:能圍繞主題展開討論,不跑題。

  活動準備

  視頻資源、白紙、筆、故事圖片、情景圖片

  活動過程

  一、再次了解《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1、導入:分頁解讀故事

  2、討論一:這些孩子在干什么?

  (幼:在玩游戲)

  4、討論二:他們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5、(有個小朋友掉水里了)

  小結(jié):孩子們在玩兒捉迷藏,一個孩子爬到樹上不小心掉進了水缸里

  二、關于“司馬光砸缸救人方法”展開討論

  1、一邊講述一邊提問,切入話題司馬光救人的方法、。

  2、討論一:其他孩子看見同伴落水了,是怎么樣做的?司馬光是怎么做的?

  (幼兒自由討論:如:在跑,找大人幫忙。司馬光在那兒站著想辦法)

  小結(jié):其他孩子看見有人落水了,有的'嚎啕大哭,有的去找大人幫忙。只有司馬光沉著冷靜,觀察周圍,怎么去救那個落水的孩子。

  3、討論二:司馬光除了用石頭砸缸救人,還可以用什么其他方法?

  (幼:用繩子、可以用棍子)

  4、討論三:水缸比我們要高還要大,拿棍子夠不著,繩子也扔不進去呀,還有什么其它的辦法嗎?

  (幼:積極的思考,表達自己的意見,也可對他人的意見進行質(zhì)疑和反問。)

  小結(jié):觀察周圍,冷靜下來的司馬光,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

  三、關于“遇見有人落水,怎么樣去救人?”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

  1、討論一:你會怎么去救他?(小組討論,并記錄在紙上,選一人來說說你們的辦法)

  幼:自由發(fā)表意見。

  小結(jié):我們會去找救生員、找棍子、找游泳圈等。

  2、討論二:剛才有小朋友說跳下去救他,那他會獲救嗎?有什么又能保護自己又能救起落水人的方法?

  幼:自由發(fā)表意見。

  小結(jié):即使小朋友會游泳,老師也不太建議下水去救他,因為小朋友的體力不夠,不僅救不起別人,還會讓自己失去生命,我們可以找找周圍有沒有可以救助水里人的工具,如果沒有應及時去找達人幫忙,或者打119求助

  活動總結(jié)

  在活動中孩子們感受到了司馬光遇事冷靜、勇敢,不慌不亂積極向案發(fā)解決問題,從而知道自己遇事時也要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哭。在活動中孩子們對“如遇別人落水了,應該怎么做的問題時”說出來各式各樣的方法,思維非常的活躍。對于孩子們所提出的方法我們進行討論是否可行,最后孩子們得到了即能保護自己也能救助別人的方法。整個活動幼兒能認真傾聽他人的講話,也能表達自己的想法,氣氛很活躍。

一年級下冊《司馬光》課文原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教育學生要像司馬光那樣,遇事不慌,積極開動腦筋,解決問題。

  3、指導說話“有的……有的……還有的……”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詞語,指名讀,師生評議,齊讀詞語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出示提示)司馬光和幾個小朋友在花園里玩,一個小朋友,其他小朋友,司馬光,最后。

  [低年級小朋友的概括能力不強,教師給予適當?shù)奶崾荆瑢W生說得較有條理。]

  過渡:這節(jié)課,我們接著來學這個故事。

  二、細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小節(jié):

  1、自讀,想想第一小節(jié)告訴了我們些什么?

  2、指名讀,交流,相機理解個別詞語,朗讀句子:

  這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古時候:距離現(xiàn)在很遠的時候,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是發(fā)生在距離現(xiàn)在近一千年前。)、地點(花園里)、人物(司馬光和小朋友們)

  提示,比較這兩種說法,哪一種好。

  花園里有一座假山,假山遠處有一口水缸,缸里有水。

  花園里有一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裝滿了水。

  師:是啊,小朋友們在這里玩真是太危險了。<你說得真清楚,相信你能把第一小節(jié)讀得很好。>

  [第一自然段給我們介紹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存在的隱患。但發(fā)現(xiàn)這些內(nèi)容要讓學生歸納出來有些困難,站起來的小朋友都是讀文中的句子。經(jīng)過思考,修改如下:每個故事都有它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故事是由什么引起的)、經(jīng)過(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和結(jié)果,讀讀第一小節(jié),告訴了我們這里的哪些內(nèi)容?]

  過渡:司馬光和小朋友一起在花園里玩,他們玩得可開心了,可你們知道嗎?玩著玩著竟發(fā)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二)學習第二小節(jié)

  1、讀讀第二小節(jié),說說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學生交流,指出事情是: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水缸里。)

  2、這是一只怎樣的水缸?(指名說,強調(diào)“在假山下面”,“大”,“裝滿水”)一位小朋友掉進這裝滿水的大水缸里,他可能會遇到什么危險呢?(指名交流)

  [再讓學生說說“這是一只怎樣的水缸”是為了讓學生再次進入到情境,感受掉入水缸的小朋友的危險。]

  3、是啊,這時的.情況十分危險,真是“千鈞一發(fā)”(出示詞語,領讀)突然發(fā)生這們的意外,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去找大人)。

  4、小朋友在這種情況下,心里害怕極了,嚇得一點主意也沒有,這句話中有一個字最能說明小朋友此時的心情,哪個字?(點:慌)你還從這句話中哪些詞看出小朋友“慌”了?(點:哭喊跑)

  (1)他們會怎么喊呢?

  (2)小朋友們有的都急哭了,有的大喊救命,還有的跑去找大人來幫忙,急壞了的小朋友還可能會怎么做呢?(用“有的…有的…還有的…”說話。)

  (3)小朋友們真是急啊,你們看到這們的情景心里急嗎?那你們一定能讀好這一小節(jié)。(自由讀,指名,男,女,齊。)

  過渡:此時,有一個小朋友的表現(xiàn)與大家完全不同,他是誰呀?司馬光有沒有逃走?有沒有害怕?師:他非常冷靜,鎮(zhèn)定,他是怎么做的?

  四、精讀第三自然段。

  1、讀讀第三小節(jié),把寫司馬光動作的詞圈出來。

  2、指名說說司馬光是怎么做的。

  3、比較句子:

  司馬光沒有慌,他拿起一塊大石頭,砸那口缸。

  司馬光沒有慌,他搬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砸那口缸。

  [低年級學生要他們獨立找出一句話里的重點字詞,比較困難,把重點字詞點出來,通過對比,學生比較容易感受到重點字詞的作用。]

  4、誰能把這句話讀好?

  (1)指名。

  (2)誰愿意上來學學司馬光砸缸的樣子?

  (3)一起讀好這句話

  5、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來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小朋友們,你們此時的心情怎樣?

  五、總結(jié)全文

  1、小朋友被救了,我們也松了一口氣,可多虧了司馬光了,誰來夸夸司馬光?

  2、司馬光在這種十分危急,千鈞一發(fā)的關鍵時刻一點也不慌,我們可以用這幾個成語來形容(出示:“臨危不懼、從容不迫、方寸不亂”領讀)在這么危急的時刻他想出砸缸救人的好辦法,我們也可以用一個成語來形容這時的司馬光,(出示:“多謀善斷”領讀)。

  3、小朋友,如果當時你也在場,你還會想出什么辦法救這個小朋友?看誰的辦法比司馬光更棒?

  4、總結(jié):司馬光的辦法在當時的緊急情況下是最好最有效的,讓我們再一起來夸夸司馬光。(齊讀全文。)

  [“多謀善斷”這個詞語是指“很有智謀,又善于決斷。”課堂上小朋友們想到的辦法,可能司馬光在當時也想到了,這是他的有智謀,但這些辦法中用石塊砸缸在當時是最好最有效的,司馬光善于決斷,總結(jié)下來,司馬光是個“多謀善斷”的人。可以看出重點是在辦法的好壞、是否有效上,所以我覺得還是應該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辦法,在對比中突顯司馬光的“多謀善斷”。修改如下:

  小朋友,如果當時你也在場,你還會想出什么辦法救這個小朋友?看誰的辦法比司馬光更棒?

  總結(jié):司馬光的辦法在當時的緊急情況下是最好最有效的,在這么危急的時刻他想出砸缸救人的好辦法,我們也可以用一個成語來形容這時的司馬光,(出示:“多謀善斷”領讀)]

一年級下冊《司馬光》課文原文教案4

  學習目標:

  1、借助比讀,體會文言文語言特點;(文白對比、文言文之間對比)

  2、學習查注釋、看插圖、組詞語等方法理解文言文中關鍵詞語的意思,并在此基礎上嘗試講故事,通過古今對話、百家小講臺等活動反饋學習效果;

  3、借助與《破甕救友》及《孔融讓梨》《道邊李苦》的比較體會古時候孩子的聰明、禮貌、機智。

  一、整體比讀,感悟特點

  1、整體回顧,揭示本課是小學階段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板書)。朗讀過程中做到注意詞句間的停頓和節(jié)奏。

  2、與“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進行比較,初步感受文言文最大的特點——簡單!簡潔。明確本節(jié)課目標,學習一些小方法,幫助理解故事內(nèi)容。

  二、問題探究,互動點撥

  1、嘗試理解第一句:

  ①指名讀。

  ②同桌交流,有什么好方法能幫助我們理解。如書中有注釋的是“庭”,“甕”兩個字。

  ③指名說。

  ④教師小結(jié):組詞語 查注釋 看插圖 都是幫助我們了解的好方法。

  ⑤完整的說一說主要講了什么,即把關鍵詞語連起來說一說就行了。

  ⑥活動1: “古今對話”同桌一名同學讀文言文,另一名同學說一說它的意思。古今對話,雙方互評。

  ⑦同桌展示。

  ⑧教師引導師生對話。

  2、嘗試理解第二句:

  ①情況十分危急,接下來群兒表現(xiàn)如何?一起來看第二句。

  ②學生理解眾皆棄去。眾人(組詞語)、皆:都(看注釋)棄去(放棄、逃走)

  ③光持石擊甕破之。

  ④找一找司馬光是怎么救人的?用Δ勾出描寫他動作的詞語。(持、擊)

  ⑤引導學生一邊做動作一邊讀。

  ⑥最后結(jié)果怎樣?水迸,兒得活。(迸:涌出)從中我們看出司馬光是一個沉著、冷靜、聰明!急中生智的孩子。

  ⑦我們再完整地讀一讀、講一講故事。

  ⑧引導學生比讀完整版《破甕救友》體會司馬光從小好學聰明。

  三、同題拓展、比讀提升

  1、引導學生比讀《孔融讓梨》、《道邊李苦》兩篇文言文,體會古時候同樣聰明懂事孩子的'故事,同時再次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點。

  2、合作學習,“百家小講臺”、

  出示合作學習要求:

  小組合作:選擇其中的一首,小組做好分工,進行展示。

  ①我會讀:根據(jù)停頓符號,朗讀故事,注意詞句間的停頓。

  ②我會講:古今對話——運用所學的方法,嘗試理解故事大意,并在小組內(nèi)講一講。

  ③我會畫:勾畫出最能表現(xiàn)他們聰明懂事的語句。

  ④我會評:分別對組內(nèi)同學和文中小朋友的表現(xiàn),進行星級評價 。

  3、小組合作,教師巡視。

  4、分組匯報,交流展示。

【一年級下冊《司馬光》課文原文教案】相關文章:

一年級下冊《司馬光》課文原文教案(精選8篇)12-07

一年級下冊《影子》課文原文11-18

一年級語文下冊《司馬光》教案02-06

語文一年級下冊《司馬光》教案07-18

觀潮課文原文07-19

泉城課文原文08-25

窮人課文原文11-06

背影課文原文08-10

白鵝課文原文07-27

《趙州橋》課文原文03-10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 | 性欲福利视频网网站 | 中文字幕日本二三请区 | 久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产 | 日韩精品一品道精品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