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鵝課文原文
《白鵝》又名《沙坪小屋的鵝》,1946年夏寫于重慶。作者是豐子愷 。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白鵝課文原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這白鵝,是一位即將遠行的朋友送給我的。我抱著這雪白的“大鳥”回家,放在院子內。它伸長了頭頸,左顧右盼,我一看這姿態,想道:“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鵝的高傲,更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
鵝的叫聲,音調嚴肅鄭重,似厲聲呵斥。它的舊主人告訴我:養鵝等于養狗,它也能看守門戶。后來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甚至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亞于狗的狂吠。
鵝的步態,更是傲慢了。大體上與鴨相似,但鴨的步調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它常傲然地站著,看見人走來毫不相讓;有時非但不讓,竟伸過頸子來咬你一口。
鵝的吃飯,常常使我們發笑。我們的鵝是吃冷飯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樣東西下飯:一樣是水,一樣是泥,一樣是草。先吃一口冷飯,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別處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約這些泥和草也有各種可口的滋味。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絲不茍。譬如吃了一口飯,倘若水盆放在遠處,它一定從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飲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過泥和草再回來吃飯。
這樣從容不迫地吃飯,必須有一個人在旁侍候,像飯館里的堂倌一樣。因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們這位鵝老爺的脾氣,每逢它吃飯的時候,狗就躲在籬邊窺伺。等它吃過一口飯,踏著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當兒,狗就敏捷地跑過來,努力地吃它的飯。鵝老爺偶然早歸,伸頸去咬狗,并且厲聲叫罵,狗立刻逃往籬邊,蹲著靜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飯,再走開去喝水、吃草、吃泥的時候,狗又敏捷地跑上來,把它的飯吃完,揚長而去。等到鵝再來吃飯的時候,飯罐已經空空如也。鵝便昂首大叫,似乎責備人們供養不周。這時我們便替它添飯,并且站著侍候。因為鄰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來蹲著窺伺了。
我們不勝其煩,以后便將飯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遠去,比雞、狗偷飯吃。然而它所必須的泥和草,所在的地點遠近無定。為了找這些食物,它仍是要走遠去的。因此鵝吃飯時,非有一個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賞析
在《白鵝》這篇課文中,作者重點表現的則是白鵝性格的特點──高傲。作者善于運用對比的方法來突出鵝的特點。如,用鵝的“引吭大叫”與狗的“狂吠”對比,表現鵝的叫聲“大”和“嚴厲”的特點;用鴨的“步調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顯示出鵝“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大家風范;通過對狗“躲在籬邊窺伺”“敏捷地跑過來,努力地吃它的飯”“立刻逃往籬邊,蹲著靜候”等如小偷般的委瑣相的描寫,彰顯鵝的老爺派頭。這一系列對比,非常形象生動,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形。
此外,作者還善于運用反語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如,用“我們的鵝老爺”“不勝其煩”“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貶義的詞語表現鵝的個性,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了解白鵝的特點。
3、能體會到作者運用對比、擬人、明貶實褒等方法表達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動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和說明的。
2、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能體會到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一提到鵝,誰都會隨口吟誦出唐代詩人駱賓王筆下的《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豐子愷筆下的白鵝也許你會更喜歡。因為他不僅用畫筆把白鵝栩栩如生地畫出來了,還用生動的文字寫出了白鵝與眾不同的性格,快去看看吧。
二、預習課文
出示自學要求:
1、讀課文,畫出詞語表中的詞語,并結合字典掌握詞語的意思。
2、根據下列要求,讀課文。
(1)課文圍繞白鵝寫了哪些方面的知識?
(2)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
(3)讀課文,用下列詞語填一填,讓我們更加深切地體會白鵝的特點。
①鵝伸著脖子,放開喉嚨大叫。()
②用嚴厲的聲音,大聲責備。()
③用嚴厲的聲音大聲叫喊,吵鬧。()
④鵝抬頭大聲地叫喊。()
⑤用嚴厲的聲音大聲地罵。()
三、檢查預習
1、出示課件,讓學生依次讀詞語。
2、讀5個句子,讓學生把相應的詞語填上,再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只白鵝的特點。
3、讀課文,師生共同評議,以了解學生對課文的掌握程度。
四、初讀課文
學生默讀課文,完成下列練習。
1、這只白鵝的特點是()。
2、白鵝的特點,是通過()、()、()這三個方面表現出來的。
3、用“_____”畫出課文中的擬人句,讀一讀,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五、課堂小結
通過預習和反復讀課文,我們已經掌握了課文的大體內容,知道了白鵝的特點。再看一看,作者是怎樣照顧他家的這只白鵝的,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以問題導課
通過預習,我們知道了豐子愷家的鵝的特點是,這個特點是通過_______這三個方面體現出來的。本節課,我們再詳細地認識一下這只鵝。
二、初識白鵝
1、這只鵝的確不一般,難怪豐子愷在一開始就說“好一個_______”
生:高傲的動物。(板書: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2、理解“左顧右盼”,知道從姿態上寫出白鵝的高傲。(板書:姿態)
3、說說第2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中心句,交代了課文是圍繞叫聲、步態和吃相三個方面來寫的。)
三、白鵝的“叫聲”
1、默讀第3自然段,畫出表現白鵝叫聲的詞語。師:通過“厲聲呵斥、厲聲叫囂、引吭大叫”這三個詞語你們體會到了什么?
2、教師小結:這一自然段用先總后分的形式,具體描寫了鵝的叫聲,表現它的高傲。
四、白鵝的“步態”
1、用“_____”畫出具體描寫白鵝的步態的相關句子,再談談自己的體會。
2、賞析重點句段。
“鵝的步態,更是傲慢了……頗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
教師提示:作者用鴨的“局促不安之相”,反襯鵝的步調從容;用“京劇里的凈角出場”來比喻鵝的步調,不僅形象地寫出了鵝的步調的從容,更顯出了鵝的步伐中透出的不可一世的傲慢。
五、白鵝的“吃相”
1、讀第5—7自然段,并回答下列問題。
(1)白鵝的吃相有什么特點?在課文中畫出相關的語句。
(2)默讀第5自然段,邊讀邊想,畫出鵝吃飯時令人發笑的詞句,然后再讀讀。
(3)自由讀第6自然段,邊讀邊想,畫出自己認為最能體現鵝“高傲”的地方。
(4)第7自然段中,哪些地方最能體現出鵝的“架子十足”?
2、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師生共同評議,再一次從白鵝的“吃相”中體會鵝的高傲。
3、品味重點句段。
(1)譬如吃了一口飯……吃過泥和草再回來吃飯。
教師提示:“鵝”的吃飯可笑在必須有三樣東西下飯,可笑在一絲不茍的吃法,可笑在循規蹈矩、不知變通的做法。這是下文提到的白鵝吃飯時“必須有一個人在旁侍候”的原因,白鵝的高傲也就從這其中體現出來了。
(2)因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們這位鵝老爺的脾氣。
教師提示:可以看出連附近的狗都知道它的吃法,都知道它吃食的規律,可見它吃飯是多么三眼一板。
(3)我們不勝其煩……免得它走遠去,讓雞、狗偷飯吃。
教師提示:寫人們為鵝老爺著想,把飯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可謂盡心盡力。這更加突出了白鵝的“架子十足”。
六、總結
1、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課文從叫聲、步態及吃相三個方面對白鵝高傲的特點進行了具體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2、我們也從中體會到作者對事物進行了詳細的觀察,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把事物寫詳細、具體。
[教學反思]
《白鵝》一文主要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受白鵝的高傲、有趣,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描寫,運用擬人、對比、明貶實褒(反語)等寫作方法,引導學生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感受作者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教學本課時,我讓學生對課文進行了充分的預習,還讓學生熟讀成誦,這對講解課文內容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篇課文的條理非常清晰,就是圍繞著課文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來描述的,并用了總分的寫作方法。因此,在講解時,我引導學生找出中心句,然后細讀課文,找出相關的片段進行講解。
因為時間有限,關于作者細致觀察事物的方法,我只是略微提了一下。這一點需要在以后的課文講解中進行解決。
【白鵝課文原文】相關文章:
《白鵝》課文內容04-02
四年級上冊語文《白鵝》課文原文07-20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白鵝》課文原文08-05
爭吵原文課文09-04
《楊桃》的課文原文11-22
翠鳥的課文原文11-24
翠鳥的課文原文[經典]01-23
觀潮課文原文07-19
背影課文原文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