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溫習比喻與擬人知識點

時間:2021-03-28 16:09:52 比喻句 我要投稿

溫習比喻與擬人知識點

  溫習比喻與擬人

溫習比喻與擬人知識點

  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出現了6道關于修辭的“研討與練習”題。第11課《春》題三,第6課《理想》題二,第17課《看云識天氣》題二,第25課《世說新語兩則》題三(含比擬),是比喻方面的;第12課《濟南的冬天》題二,第18課《綠色蟈蟈》題一,是擬人(擬人和擬物均屬比擬)方面的。以下我們就來過細說說比喻和擬人這兩種修辭手法。

  關于比喻

  第11課《春》題三是這樣釋說比喻的:“比喻,就是在描寫事物或說明道理時,用同它有相似點的別的事物或道理來打比方,使描寫生動形象,說理通俗易懂……”

  就具體掌握比喻而言,我們起碼得抓住五點――

  1、概念的重心

  比喻就是“打比方”。這種修辭格強調的是:性質不同的兩種事物,彼此有相似點,則用甲事物來比方乙事物。

  2、結構的常式

  比喻一般包括三個成分,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詞(用于本體和喻體之間表示比喻關系的標志性詞語)組成,但是有時在一個比喻里不一定全部出現。

  3、構成的條件

  ①甲和乙性質各異,才可能構成比喻?匆粋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單憑有沒有比喻詞。例如,“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風,便是奇跡”之類,要么作為舉例的引詞,要么作為同類相比者;“復原的恐龍、猛犸仿佛在引頸長吼”之類,或表示想像,或表示猜度者,即便有比喻詞,也都不是比喻。

 、诩缀鸵沂挛镏g必須有相似點。

  4、運用的種類

 、琶饔

  明喻是明顯的打比方。本體、喻體、比喻詞都出現。其基本格式是“甲”(被比喻的事物)像“乙”;常用“像、好像、如同、宛如、好比、仿佛、猶如、比方說、似、似乎、像……一樣、仿佛……似的、像……似的、如……一般、……一樣、……似的”等比喻詞聯結。

  例如:

  ① 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

  ――寫遍地的野花,把它比成“眼睛”和“星星”,點綴在草叢中,不僅有動感,而且有美感,把野花寫活了。

 、 天上的云……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看云識天氣》)

  ―― 作者運用比喻和排比把云的萬千姿態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能夠激發讀者盡情想像藍天白云的奇妙變化。

  ⑵ 暗喻 .又叫“隱喻”。它不露比喻的痕跡,本體和喻體同時出現。它們之間是相同的關系,其基本格式是:“甲”是“乙”。常用的比喻詞有“是、都是、簡直是、無疑是、成為、成了、變成”等, 有時不用比喻詞。

  例如:

 、 古老的濟南,城內那么狹窄,城外又那么寬敞,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老舍《濟南的冬天》)

  ―― 描繪雪境,分筆勾寫古老的城,城內,城外,山坡,村莊,將整個大地放入雪景之中,然后用“小水墨畫”暗喻,使總繪雪景更完美。

 、 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株樹,腳長出根須,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呼吸地層深處的元氣,我的頭發長成樹冠,我的手變成樹枝,我的思想變成樹汁,在年輪里旋轉、流淌,最后長出樹籽,被鳥兒銜向遠山遠水。”(李漢榮《山中訪友》)

  ――想像中,作者把自己比喻為一株樹,使樹與“我”融為一體。

  ⑶借喻. 它是直接用喻體代替本體。本體和喻體詞都不出現。它的基本格式是:直接用“乙”代表“甲”。

  例如:

 、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老舍《濟南的冬天》)

  ――直接用“一髻兒白花”代替樹尖上的小雪,給無生命的雪增添了無盡的活力。

  ⑥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歐仁·鮑狄!秶H歌》)

  更多比喻 擬人 資料

  ――這句話中的 “毒蛇猛獸”說的是剝削階級,“毒蛇猛獸”和“剝削階級”是兩個根本不同的事物,但“毒蛇猛獸”吃人的特點與“剝削階級”剝削勞動人民的特點是相似的,作者就是抓住了它們的這一相似點構成了一個比喻,使人們形象地了解了剝削階級的本質特點。

 、 博喻 又叫“復喻”。它是運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喻體來說明或描繪本體的,使之更形象、更生動、更全面。

  例如:

 、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聪衽C,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

 、啻禾煜駝偮涞氐耐尥 ,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關于擬人

  第 12課《濟南的冬天》題二是這樣釋說擬人的:“擬人,就是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或思想感情……”

  擬人就是把沒有思想感情的事物當做人來寫,賦予它們以人的思想感情、行為動作 和語言能力 把非人類的東西加以人格化, 是修辭方法的一種。

  童話中擬人化的范圍十分廣泛,包括對動物、植物以及其它非生物、各種具體和抽象事物、概念、觀念、品質的擬人化。我們讀過的很多童話作品中的動物、植物,乃至沒有生命的物品,在作家筆下都被人格化了,都會說話,都有了人的感情。只不過,擬人化童話中的人格化的角色,并不等于生活中真實的人。他們具備了人的'某些特點,但仍然保留物的許多屬性,既是人又是物。

  擬人手法的運用,并不僅僅局限于童話、神話故事里。在記敘文、說明文,甚至議論文里,我們常常都會讀到擬人化的描述。

  例如:

  ① 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在這里彈琴。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說“油蛉”能夠“低唱”,“蟋蟀”能夠“彈琴”,都是用表現人的特性的詞語描述事物,賦予事物以人的特征。

 、谔柕哪樇t起來了。

 、 小草偷偷地 從土里鉆 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 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 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 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

 、 山坡上臥 著些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 著點雪。(宗璞《 紫藤蘿瀑布》)

  ――細膩地寫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淺,顯得亮麗可愛,玲瓏透剔,“互相挑逗”既富有動感,又富有情趣。

 、 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個零分。ê纹浞肌肚锾臁罚

  ――“稻香”使人滿口生香,“飽食”寫豐收之景,均為擬人, 棲息在農家的秋天景致被詩意地收錄筆下。

 、 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處在一起的,它們之間從不爭吵,頂多面對食物有點兒敵對行為而已。

  綜而言之,擬人手法的運用,可以使人的感情與景物的感情達到高度的統一。用好擬人手法,常常能收到生動形象、富有趣味的效果。

  擬人的筆調,也是一種藝術構思,是人與物的感情的完全交融。不是作者想讓讀者將物景看做人,而是作者首先在心靈上覺得它們是有感情有靈性的物景,然后依靠豐富的想像力,在翩翩的想像之中,賦予自然物景以人的環境、人的感情、人的思維和人的音容笑貌。由是, 擬人不僅不能違反所擬之物原來的特點,而且還要照顧到物與人,以及其他物之間原有的關系,和支配它們的自然和生活規律。假如無緣無故地叫小鳥去訪問魚兒,魚兒飛到天上去找月亮,這樣的寫法就很難認為是成功的。

【溫習比喻與擬人知識點】相關文章:

擬人句與比喻句的好處11-30

是擬人句還是比喻句11-12

日出的比喻句和擬人句12-16

擬人句和比喻句的句子01-24

什么是比喻句和擬人句04-19

淺談比喻句和擬人句的區別12-16

二年級比喻句和擬人句大全01-18

與彩虹有關的比喻句(精選125句)04-21

《曹劌論戰》知識點歸納與專項閱讀04-02

小學生比喻詞語及比喻句12-16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一区 | 中文字幕一二区二三 |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在线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综合 |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精品 | 久久99情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