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在一起成新字》這課編排了一首兒歌,并配有一幅形象逼真、色彩豐富的圖畫。
【新課標合在一起成新字反思1】
《合在一起成新字》編排了一首兒歌,內容簡單易懂,教學中我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以舊帶新,導入新課。
1、出示動畫課件:“口”“鳥”兩個字,兩個字漸漸合成一個“鳴”字,再出現“竹”“毛”兩個字,兩個字漸漸合成“筆”字。
2、請學生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你覺得漢字怎樣有趣?(通過生動的動畫課件,引導學生體會兩個漢字能夠合成一個新字的規律)
二、自主學習,初步識字。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邊讀邊圈出課文中出現的新字。
2、同桌面對面互相指認圈出的生字。(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三、做游戲,認讀生字。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新字的興趣,老師組織學生玩“找朋友”的游戲:給兩組同學發放生字卡片“日 小 田 人 白 小 山 木 魚 舌” “力 木 月 石 土 甘 人 大 水 羊”,然后讓他們自己去找到能搭配在一起成為一個新字的朋友,找對的帶領大家讀幾遍,找不對的請同學幫忙。學生興趣很高,在玩中輕輕松松地學習新字。
四、合作學習,理解字義。
1、自主的邊讀兒歌邊想:為什么“田”和“力”組成“男”,“山”和“石”組成“巖”,三個“木”組成“森”,“日”和“月”組成“明”等。
2、小組內交流,老師參與其中。
3、分組匯報。
通過本課的教學,學生懂得了本課生字的音、形、義,能根據生字的規律識字,學習生字的積極性也很高。
【新課標合在一起成新字反思2】
《合在一起成新字》是s版語文一年級下冊識字教學課文,今天我所教學的是第一課時,本課把一些合成字分成兩部分,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并配有形象逼真、色彩豐富的圖畫,利于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圖文并茂的課文來提高學生對文字符號的敏感性,激發學生對識字的興趣。我先利于動畫演示由學過的獨體字組合成今天的新生字,引導學生進行觀和思考,激發學生對學習本課生字的興趣,從而引出本課所要學習的新生字。接著,指導朗讀:首先讓學生用小手指著字跟我讀課文,然后自己借助拼音自由讀,并讓他們圈一圈:拿出鉛筆,在兒歌中把生字圈出來,使生字在多次反復中被認記。這樣既使學生記住了要學的生字,同時通過朗讀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生很快就能熟讀成誦。接著通過與字寶寶打招呼、摘星星、幫字寶寶找家等游戲加深學生對字形的記憶,從整體上認記了該課的生字。通過說說古代人造字,并且把字與圖像聯系起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生字意義的理解,使學生更容易識記。指導書寫時,引導學生觀察書寫時要注意的地方,著重提醒學生書寫時要注意獨體字變為偏旁部首的書寫方法,通過教師范寫、教授書空、指導用筆在田字格書寫等方法讓學生掌握本課生字的書寫方法。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也發現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如教學重難點未能充分把握,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有待加強,教學基本功需進一步提高等,今后我一定認真向更多有經驗的同仁學習改正,同時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得到各位同仁的幫助與指正。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反思,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