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S版五下《劉三姐》優秀教案
【語文S版五下《劉三姐》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1. 指導學生默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劉三姐嫉惡如仇、敢于斗爭的優良品質。
2. 引導學生學會“社、喉、禽、債、轎、籮、奴”7個會認字。理解“歌喉、飛禽、欠債、花轎、奴才”等詞語及課文中出現的一些成語。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劉三姐是怎樣用歌聲與土豪劣紳作斗爭的。
教學難點:
理解劉三姐唱的山歌的含義,體會山歌所表達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分析:
1. 課前,有條件的'學校或學生可以找電影《劉三姐》的光盤看一看,或者讓學生上網查找一些有關資料。
2. 識字。“喉”字可以與“猴”字進行比較記憶,右半部分是“侯”而不是“候”。
3. 這篇課文脈絡清晰,是按“總——分——總”的結構成篇的。先概括介紹劉三姐的特點和人品,再舉具體事例描述,最后總結。適合學生自學。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已經掌握的閱讀方法獨立或半獨立學習,并較好地把握課文內容。
4. 關于第二部分,如果有學生認為寫了兩件事,把前面“教材說明”中講的第二、三件事合為一件,即把“揭穿莫懷仁霸占茶山”作為過渡,引出“對歌”的事,是完全可以的,應該給以肯定。
5. 劉三姐和鄉親們唱的山歌的意思,既通俗易懂又含義深刻,要引導學生在感悟理解中去感受民族文化的特點和勞動人民的正直善良與聰明才智。
6. 結合課文內容說一說:為什么土豪劣紳聽了劉三姐的歌聲如坐針氈,喪魂落魄;鄉親們聽了卻揚眉吐氣,拍手稱快?
7. 劉三姐和鄉親們唱的山歌中你喜歡哪些?可以給同學們讀一讀,也可以唱一唱,然后說說為什么喜歡。
8. 建議本課教學2課時。
教學資料:
1. 壯族我國少數民族之一,分布在廣西和云南、廣東、貴州、湖南等地。
2. 對歌雙方一問一答地唱歌,是一種民間的歌唱形式,多流傳于我國某些少數民族地區。
3. 詞語解釋
疾惡如仇:恨壞人壞事像恨仇敵一樣。
仗義執言:為了正義說公道話。
惱羞成怒:由于惱恨和羞愧而發怒。
擂臺:原指為比武所搭的臺子。“擺擂臺”指搭了臺子歡迎人來比武,“打擂臺”是上擂臺參加比武。現比賽中多用“擺擂臺”比喻向人挑戰,用“打擂臺”比喻應戰。
幸災樂禍:別人遭到災禍時自己心里高興。
氣急敗壞:上氣不接下氣,狼狽不堪,形容十分慌張或惱怒。
狼狽不堪:狼狽,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樣子。不堪,用在消極意義的詞后面,表示程度深。
如坐針氈:像坐在扎著針的氈子上。形容心神非常不安。
喪魂落魄:形容非常恐懼的樣子。
揚眉吐氣:形容被壓抑的心情得到舒展而快活如意。
面紅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臉上發紅的樣子。
4. 課外拓展閱讀《語文同步讀本》(五年級下冊)中的《劉三姐故事簡介》和《劉三姐對歌》。
【語文S版五下《劉三姐》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劉三姐》教學設計(語文S版五下)03-27
印象劉三姐09-14
劉三姐山莊11-15
劉三姐是哪個朝代的04-14
讀劉三姐有感03-12
五年級語文下冊《劉三姐》教案04-26
讀劉三姐有感范文04-17
觀《劉三姐》有感作文04-06
五年級語文下冊《劉三姐》課文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