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語文《科學與藝術》同步練習】
一、基礎題(18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3分)
2.下列句子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3分)
A.我們必需在全國興起一個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高潮。
B.這部影片扣人心弦,催人淚下,獲得了“最佳故事片”題名。
C.無論是批評還是表揚,都應該實事求是,恰如其分。
D.驕傲自滿是阻礙我們進步的拌腳石。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3分)
A.陜西剪紙粗獷樸實,同江南一帶細致工整的風格相比,真是半斤八兩。
B.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唐詩、宋詞、元曲大名鼎鼎,各種流派不勝枚舉。
C.生活為我們提供了新鮮活潑、姹紫嫣紅的素材,我們應該能夠寫出好文章。
D.節日的東大街,張燈結彩,車水馬龍,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3分)
A.《大染坊》這部電影塑造了民族企業家陳壽亭的英雄事跡。
B.通過這次實踐活動,使我深受教育。
C.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D.《哈利•波特》這部小說對我來說有較大的興趣。
5.對下列各句修辭方法判斷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夸張)
B.油嶺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擬人)
C.……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反語)
D.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嗎?(反問)
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上,使語意連貫、邏輯順序合理的一句是( )(3分)
正在開發浪潮中的中國西部的上空,將出現一批衛星,它們像“眼睛”一樣俯瞰大地,通過遙感技術,為西部地區 等提供各種信息服務。
A.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國土資源調查、生態環境治理以及災害分布清查。
B.生態環境治理、國土資源調查、災害分布清查以及社會經濟發展規劃。
C.國土資源調查、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生態環境治理以及災害分布清查。
D.災害分布清查、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生態環境治理以及國土資源清查。
二、整體感悟(10分)
1.“科學技術的應用形式會不斷發生新的變化,但其科學原理并不隨這些應用而改變,這就是科學的普遍性。”這句話是何含義?(5分)
2.為什么說“科學”和“藝術”在“普遍性”方面不完全相同?(5分)
三、課文閱讀題(12分)
閱讀課文第12段,回答下列問題。
1.“科學和藝術的關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聯的。”這句話該如何理解?(3分)
2.“普遍性一定根植于自然,而對自然的探索則是人類創造性的最崇高的表現。”兩個“自然”有何區別?(3分)
3.文末最后一句話該如何理解?(3分)
4.你是喜歡科學還是藝術?為什么?(3分)
四、中考題(20分)
母親的“謊言” 劉燕敏
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癥,在板凳上連三分鐘都坐不了,你最好帶他去醫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她老師都說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點流下淚來。因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現最差,惟有對他,老師表現出不屑。然而她還是告訴了她的兒子。
“老師表揚你了,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其他的媽媽都xiàn mù( )媽媽,因為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
那天晚上,兒子破天荒地吃了兩碗米飯,并且沒讓她喂。
兒子上小學了。家長會上,老師說:“全班50名同學,這次數學考試,你兒子排第49名。我們懷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礙,您最好帶他上醫院去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淚。然而當她回到了家里,卻對坐在桌前的兒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信心。他說了,你并不是一個笨孩子,只要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說這話時,她發現,兒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滿了陽光,jǔ( )喪的臉也一下子舒展開來。她甚至發現,兒子溫順得讓她吃驚,好像長大了許多。第二天上學時,去得比平時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長會。她坐在兒子的座位上,等著老師點她兒子的名字,因為每次家長會上,她兒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總是被點到。然而,這次卻出乎她的預料,直到結束,都沒有聽到。她有些不習慣,臨別,去問老師,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
她懷著驚喜的心情走出校門,此時她發現兒子在等她。路上她扶著兒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甜蜜,她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
高中畢業了。在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的日子,學校打電話讓她兒子去一趟。她有一種預感,她兒子被清華錄取了,因為在報考時,她對兒子說過,她相信他能考取這所學校。她兒子從學校回來,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的特快專遞交到她手里,突然轉身跑到自己房間里大哭起來,邊哭邊說:“媽媽,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是您……”
這時,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 )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1.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粗字注音。(4分)
xiàn mù( )( ) jǔ( )喪 按捺( )
2.解釋文中加粗詞的含義。(3分)
(1)惟有對他,老師表現出不屑。
(2)兒子破天荒地吃了兩碗米飯。
(3)我們懷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礙。
3.文中正面記敘了幾次家長會上發生的故事?每次家長會有什么共同的地方?(2分)
4.你對家長會后她、她的兒子的表現有何感受?(2分)
5.讀完這篇文章,你對文中的媽媽、兒子、老師(幼兒園、小學)有怎樣的印象?(3分)
6.本文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2分)
7.文章結尾處寫“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此刻,她為什么會產生如此復雜的感情?請將她可能有的心理活動寫在下面,不少于100字。(4分)
參考答案
Ⅴ.一、1.B 點撥:A中“稱”應讀“chèn”;C中“愜”應讀“qiè”;D中“砥”應讀“dǐ”。
2.C 點撥:A中“需”應為“須”,B中“題”應為“提”,D中“拌”應為“絆”。
3.D 點撥:注意成語的意思。
4.C 點撥:A中“塑造”應和“形象”搭配;B中“通過”和“使”不能同時使用;D中應改為“我對《哈利•波特》這部小說有較大的興趣”。
5.A 點撥:A應為比喻。
6.B 點撥:注意詞組的內在邏輯順序。
二、1.這就是說原理、定律一旦抽象概括出來,它的覆蓋面是極廣的,它的應用形式再多再發展,也只是它的應用形式,它本身是不會變的。 點撥:深刻理解文意是正確答題的關鍵。
2.因為科學的普遍性(真理性)根植于科學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藝術家追求的普遍性根植于整個人類。在普遍性的范圍方面,科學要大于藝術。 點撥:聯系上下文去理解。
三、1.這個“相聯”表現在藝術和科學都需智慧,而要發揮、發展智慧又需要情感因素。這是科學和藝術相同之一,還有一點就是“兩者都在尋求真理的普遍性”。 點撥:從文中找答案。
2.第一個“自然”應該理解為包括人類在內的“自然”。第二個不包括。
點撥:結合前后句去理解。
3.這句話進一步強調了科學和藝術的相通性。“源于人類活動最高尚的部分”,可以理解為它們都是富于“創造力”的活動。因而“最高尚”“都追求著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義”中“深刻性”可以理解為“真理性”,“永恒和富有意義”可理解為“深刻性、普遍性”的結果。 點撥:找文句中內在的邏輯關系。
4.藝術。因為藝術給人帶來歡樂。 點撥:只要語句通順,寫出理由即可。
四、1.羨慕 沮 nà 點撥:不要把“捺”讀成nài。
2.(1)形容輕視。(2)比喻事情第一次出現。(3)問題。
點撥:一定要把詞語放到句中去理解,不可單獨硬性地去解釋。
3.文中正面記敘了三次家長會上發生的故事。每次家長會的共同之處是;她的兒子總是被老師批評,她總是用“謊言”安慰和激勵兒子。 點撥:看文章,把握中心,結合標題去理解。
4.孩子在學習出現問題或遇到較大失誤的時候,非常希望家長能夠理解和鼓勵,而且鼓勵的話語往往產生積極的效果。 點撥:只要言之有理、自圓其說即可。
5.母親:熱愛孩子,注重教育方法。老師:對學生的心理需求不重視,缺乏教育藝術。兒子:淘氣、懂事,努力學習。 點撥:注意從故事中分析人物性格。
6.由4個片斷情節并列連綴成章。
7.今天,兒子終于成功了!十幾年來,我獨自承受的來自老師的壓力總算結束了,看來,我的教育方法沒錯!多么希望所有的老師能多給孩子一些激勵,指引他們成功呀!
點撥:言之有理即可,要扣住母親當時復雜的感情去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