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一語文《囚綠記》課文原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閱讀過《囚綠記》,肯定對高一語文課文都很熟悉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語文《囚綠記》課文原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囚綠記
陸蠡
這是去年夏間的事情。
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我占據著高廣不過一丈的小房間,磚鋪的潮濕的地面,紙糊的墻壁和天花板,兩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靈巧的紙卷簾,這在南方是少見的。
窗是朝東的。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5點鐘左右太陽便照進我的小屋,把可畏的光線射個滿室,直到11點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熱。這公寓里還有幾間空房子,我原有選擇的自由的,但我終于選定了這朝東房間,我懷著喜悅而滿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個小小理由的。
這房間靠南的墻壁上,有一個小圓窗,直徑一尺左右。窗是圓的,卻嵌著一塊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個大孔隙,手可以隨意伸進伸出。圓窗外面長著常春藤。當太陽照過它繁密的枝葉,透到我房里來的時候,便有一片綠影。我便是歡喜這片綠影才選定這房間的。當公寓里的伙計替我提了隨身小提箱,領我到這房間來的時候,我瞥見這綠影,感覺到一種喜悅,便毫不猶疑地決定下來,這樣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計都驚奇了。
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我懷念著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歡喜看水白,我歡喜看草綠。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黃漠的平原,我懷念著綠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等著雨水!我急不暇擇的心情即使一枝這綠也視同至寶。當我在這小房呂安頓下來,我移徙小臺子到圓窗下,讓我的面朝墻壁和小窗。門雖是常開著,可沒人來打擾我,因為在這古城中我是孤獨而陌生。但釘并不感到孤獨。我望著這小圓洞,綠葉和我對語。我了解自然無聲的語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語言一樣。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過一個月,兩個月。我留戀于這片綠色。我開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見綠州的歡喜,我開始了解航海的冒險家望見海面飄來花草的莖葉的歡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長的,綠是自然的顏色。
我天天望著窗口常春藤的生長。看它怎樣伸開柔軟的卷須,攀住一根緣引它的繩索,或一莖枯枝;看它怎樣舒開折疊嫩葉,漸漸變青,我以揠苗助長的心情,巴不得它長得快,長得茂盛。下雨的時候,我愛它淅瀝的聲音,婆娑的擺舞。
忽然有一種自私的念頭觸動了我。我從破碎的窗口促出手去,把兩枝漿液豐富的柔條牽進我的屋子里來,教它伸長到我的書案上,讓綠色和我更接近,更親密。我拿綠色來裝飾釘過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色來比喻猗郁年華。我囚住這綠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鳥,要它為我作無聲的歌唱。
綠的枝條懸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舊伸長,依舊攀綠,依舊舒放,并且比在外邊長得更快。我好像發現了一種“生的歡喜”,超過了任何種的喜悅。從前我有個時候,住在鄉間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鋪的泥土,未除凈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綠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長,我不忍加以剪除。后來一個友人一邊說一邊笑,替我拔去這些野草,我心里還引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可是每天早晨,我起來觀看這被幽囚的“綠友”時,它的尖端總朝著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細葉,一莖卷須,都朝原來的方向。植物是多固執啊!它不了解我對它的愛撫,我對它的善意。我為了這永遠向著陽光生長的植物不快,因為它損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舊讓柔弱的枝葉垂在我的案前。
它漸漸失去了青蒼的顏色,變成柔綠,變成嫩黃;枝條變成細瘦,變成嬌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漸漸不能原諒我自己的過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鎖到暗黑的室內;我漸漸為這病損的枝葉可憐,雖則我惱怒它的固執,無親熱,我仍舊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長了。
我原是打算七月尾就回南方去的,我計算著我的歸期,計算這“綠囚”出牢的日子。在我離開的時候,便是它恢復自由的時候。
盧溝橋事件發生了。擔心我的朋友電催我趕速南歸。我不得不變更我的計劃;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連于烽煙四逼中的舊都,火車已經斷了數天,我每日須得留心開車的消息。終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臨行時我珍重地開釋了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黃的枝葉放在原來的位置上,向它致誠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蒼綠。
離開北平一年了。我懷念著我的圓窗和綠友。有一天,得重和它們見面的時候,會和我面生么?
附:
高一語文《囚綠記》教案
教學目標:
1、從解讀題目入手,理清作者的感情線索。
2、概括作者筆下綠的特點,理解綠的象征意義。
3、多元解讀文章主題,感受優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 。
教學重難點:
理解綠的象征意義,感受優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 。
教學方法:
誦讀感知、讀寫品悟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顧城有詩云:“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今天就讓我們帶著一雙慧眼,一起去尋找那片綠,共同走進陸蠡的《囚綠記》。
二、檢查預習,積累字詞:
請大家在文章中找出下列字詞,并注音:
陸蠡( lǐ ) 涸轍( zhé ) 淅瀝( xī ) 猗郁( yī ) 移徙( xǐ ) 婆娑 ( suō ) 瞥見( piē ) 蕈菌( xùn ) 揠苗助長( yà )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本文題目為《囚綠記》,“綠”是指什么?“囚綠”是怎么回事?作者為什么“囚綠”?
明確: “綠”指常春藤。
“囚綠”是作者把常春藤的兩條柔枝從窗子的破洞中牽進房間,讓它垂在自己的書桌上,以便時時欣賞。
“囚綠”是因為喜愛。
2.課文哪幾段是直接寫“囚綠”的?囚綠之前、之后寫了什么?請用與“囚綠”形式相同的短語概括。
(賞綠)——囚綠——(釋綠)——(念綠)
四、細讀課文,品味情感:
1. 找出文中對綠的前后不同的稱呼,看看不同的稱呼反映出作者對綠的情感前后有什么不同的變化。盡量使用文中的詞語來回答。(提示:運用圈點批注符號)
賞綠 綠影 喜悅滿足歡喜留戀
囚綠 綠色 喜悅不快可憐惱怒
釋綠 綠囚 珍重祝福
念綠 綠友 懷念
2.找出文中直接描寫常春藤的句子,并標上序號,品味作者筆下綠的特點。
(1)囚禁前,作者是如何描寫這位綠友的精神風貌的?概括出這位綠友怎樣的特點?(生命力旺盛 蓬勃 無拘無束)
(2)囚禁后,作者又是如何描寫這位綠友的精神風貌的?此時的它又有什么特點?
(柔弱而蓬勃 向陽 固執)
在自由自在的環境中,常春藤這位“綠友”活潑可愛,充滿朝氣;而囚禁后成了“病孩子”,但即使這樣,它仍然十分固執,永不屈服。如此強烈的反差,如此鮮明的對比,作者僅僅是為了寫“常春藤”嗎?
五、感知作者,深化主題:
1、知人論世
陸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臺人。1931年畢業于上海國立勞動大學,后與友人創辦泉州語文學社。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編輯,業余從事散文創作和翻譯。1938年創辦科學、文化綜合性雜志《少年讀物》。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進駐上海租界,由于在淪陷后的上海堅守文化工作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轉到虹口日本憲兵拘留所,刑審數月,慘遭殺害,時年34歲。
聯系作者簡介,試從文中找出有關本文寫作時代背景的句子。
明確:13段
2、齊讀13段:盧溝橋事變標志著日本開始全面侵華了。我們一起看看最后作者寫了什么內容。這一段中最觸動你的是哪一句話?
( “臨行時我珍重地開釋了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我們回看課題,“囚綠”在這里發生變化了。
變成了——“囚人”
什么人? (中國人。)
中國人有沒有被屈服呢? (沒有)
請看這“綠”和“中國人”之間,作者是如何將二者聯系起來的?
(運用象征手法,綠其實象征了不屈服于黑暗,渴望自由、陽光的中國人。)
蓬勃 ————希望、生命
綠 象征(托物言志) 向陽 ————自由、光明
固執 ————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
(物) (志)
小結:
陸蠡作為一個愛國的作家,他不僅抒發了自己對綠的熱愛,更賦予綠以時代需要的精神,寄托了作家對民族未來的美好祝愿。 這種寫作方法就是我們常說的托物言志。
3、歸納主題:
文章借贊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抒發了自己忠于祖國的情懷,頌揚了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表達了對自由和光明的向往之情。并借“有一天”重見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淪亡的祖國河山早日獲得解放。
六、再讀課文,發散思維:
本文給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啟示?
(提示:從常春藤的身上和作者對綠的態度和方式上去思考。)
1、困境中要堅強,沖破阻力才能成功。
2、愛不一定要占有,真愛就應學會放手。
3、世間的一切生命其實都是平等的,我們應該尊重生命。
八、布置作業,課后練筆:
“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在寂寞中,常春藤不離不棄地陪伴著作者,這綠色的常春藤在作者的眼中已不是一株植物,而是一個老友,也許作者常常會與這位老友交談。在“賞綠、囚綠、釋綠、念綠”這幾個部分中任選一部分,設計一組作者與常春藤的對話。
要求:對話要符合作者在每個時段的心情。
能體現綠的象征意義。
語言要求生動形象。
附板書設計:
蓬勃 ————希望、生命
綠 象征(托物言志) 向陽 ————自由、光明
固執 ————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
(物) (志)
《囚綠記》教學反思
針對《囚綠記》這篇散文的文體內容特點,備課時我設計了欣賞綠之美———體會綠之情——探究綠之魂——暢談綠之悟幾個環節,在課堂上我著重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抓住作者情感的主要載體——常春藤枝條的綠,欣賞文章描寫綠的優美語句,分析作者筆下常春藤的特點和描寫綠的方法。
梳理出作者與常春藤綠枝條交往過程中的各種情感,然后補充介紹作者背景及當時在北平的處境心態,比較被囚的綠藤和被封鎖圍困的華北人民的相似點,探究作者寫作本文的意圖,領會作者描寫綠枝條所寄托的深層意味,挖掘出課文的社會意義和政治意義。
最后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體驗,拋開文章的寫作背景和時代背景,對文章內容特別是作者筆下雖被囚禁但始終向著陽光生長、永不向黑暗屈服的綠藤進行個性化的解讀,產生自己獨特的閱讀共鳴并與大家一起分享。
這節課的實施較順利地完成了教學設計流程,重難點的學習基本達到預期目標,學生課堂反應積極,參與熱情較高,聽課老師評價比較理想,但反思這堂課仍有許多的不足:一是教材處理單元意識不強,沒有把握好自讀課文的課型特點,沒有突出學生自主閱讀的要求;二是教學內容過于追求全面,沒有進行合理裁剪取舍。
因而導致后面的一些環節實施過程倉促,學生的接受參與打了折扣;三是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意識不夠,對文本的解讀仍糾結于傳統意義,不能調動學生產生出不同于傳統解讀的新的獨特的個性化自主性的理解,學生的思維發散度不寬廣,應該讓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體驗多些思考、聯想、共鳴。
【高一語文《囚綠記》課文原文】相關文章:
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2《囚綠記》教學設計10-20
囚綠記--陸蠡11-07
高一語文勸學課文原文翻譯02-24
《囚綠記》優秀教案(通用15篇)03-16
高一勸學原文及課文翻譯09-18
小學語文《觀潮》課文原文09-04
語文《山中訪友》課文原文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