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是初中語文八年級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文。在本單元中的課文,大多講述了博大情懷、積極向上的情操。
【《大道之行也》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一、 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重要的文言詞語。
2.了解先賢圣哲關于人類社會的偉大構想,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3.背誦并默寫全文。
二、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脈絡,盡快形成背誦思路,提高誦讀能力。
2.能夠聯系實際,探求未知,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感受古人敢干沖破現實羈絆,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做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四、教學重難點
1. 引導學生把握“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
2.《桃花源記》中所描繪的社會生活與文中的“大同”社會的相似點。
3.聯系實際,引導學生思考“我們現在的社會是不是大同社會,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怎樣的?”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一、多媒體課件。
二、導學案。
導學案內容如下:
▲課文導讀
《大道之行也》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宏偉瑰麗的社會藍圖。在那里,人們生活著并快樂著,盡管這個理想社會在小生產的基礎上不可能成為現實,但兩千年來它一直是許多進步思想家和社會改革家心中永不磨滅的夢。
▲課前預習
1.給下列括號前的字注音。
選賢與( )能 講信修睦( ) 矜( )
貨惡( )其棄于地也 幼有所長( ) 男有分( )
謀閉而不興( )
2.用“∕”標出下列各句的朗讀節奏。
(1)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2)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3.解釋下列句中括號前的字。
(1)選賢與( )能。 (2)男有分( ),女有歸( )。
(3)矜( )、寡( )、孤( )、獨( )
(4)竊亂賊而不作( )。
(5)獨親( )其親,不獨子( )其子。
4.解釋下列句子括號前的詞。
(1)天下為( )公 不必為( )己
(2)是故謀閉而( )不興 盜竊亂賊而( )不作
(3)故人不獨親其( )親 貨惡其( )棄于地也
(4)是故謀閉( )而不興 故外戶而不閉( )
(5)貨惡其棄于( )地也 力惡其不出于( )身也
(6)故( )人不獨親其親 故( )人具雞黍
5.填空。
、拧抖Y記》是中國_______家經典著作之一;它是由______(朝代)的_______(人名)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加以輯錄、編纂而成的。全書共有______篇。
、啤八臅笔枪J的儒學經典,它不是一本書,而是《_______》《_______》這兩部書和《大學》《中庸》這兩篇文章的統稱。其中《大學》《中庸》是《_______》中的兩個篇章。
6.誦讀試背全文,疏通文意,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也”指什么?
▲當堂演練
各小組合作探究以下問題。
1.這篇課文描寫了什么?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愿望?在修辭手法上有什么特點?
2.“大同社會”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請找出相關語句,并作說明。
3.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的?
4.“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有無相似點?
5.怎樣評價孔子“大同”社會的思想意義?
6.我們現在的社會是“大同”社會嗎?請描給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課后拓展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選自《孟子·梁惠王上》)
1.解釋下列句中括號前的字。
(1)樹( )之以桑。
(2)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
(3)勿奪( )其時。
(4)然( )而不王者。
2.翻譯句子。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3.上文與《大道之行也》都是儒家圣賢為我們描繪的美好而理想的社會藍圖,內容的側重點有什么不同?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洪秀全、康有為、譚嗣同、孫中山的介紹及名言。
他們都是一些進步的思想家和社會改革家,他們都曾經受到過兩千多年前一部書中關于理想社會的啟發,從而高舉起革舊除弊的大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影響眾多歷史人物的文章《大道之行也》,它是我國社會思想史上的一份寶貴的財富。首先我們來說示范朗讀。
二、講解“導學案”中課前預習部分
抽簽選擇各小組代表講解各題,老師訂正。
三、講解“導學案”中當堂演練部分
1.各學習小組討論交流10分鐘,教師巡回指導。為讓小組內每個同學都積極參與,小組長可分配組內6名成員各自需重點思考解決的題目,先思考后交流質疑。
2.逐一解決各題,抽簽由各小組上臺展示,老師點評并評分。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有夢就有理想,為了我們心中的這個美好理想,讓我們共同努力,去規劃那個“大同”藍圖。
五、作業布置
見“導學案”中課后拓展。
[教學反思]
1.突出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加強對小組學習的指導,突出小組合作的力量,讓學生朗讀,自主的學習和理解,鼓勵學生合作探究學習,讓課堂成為了學生思考展示的舞臺。
2.對導學案的巧妙設計。
3.設置的“描述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環節,鼓勵學生敢于異想天開,大膽創新,并為自己豐富的想象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