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三峽之秋》片斷賞析
《三峽之秋》這篇課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作者以優美的語言描繪了三峽的秋景,讓讀者得到了美的享受。
上課時,我認真反思了上《白樺林的低語》的教學方法,沒有過多程式的預設,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品讀感悟。采取了大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在組長的帶領下分析、品味自己喜歡的段落,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再現《三峽之秋》的`美。
孩子們在認真地準備著,我在旁邊認真傾聽,適當給予一些建議。早晨,露水閃爍,綠葉金實,新鮮而明凈,丹丹這一組在袁鰻虹的建議下,把陽光的閃耀讀得淋漓盡致。下午的平靜、輕緩,以及晚上清冽的月光,寧靜、神秘,讓我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精彩紛呈之后,收獲了更多的美:
師:既然你們認為三峽之秋美,美得無與倫比,那就用你的語言讓更多的人來感受她的獨特吧!
話音剛落,孩子們便開始奮筆疾書,幾分鐘之后,小手舉起來了。
生:溫柔的陽光,橘柚的清香。清新的空氣,奔騰的長江。這里是世間桃源,人間圣地!
我愛你長江三峽!(孩子們聽了不由地鼓起掌來。)
師:不錯,讀起來朗朗上口,讓我有一種想去游覽的沖動!
聽了老師的評價,更多的孩子躍躍欲試了!
生:這里有最神秘的夜晚,這里有最奔騰的長江,這里有最清爽的早晨,這里是最美麗的地方。中秋到,來三峽,來天堂!
我由衷地稱贊道:真能干,富有詩情畫意!
連平時默默無聞的曹康蘭都積極發表自己的大作了:
三下秋色無限好,
浪花送爾到巫峽,
午后三峽靜而緩,
月光朦朧似流水。
思考:
通過反思自己的教學,發現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去感悟,比老師總是預設之后期待生成更有效。再加上老師及時的評價鼓勵,雖然有些時候可能并不精彩,但卻為孩子樹立了自信,有了自信學樂無窮。正如課堂中的精彩,為三峽之秋增添了獨特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