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讀余金鑫的散文詩1000字
布鞋穿多了,穿久了,就穿厭了,就嫌土氣了,便想穿高貴氣派的皮鞋了;當皮鞋穿上久了,且穿得腳臭了,便又懷想過去穿布鞋的舒適日子,還是布鞋好,尤其是母親親手縫制的布鞋才最舒適溫暖——可如今能有幾人還能幸福的腳穿母親親手縫制的布鞋呢!創作亦如此,文學語言也如出一轍。寫作者,大都經歷始至語言平白呆滯,到極力追求語言唯美詩意,再到語言平實質樸這一返樸歸真的提高過程。巴金曾回答文學青年說“文章的最高技巧是無技巧”,其實是說好文章是自然天成,不落痕跡,一氣呵成才行。讀金鑫的三章散文詩,除敬佩語言之奧妙外,更欣喜于其語言已達到的回歸本真的高度。河流轉彎的深潭如釘在河流上的腳掌,河流因此聚積到更多的力,走得更遠。擱筆多年的金鑫一出手就使自己的文學語言層次一下子達到了第三個高度——這是我讀到金鑫三章散文詩的最初感覺。
《我的巴山夜雨》一章,本就美麗的巴山因江水如帶的穿梭而更張顯出青春靚麗的活力,一場突如其來的夜雨愈顯其神美,平添一份朦朧美,能使每位造訪者一世不忘——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尤物何其妖惑人心!進入如畫的.巴山,夜雨觸及心靈,江峽電閃雷鳴,客船淡定從容,與雨傾心促膝的交談。雨水激起長江滔滔的話題,讓敏感的詩人聯想浮篇。去過了巴山,經歷夜雨的洗禮,一生足矣!看似詩人述說歸來的平靜,其實其內心怎可能平靜,一生都將典藏著“母親河親切的波濤”,懷揣著“三兩汽笛聲”。到過了巴山,浸潤了夜雨,你一生富有。金鑫的這組散文詩,直逼視線所及,處處景中散泛著思想者的痕跡,處處景中蘊含人生哲理般冷峻的考量。如《瞬間九寨》,以白描和對比手法極寫九寨潔凈得“了無塵!,仿佛是一塊世外仙境般“至美”的“碧玉”,而“滿面塵土”的“千萬游人”的到來,自然也會“了無塵!倍!文字收放自如,平直而自由奔瀉,《瞬間九寨》禪意地“漸入自我內心深處”,悄然引起心靈上的震顫。
《高山人家》著筆簡樸,毫無修飾,然讀后余韻不絕。短章開筆直接就表達出一種敬慕,眼所及,心所致,道出了高山及高山人家擁有的富裕其精致乃在乎原生態,這遠離現代氣息的陽光、巖石、樹枝、花鳥以及山野菜的氣息,都因在僻陋的高山扎根而活力四射!所有的游人都欽羨“陽光在枝頭做巢”,欽羨高山及高山人家的高貴與擁有。詩人以簡練的筆法,表現出深邃的哲思。個人以為,金鑫這三章散文詩的成功,最突出的特點是表現在語言的運用上,直白、直觀、直視而不做作,實則匠心獨具,著力無痕,力透紙背。語言平實洗練、利落有致且富有韻味,既拓展了傳統的白描又極具個性特征,看似平直無奇,卻巧布章法,硬見功底,極富張力,峻拔簡約又冷靜清爽,顯突出個人獨特的語言穿透力,富含生命深層的哲學拷問。以上三章散文詩,只是金鑫散文詩作品的冰山一角,期待讀到他更多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