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陰夏木囀黃鸝散文
每天放學到車棚拖車時,我總是被婉轉動聽的鳥鳴聲所吸引,車棚那邊的花草樹木長得比較茂盛,又是宿舍區,平時也沒什么人,難怪會成為鳥兒的天堂。
下午三節課下活動課,坐在辦公室半天的我,不禁有了出去走走的念頭,也更想去聽聽念念不忘的鳥鳴聲。
來到校園的東南角,發現有比車棚更好的去處。遠遠望去,不知名的小湖中,湖心島上林木深深,碧草萋萋,曲徑幽深,亭臺的飛檐從林間露出一角,岸邊金黃的波斯菊在青枝綠葉中,更加引人注目。
折了一節柳枝,撩開曲徑兩旁欄桿上攔路的蜘蛛網,踏著雜草叢生的小路漫步向前。雖走得不算快,但我的身影還是驚動了浮在水面上的魚兒,可能是天氣太悶,湖面上浮著密密麻麻的一層,這時一陣水響,全都沉入水中,漾起圈圈漣漪。
走過曲曲折折的小橋,踱步來到湖心島的亭內,靜坐在小亭欄桿邊的長凳上,四下張望,幽深秀麗的景致讓我身心放松,倍感愜意,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佳木秀而繁陰”,這里的.環境讓我想起了醉翁的名句。高高低低的樹木把湖心島遮蔽得嚴嚴實實,外面燥熱憋悶的暑氣根本透不進來。“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的感覺也油然而生。眼前那寬大得像我手掌的梧桐葉片,輕輕搖動著,好像是歡迎我的到來,也似在殷勤地為我扇著風,送來陣陣涼爽。前一陣到蘇州游玩,靈巖山的幽靜讓我印象深刻,可惜行色匆匆,未能好好體味,深以為憾。今天在這里可以好好地感受“陰陰夏木囀黃鸝”的閑情逸致。
綠樹成蔭,鳴聲上下。清脆悅耳的鳥鳴聲,讓我領略到了吳均筆下“好鳥相鳴,嚶嚶成韻”的意境。從鳥兒從容平和的鳴聲里,我意識到鳥兒才是這兒的主人,那份隨意自在,是任何人都包裝不出來的。我靜靜地傾聽著,忽然發現,原來鳥兒的鳴聲竟如此的豐富多彩:嘶啞的、尖銳的、宛轉的、悠長的……有一唱一和地深情對唱,也有略帶失意的孤“鳴”自賞;有單一的機械重復,也有曲折多變,一唱三嘆,猶如在讀《詩經》里的一首重章疊句的詩歌;有急促的,像是在急切地尋找著同伴;也有悠長深遠的,這也是我最欣賞的,會讓人自然地想到“鳥鳴山更幽”,不覺忘卻自身,沉醉其中。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忽的,頭頂一聲鳴叫,讓我一驚。那褐色的羽毛與褐色的樹枝融為一體,隨著鳴叫聲起,尾羽輕輕一顫。不是在我頭頂叫喚,我還發現不了。“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還是這鳥鳴聲聲,仿佛把你帶進文學的長廊中。你瞧,還真是這樣,鳥兒自在地展開雙翅,從這棵樹滑翔到那棵樹,或是在林間輕快地追逐著,或是佇立枝頭,但在哪都不缺鳥兒的歌聲。樹下雖沒有蝴蝶,但野花上也不缺翩翩飛舞的粉蛾。這讓我不得不贊嘆先賢的生花妙筆。
鳥在林中樂,魚在水中歡。恍惚間,仿佛來到了柳宗元筆下的小石潭邊,溪岸彎彎,碧水悠悠。水面上全是翕動的魚嘴,三五成群。我不由地產生要和魚兒開一個玩笑的念頭,雙手輕拍一下,魚兒四下逃竄,全都沉入水中,不一會兒又浮出水面。這不就是“潭中魚可百許頭……然不動,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的情景嗎?
與此時喧鬧的校園相比,這里自成一體。幽靜但絕不是沉寂,靈動多變的鳥鳴和暢快游動的魚兒,給這里增添了無窮的活力。
真是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誰能想到校園里還有這么一個令人忘俗、修身養性的好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