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煙雨吊橋溝散文
10月25日,天空灰蒙蒙的,不時有雨點滴落額頭─天公真是不作美!一路上,心底曾萌生一種既新鮮、富于趣味而又有些局促不安的感覺。覺得新鮮的是我首次參加這樣有組織的徒步活動,局促不安的是群里的朋友聽起來大多不認識。即便這樣,我和同事還是按約定時間按時到約定的燕河大橋集中,乘車直奔吊橋溝口。
提及吊橋溝,只是常聽朋友們說起,但從未去過。所以這次還是懷著游玩的心情和欣賞的眼光而來,看一看“藏在深閨無人知”的吊橋溝究竟有多大魅力而被群友們看好!
從縣城出來,沿康陽路約摸幾分鐘車程便到了溝口。大伙一起涌向河灘、石橋,乍一看,哇,人還真不少,而且美女如云!
深秋煙雨中,這里的山,總是以不同的風韻展示著大自然的神奇。滿山紅葉,云霧繚繞,煙雨迷蒙。當薄霧輕啟,又是另一番無法言狀的景致。
秋雨輕飏,帶著絲絲涼意,平添了幾分落木蕭蕭的蒼涼。然而,群友們的心情是激奮的!氛圍是熱烈的!合影,變換著poss單拍……一下子,溝口燕子河畔的石橋上,歡聲笑語,熱鬧起來。紅紅綠綠的雨傘,衣著濃艷而又與深秋山色渾然一體的美女,把整個山谷點綴的如詩如畫。身臨其境,真有一種“人在畫中游”的美感!面對此情此景,一首打油詩已經在我心底釀成:滿山紅葉醉三秋/群友徒步吊橋溝/雖然天公不作美/歡聲笑語樂悠悠。
古樸的石橋,潺潺的河水,滿山的紅葉,趕來徒步的我們,構成了這里唯美的風景。我們拍下了這里的美好,而又成了這里一處動人的風景。誰是誰的背景,誰又會是誰的風景?
進入溝內,是一段蜿蜒而上的水泥路,洇潤的路面,映出淡淡的人影。兩邊聳立的群山,是這里的獨特風景,或秀麗或雄奇,或柔美或剛勁,一座山就是一道動人的風景。
十月的林間,綠意中有隱約的黃─還未到層林盡染的時間,但也是別樣的一種風景。路邊的銀杏,在風雨中搖曳著一身搶眼的黃,扇形的落葉,仿佛千百只小鳥,隨風翩翩而舞。
接連幾日的陰雨,空氣慵懶而濕潤。濕漉漉的田野,如群友們潮濕的心,不染纖塵。一路溪水潺潺,鳥鳴蟲吟,讓人幾度有置身世外的空靈和寂靜。這一刻,讓體內積存的煩惱和不快一股腦兒發散出來,暫時遠離城里的喧囂,在秋意濃濃的山林里盡興愜意一回,工作和生活帶來的重負和壓力一下子蕩然無存,一種久違了的.輕松和暢快。
行進中,又有零星的小雨飄然而至。微涼的雨絲輕吻面頰,輕柔中有種不可言喻的力量。
峰回路轉,路旁的村莊,青瓦白墻,在樹叢里忽隱忽現。行走在村間小道上,依稀還可以聞到淡淡的豆香。秋收后的原野一派寂靜,麥架上晾曬著青黃的大豆、紫紅的蕎麥,柿樹上掛滿小燈籠似的柿子,葉子全變成通紅,紅中透亮,墨綠的葉脈如老人手背交錯的毛細血管,枝頭擠在一起的柿子閃著耀眼的金黃,那是還未到徹底變紅的時候。待到幾場寒霜之后,柿葉被秋風一掃而光,光禿禿的枝丫上只剩下一枚枚紅得透亮的柿子蛋兒,那時候才最美!也是果子貍(俗稱猬子)上樹偷吃柿子的時候。
遠處的村莊有炊煙升起,雞犬相聞,好一幅靜謐的田園景致。
一步一景,人隨心動,景隨人移。
其實,更美的風景在后頭!
美女們最愛拍照。遠山,村莊,農舍,石橋,盛開的鮮花,清清的溪水,甚至一棵虬枝盤亙的老樹,一叢黃綠相間的松林……都是她們絕好的天然影像背景。一座古樸的農家屋也會讓她們深感喜愛,委身木質的樓檐,或踏上斜倚的木梯,隨意橫斜都入影。農家檐下,一串串火紅的辣椒,讓人頓時通體火熱。一垛垛金黃的玉米,棒子豐滿得讓人好生艷羨,群友們都想感受和體驗一回豐收的喜悅,情不自禁的一個個親近這養人的食糧,和玉米頻頻留影。她們不斷變換的站姿總是讓攝影人忙得不亦樂乎,卻也樂此不疲。所有的忙乎都隨美女們銀鈴般零零碎碎的笑聲煙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