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世紀90年代,臺灣散文閱讀題
閱讀下文,完成1~6題。(19分)
①進入20世紀90年代,臺灣散文不僅在創作內容上有新的突破,而且在書寫模式方面也有新的跨越,正呈現出開放的文學觀念和嶄新的審美視角,為21世紀漢語散文的發展作了有益的嘗試和可貴的探索。首先,在題材的選擇上,臺灣散文家不再像以往那樣單從自己豐富的生活經驗下筆,而是逐步走向專業化、深度化、系統化。90年代的臺灣散文令人矚目的新類型有旅游散文、專業散文等。其次,邁入工業社會之后的90年代,臺灣各種影像模擬媒體和多媒體傳播體系加速發展,一方面威脅著傳統文學的生存,另一方面卻也為文學注入新的血液,拓展了更多重的書寫空間,電腦網絡散文的出現便是一個例子。
②旅游散文當然是由來已久,不過,大量以旅行見聞為題材的作品涌現于報端、出版物,是80年代后期的事。(甲)1979年,臺灣才開放出境觀光,在此之前能夠外出看世界的人,只局限于少數留學生、外貿人員和異國婚姻者。從70年代中期開始,三毛有關異域的散文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等,讓許多渴望了解異國文化的臺灣讀者大飽眼福。(乙)1979年開放出境旅游,1987年開放赴祖國大陸探親,使臺灣居民外出旅行之風大盛。據統計,90年代,臺灣每年有五百萬人次出外旅游,平均每四個人中就有一位到過外國。在旅行宛如全民運動的90年代,旅行經驗的普遍使得旅游文學的創作者日增,報刊媒體也開辟大量有關旅游的版面,如《中時晚報》時代副刊的風景明信片專欄,《聯合文學》的旅游文學專欄等。同時,旅游散文較過去的游記也有質的沉潛。(丙)傳統游記結構固定為描寫游覽時的天氣、名勝、掌故及少許旅游者的心情,而旅游散文則擺脫走馬觀花式的.旅程敘述,充滿著旅游者更深刻的文化體會。
③專業散文如□□□□、□□□□、海洋散文等的出現,不僅開拓了新的題材和類型,使散文的天地較以往更為開闊,也使未來散文的發展充滿更多的可能性。和過去一些提到運動的作品不同,運動散文完全以運動為主題,而且作者也是個中行家,精確的評判,專業的分析,加上原本流暢的文筆,使運動散文逐漸風行。蕭蕭編選的《八十二年散文選》中,第七卷就以運動散文為名收入了四篇文章。此外,全書以運動為題材的散文集也開始出現,如劉大任1995年出版的《強悍而美麗》,張啟疆1996年出版的《運動大烏龍》等。呂正惠等人的音樂散文創作,也日漸受到讀者歡迎。海洋散文的代表作家是廖鴻基和雅美族的夏曼藍波安。廖鴻基高中畢業后,當過五年漁民,現為臺灣尋鯨小組負責人,著有散文集《討海人》和《鯨生鯨世》。前一本書,作者用人類獨特的海洋經驗,去展示海洋的壯闊和危險、晃蕩和幻滅;后一本書,則在對八種鯨豚作了詳細的跟蹤調查的基礎上,作者用親切動人的筆調為它們立傳。同樣以海洋為主題,夏曼藍波安所寫的《冷海情深》展現的卻是另外一種迥然不同的生活畫面。藍波安在都市謀生受挫,回到蘭嶼,像他的雅美族祖先一樣,學會潛水射魚以養家糊口,并且頑強而尊嚴地立足于人類原始生產者的堅石上。因此,何寄澎認為:這里我們看到兩種不同的臺灣人情調:同樣跨越海洋文學和自然寫作的質素,由媒體贊助甚至包裝,《鯨生鯨世》或許流演成為通俗消費賞鯨文化的時尚讀物;談飛魚、浪人魚參的《冷海情深》卻是養兒女保妻子的生存斗爭,那美好的仗也許廖鴻基已經打過了,而藍波安卻正迎向前去。
、墚斁W絡成為當代不可或缺的傳播新形式后,有別于平面媒體,以其聲光效應、迅速、匿名等特質,制造思路跳接、語意斷裂,卻又可能機巧橫生的新書寫。于是,綜合了文字、圖形、動畫、聲音的網絡文學誕生了。創刊于1996年11月的澀柿子的世界,是臺灣著名的實驗上雜志,它集合了多種體裁的,有長篇章回實驗虛擬歷史小說、短篇小說、小品、散文、前衛樂評、畫作和虛擬文字游戲等。所有文章按風格分別歸類在《那個地方》、《這個城市》、《第三城》、《Village》四個欄目中。網主曹志漣在談到網絡文藝的新方向時認為:多媒體的語言意味著表達形式的錯綜質感,意味著錯感、通感,意味著語境的多變和復雜,意味著拼貼的美學,時空壓縮,象征錯置,時空消失,象征在此時此刻開始新象征一種澀的文。澀柿子的世界的緣起即來自他的新文化逆反情緒,針對時下文學界媚俗現象,他提出了反媚俗、反主流、反盲目崇拜歐洲文化、反學院派、反為取悅不知名的大眾而一定要寫得讓誰都懂的通俗主張。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不惜一澀。他認為假設人都有追求好東西和新感覺的潛能,身為信息時代的文字工作者,是有責任提供一些人們現在都不懂,將來都會懂的,或者現在不習慣,將來卻會喜歡的新文化內容。
⑤對于前衛的網絡文學,臺灣文壇褒貶不一。欣賞者認為,它提供了突破藝術規定限制的閱讀經驗,開創了新的閱讀形態;批評者則指責道,網絡的發達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它創造出一種無法成為文體的破碎語言,這種破碎語言的出現,重創了中國幾千年發展出來的語言文化,從某方面來說,這也是退化。但不管正反雙方意見如何不統一,大家卻都一致認為網絡將對文學產生巨大影響。
(節選自《〈二十世紀中國散文〉導言》有刪改)
1.第①段中,新的突破的具體內涵是指:;新的跨越的具體內涵是指:(2分)
2.正如作家楊澤所說:它不單是作者在外旅行的所得所聞,也是一種努力追求和異地、異文化對話的文體。一句應還原到第②段的_____處,理由是。(3分)
3.在第③段方框中填入合適的文字。專業散文如□□□□、□□□□、海洋散文等的出現(2分)
4.第③段分別介紹了廖鴻基和藍波安及其作品,請用自己的話概括他們作品的異同點。(4分)
相同點:;
不同點:。
5.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旅游散文較過去的游記也有質的沉潛,是指文章取消了對旅游行程的描寫,只刻畫旅游者的文化體會。
B.出現在九十年代中期的運動散文,完全以運動為主題,而且作者也是個中行家,如劉大任、張啟疆、呂正惠等人。
C.澀柿子的世界是一份網上文學雜志,其作品體裁多樣,語言前衛,所有文章按風格分列于四個欄目中。
D.曹志漣認為,對于網絡文學,人們現在都不懂,將來都會懂;現在不習慣,將來都會喜歡。
6.結合第⑤段內容,談談你對網絡將對文學產生巨大影響的看法。(不超過100字)(5分)
【進入20世紀90年代,臺灣散文閱讀題】相關文章:
進入閱讀的散文欣賞04-17
語文散文閱讀題的閱讀技巧06-11
武漢閱讀題散文講解03-21
《分析題》散文閱讀06-08
舒心草散文閱讀題06-16
等待散場散文閱讀題06-16
海中的臺灣散文12-08
描寫臺灣的散文11-21
散文閱讀題高分答題技巧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