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抒情散文隨筆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關于女醫生的散文隨筆
去年十月,偶受風寒引發多起不適,一向被朋友圈內稱為“國防”身體的我,第一次對“一脈不和,周身不安”有了深切的體會。
“自然痊愈”的黃歷,這次不靈驗了。迫不得已只好和醫院“近距離接觸”。
整合后的青白江區人民醫院引入先進的現代管理,舊貌換新顏:金黃的草坪,寬闊的行道,高大的診療樓,明亮的住院部,熱情的引導員……軟實力的提升讓病員心情頓感幾分敞亮。
掛號、登記、交費,窗口也多,但趕不上日益增長的人們對健康的需求;老齡化時代提前到來,增大了醫院的服務壓力。
而更大的壓力還在于病員。
經醫生診療,又進入我叫不出名稱的醫療器械的推進推出后,“對我健康負責”的責任交給了一個女醫生。
女醫生中等個頭,約四十多,運動式微卷的短發配上白大褂、白口罩,一瞧就精神、干練、專業,且十分“嚴厲”:“住院,絕不準‘亂動’……”
從她那冷峻而又嚴肅的神態中,我仿佛讀懂了“人有旦夕禍福”的內涵。
對現代醫學完全空白的我,只能聽她的命令。
接下來,無色的、淡黃色的液體通過吊瓶緩緩注入我的體內……
最怕“針刺”的我也只能服從健康需要這個主要矛盾。
過程中,這位主治醫生巡查病房不是簡單化,而且從“心病”治療入手:“每年秋冬季節交替,溫差哪怕細微的變化對人身體傷害都很大,但這往往被人們特別平時健康的老齡化人群所忽視,你這種病……”也許可能為了減少我的恐懼感,她沒有強調嚴重性甚至淡化……
賡即,這位醫生把復雜病理過程變為通俗的、大家能聽得懂的“群眾語言”,使同室病友對自己的病因有了明晰的.概念,從而自覺地配合這位醫生,我也從被動就醫變為主動問藥。
醫生最大的收獲是病人的好轉、康復:“每當我看到步履蹣跚的病員進來,經我們醫護人員共同努力能輕快出院,可以說,每個畫面都會儲存在我的腦海中,那種成就感,是非職業人員能體會得到的。”
她把怎樣處理“醫患關系”融入與病員尋常而又親和的交談中。
后來,我明白了這位醫生的宗旨。為了主題,她又講了一個前不久發生的“事故”——有一位老者心臟功能已難以支撐,我們會診后決意為他植入“起搏器”,但他對人體內增加異物堅決排斥,老者的家人也只好聽他的。
一天,老者上衛生間發病,就再也沒有起來……“本可以至少多活五年以上,唉!”這嘆息中有幾多自責。
“過后,我反復思索,哪怕我承擔‘醫患矛盾’的風險,也要排除干擾,強行按治療方案執行……”女醫生繼而補充到。
她講得自然、實在又很沉重,看得出這完全是醫療閱歷的不斷自我完善、自我小結。
接下來,在對我們補上一般的醫療知識后,又給我們“充電”,講了很多病因、病理,讓病員樹立起現代醫療手段應對疾病的信心。
十多天很快過去了,結束了短暫的住院經歷。正像她所說的畫面一樣,我邁著不太輕快但心情愉悅的步伐,特別到門診大廳找到白衣天使“光榮榜”,啊,是她,主任醫生邱霞。
她無疑是“光榮榜”上眾多醫德高尚中普通的一員。
這年秋天,對我而言,她無疑是一縷溫暖的霞光。
【女醫生的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女醫生散文隨筆05-01
赤腳女醫生的散文05-04
在路上創業女醫生的演講稿05-16
又散文隨筆04-26
散文隨筆05-05
夢見散文隨筆05-21
經典生活散文隨筆01-09
春天的散文隨筆01-16
散文隨筆回家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