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他抒情散文
初讀柳永的《雨霖鈴》,覺得其中那一句“楊柳岸,曉風殘月”甚好,那時輸在閱歷尚淺,美雖美矣,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本來是描寫思念的名句,這七個字卻無一字談及思念,偏偏又字字入了骨髓,惆悵之余讓人不知該不該難過。這種手法,正是顧左而言他。
顧左而言他,一直在中國古典詩詞歌賦中作為一種極為深沉與成熟的高級審美手法出現。
從今而后,天下至美的風景我也不能與你共看了,風我不能與你受了,月我不能與你賞了,人間那么多的美好,我也不能與你共同經歷了。這樣看來,“楊柳岸,曉風殘月”確實是含蓄委婉千轉回腸卻又濃厚得化不開的愁緒了。
誠然,我這樣通過翻譯的方法來解讀“言他”這種美學現象是淺薄的,但我希望憑借著我那尚還粗簡的表達,來稍微揭示出“言他”的一二分可貴。
李白在形容楊貴妃的美貌的時候,也用了這樣的方法。“云想衣裳花想容”這句話,甚至被放進了電影之中,借由電影人物之口,問出了:“既然詩仙見了楊貴妃,被驚艷得說不出話來,為什么轉而寫花寫云去了呢?”這其中,與前面提到的“楊柳岸,曉風殘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看到這句話,很多人都是將燦烈之云比作貴妃的衣裳,見了艷麗之花想到其傾國傾城之貌,我卻更傾向于將這句話翻譯為:清冽如云,見了貴妃的嬌態,也直想多給自己添一身華裳;美艷如花,一睹美人的`容貌,也羞得想要修飾自己的容顏。然而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本詩都模糊了楊貴妃具體的五官與神態,轉而用世間燦爛美艷的事物來代替,激發了大家無限的想象,讓人感覺甚是驚艷。其中的美,是再高超的畫家也無法將其具體呈現出來的,畫筆所不能及,正是詩中之詩。
中國畫中,其實也有顧左而言他的成分在,我們通常稱其為“留白”。中國畫求其神而不強求于形,有時一幅畫卷之中大量留白,卻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意味。通過這大片的留白,我們能感受出畫家所要表達的情緒,這種效果,甚至比滿滿當當地填滿一幅畫要更加好,我們甚至更加能品味出畫家的心境。
與柳永那七字相同,是言語不能表達千萬分的情誼,畫家的筆觸有時也承擔不住無數的心境。表達不出的那個部分偏偏又是詩中之詩,畫中之畫。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三分的外界,對于藝術家來說卻是有十二分的美好,單直直白白寫了那三分,是遠遠不夠的,只能借一借人間繁華之景,來表達那十二分的心境。
言他之妙,正在其中。
【言他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他抒情散文01-19
他時代的抒情散文06-07
迷失后的他抒情散文02-26
我愛他的抒情散文03-05
謊言成就了他抒情散文04-28
懶言惰談抒情散文01-22
鏡中的他自語的我抒情散文04-26
抒情散文:我喜歡過的他05-30
虎他娘的餃子抒情散文02-11